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任务书:3市41区县作为2021年山东创建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附任务书下载)

山东省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22年3月发布《关于印发第三批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的通知》,要求此前确认的枣庄市等3个设区市、青岛胶州市等41个县(市、区)作为2021年创建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按照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确认的试点工作任务书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根据此前的通知,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于2022年10月底前,组织对2021年试点建设城市进行中期评估,2023年10月底前开展终期验收,提前完成任务的试点城市可以提前申请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给予一定的资金奖补。

eb2dda34ff5a4fd3ae18d8f6aa1a2ae8

山东省2021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名单

一、设区市

枣庄市、泰安市、菏泽市

二、县(市、区)

青岛胶州市、青岛莱西市、青岛平度市、淄博临淄区、淄博博山区、淄博淄川区、淄博周村区、枣庄山亭区、枣庄台儿庄区、东营广饶县、东营河口区、烟台招远市、烟台蓬莱区、潍坊安丘市、潍坊昌乐县、潍坊高密市、潍坊诸城市、潍坊青州市、济宁汶上县、济宁微山县、济宁梁山县、济宁泗水县、济宁曲阜市、泰安肥城市、泰安东平县、日照岚山区、临沂莒南县、临沂费县、临沂临沭县、临沂沂南县、德州武城县、德州庆云县、德州宁津县、德州平原县、聊城阳谷县、聊城茌平区、聊城高唐县、滨州无棣县、滨州邹平市、滨州惠民县、菏泽单县

此前,第二批和第三批试点名单。

2020年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名单

一、市级(共8个)

济南市、东营市、烟台市、济宁市、日照市、临沂市、德州市、滨州市

二、县级(共24个)

济南济阳区、青岛西海岸新区、青岛崂山区、青岛即墨区、淄博桓台县、淄博高青县、淄博沂源县、烟台龙口市、潍坊昌邑市、潍坊临朐县、济宁邹城市、济宁鱼台县、泰安宁阳县、威海荣成市、威海乳山市、日照五莲县、临沂沂水县、临沂蒙阴县、德州乐陵市、德州齐河县、聊城莘县、滨州博兴县、滨州阳信县、菏泽郓城县

2019年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名单

一、市级(共 5 个)

青岛市、淄博市、潍坊市、威海市、聊城市。

二、县级(共 11 个)

济南章丘区、青岛城阳区、枣庄滕州市、东营利津县、烟台牟平区、潍坊寿光市、济宁高新区、泰安新泰市、日照莒县、德州禹城市、滨州沾化区。

以下为第三批试点通知,以及枣庄市等3个设区市、青岛胶州市等41个县(市、区)作为2021年创建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的工作任务书。

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三批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的通知

数字强省办发〔2022〕1 号

各试点市、县(市、区)人民政府:

为进一步明确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任务,近期各试点城市对照建设标准和要求进行全面梳理,提出了试点工作任务书。目前,任务书已经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确认,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山东省大数据局代章)

2022 年 3 月 16 日

 

枣庄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公布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21 年试点名单的通知》(数字强省办发〔2021〕3 号)精神,枣庄市为山东省2021 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枣庄市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通过两年的试点建设,符合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打造一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二、主要任务

(一)规定任务

  1. 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落实数字强省建设任务,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2. 全面对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制定本市试点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3. 建立以枣庄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召开一次启动动员会,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
  4. 将本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整体立项,提出具体项目清单。
  5. 统筹做好本市范围内的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市级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示范以及智慧社区建设工作。
  6. 按月报送工作进展和动态,明确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系人。
  7. 组织开展试点建设阶段性检查(自查),配合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中期考核、终期验收等工作。
  8. 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参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智慧社区建设指标》,完成规定建设任务,即可视为智慧社区。
  9. 试点终期验收时,依据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完成四星级建设任务。

(二)地方特色

紧密围绕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建设要求,以“优政、惠民、兴业、强基”为中心,以枣庄市民卡为统领,充分发挥枣庄市智慧城市建设后发优势,坚持以“国际标准、高点定位、枣庄特色、最佳实践”为原则,以数字化驱动城市发展方式创新变革为主线,着力快速夯实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着力锻造枣庄“城 市大脑”,着力创新城市治理模式,着力优化公共服务,着力壮大培育数字经济,力争一年构建完成智慧城市“四梁八柱”,二年达到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四星级标准,支撑建设美丽富饶、生态宜居、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

