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副主任杨春立:十四五中国工业需要补齐六大核心能力

工业互联网建设和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发展将经历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发展、十年成格局三个阶段。“十三五”期间,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我国工业互联网经过了三年打基础阶段,从概念走向落地;“十四五”时期将乘势大发展,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未来五年,应立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互联创新发展战略,把工业互联网作为协同推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焊接点,着力补齐核心技术短板,全面增强工业互联网发展核心能力;着力拓展工业互联网应用广度和深度,夯实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新基础;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优化质量基础设施,打造产业链坚韧、供应链敏捷的产业体系,形成良性互动的“双循环”发展机制。

第一,把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立自强放到核心地位,突破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空心化瓶颈。

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日益丰富,模式创新活跃,企业集成创新能力较强。但是,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空心化问题日益凸显,大部分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立在国外基础产业体系之上,95%以上的高端PLC、90%以上的高端工业软件、95%以上的工业网络协议被欧美日企业垄断,工业互联网平台通用PaaS基本采用国外开源软件。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不是一场个人的100米赛跑,而是一场4×100米的接力赛,工业互联网平台表面上是平台企业之间的竞争,背后其实是一个国家智能设备、工业控制、工业网络、工业软件等基础产业的竞争。未来五年,要下大力气抓好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全国一盘棋齐心协力完成这场接力大战。

第二,把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六大核心能力放到重中之重,加以重点培育。

工业互联网平台承担着工业操作系统的关键角色,是工业全要素汇聚的枢纽、工业资源配置的核心,驱动着先进制造体系的智能运转。截至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200个,具备一定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平台超过70个,连接4000万台/套设备,突破35万个工业APP。但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六大核心能力——工业数据采集能力、海量数据处理能力、工业大数据建模分析能力、行业机理模型显性化能力、工业APP培育能力、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功能集成能力依然薄弱,严重制约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的应用推广。要真正发挥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赋智的作用,就必须下大力气培育和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核心能力。

第三,把工业互联网应用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主战场,着力提升制造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看,“十四五”的核心任务是高质量发展。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一要充分利用工业互联网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工业互联网自诞生以来,就被赋予增强工业传统四基(关键的基础材料、核心的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的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构建制造新四基(一软一硬一网一平台:核心软件、自动控制与感知、工业网络、云计算)的重任。传统四基旨在建立与工业发展相协调、技术起点高的工业基础体系,而工业互联网能够实现工业生产过程中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补足工业基础能力短板,夯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二要以工业互联网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工业互联网具有强大的融合解构特性,能够快速将生产要素、软硬件、数据和知识资源整合集成,将碎片化的市场需求与集聚化的生产供给精准对接,优化、解构原来的生产组织、商业模式、运营体系、制造流程,拓展企业与企业之间连接的广度和深度,修补原来中断的供应链、产业链环节,形成新的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网络,有力保障产业链协同和产业链的韧性。

第四,把完善质量基础设施作为保障工业互联网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工业互联网是知识产权最密集的先导性技术产业领域。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热度高企,工业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数量逐年提高,但从地域分布来看,美欧等发达国家的相关知识产权能力领先于我国,特别是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部分核心软硬件高度依赖国外技术产品。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基础共性技术如何突破、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如何推广应用、知识产权如何运营、检验检测如何有效开展、创新成果转化如何有效对接产业发展等,均需要加快完善工业互联网质量基础设施来支撑和保障。

一是构建产业共性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围绕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梳理受制于人的标准清单、检验检测技术、方法和工具清单,建设一批基础支撑和公共服务平台,提供质量可靠性试验验证、标准验证、计量检测、认证认可、产业运行分析与预测等服务。

二是建立工业互联网知识产权导航目录。围绕工业互联网产业链,构建工业互联网知识产权导航图谱,对工业互联网领域的专利布局、代表性专利和技术发展路线进行实时全景式分析,提高工业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布局能力,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

三是建立工业互联网产业大脑。围绕工业互联网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建立集数据采、算、管、用一体化工业互联网产业大数据平台,形成实时精准、全程全景的数据资源体系,摸清全国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水平和能力的底数,与先进标杆找准差距,诊断造成差距的根本原因,为科学制定政策和设置重大项目提供精准支撑,打造为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用数据决策的“数据驾驶舱”,成为指导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指挥中心”。

a65414ddedc242a08a584f8db4258329

来源:中国电子报  作者:杨春立  投稿时间:2021-01-18

【END】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