1. 创新智慧应用,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品牌。

(1)夯实数字设施新基础。加快建设信息应用基础设施, 优化提升鲁南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升级信息通信网络,扩容城 域网出口带宽,优化网络布局,拓展区域覆盖,建设面向全国提 供服务的大数据中心,打造区域云存储及云灾备基地。发展应用承载、数据存储、容灾备份等服务,打造服务政府、行业、企业应用的省级云计算平台。

(2)打造协同高效数字政府。完善政务基础设施,打造协同高效数字政府,推动政务基础网络设施升级,依托枣庄政务统一平台实现管运分离,实现市县两级联动运营。以政务数据共享平台为基础,建设完善全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全面整合各领域、各层级、各部门数据资源,探索推动数字资源的应用。

(3)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新动能。大力推进枣庄数字产业化发展,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扩大产业规模,着力构建完善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为枣庄优势特色产业。大力推进枣庄工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推动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打造山东工业制造新旧动能转换样板。

(4)全力打造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依据省平台统一架构,坚持“统建共享、集约利旧、分级负责、分步实施”原则,以全市 “一个平台一个号、一张网络一朵云”为依托,建设集综合指挥调度、数据汇聚应用、事件应对处置、服务科学决策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指挥平台,实现“一屏观全市,一网管全市”,接入大数据、综治、应急、城管、交通、消防等部门信息系统,形成全市可视化指挥调度能力,并与省平台对接;持续拓展平台功能,形成对全市主要业务的有效覆盖。

(5)建设创新型智慧社区。推进基层智能网格建设,加快完善智慧社区服务体系,加快数字政府、网上政务服务向社区、向镇村延伸,推动社区、街区业务与市、区两级政务服务平台对接,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场景、一站式综合服务。通过建设全市统一的公共服务云平台,对接入平台的小区进行管理,实现闸机、门禁、物业缴费等应用,通过市民码直接扫码进小区,并自动识别健康状态。利用市场化手段加快试点,总结经验,扩大范围。

2. 创新试点示范,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1) 智慧政务。优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动各类行政审批和公共资源数据的整合,拓展智慧政务的覆盖范围,推动电子监察、行政审批和公共资源交易等事项线上“一网通办”,提高行政审批的效率。打造“无证明城市”,实现全市无证明办理。加速推进“爱山东·枣庄”APP 应用接入工作,全面涵盖社保公积金服务、社保服务、电子卡证等服务,推动移动端审批服务全流程办理,建立区(市)分厅,持续不断汇集部门应用。

(2)智慧社保。大力推进“互联网+人社”建设,开展“不见面”服务,搭建网络化、智慧化的多渠道公共服务平台,在门户网站、网上办事大厅、人社手机 APP、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线人社服务,开通社保信息查询、社保缴费、社保卡业务办理、生存认证等功能,实现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办理人社业务。在全市布设自助服务一体机,加大覆盖范围。积极拓展社保卡应用,全面实现人社业务、挂号就诊、图书馆图书借阅、乘坐公交车等公共服务功能。

(3)市民卡工程。采取线下实体卡和线上电子卡相结合的方式,打通“用户、账户、场景”,实现线下、线上一体化发展, 融合社会卡、银行卡、各类会员卡,实现多卡合一、一卡通全城; 以“爱山东·枣庄”APP 为载体,整合各类政务服务与生活服务的线上入口,聚合电子健康码、交通码、电子医保凭证、电子社保卡、支付码等各类码,实现“多码合一、一人一码、一码互联”, 打造网上市民中心,构建智慧城市生活的综合载体,实现社会服务和治理能力的智慧化提升。

(4)智慧教育。不断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进一步推 进枣庄教育云平台的使用,实现云空间的互动与优质资源的共享, 提高空中课堂的服务质量,实现疫情等特殊时期学生停课不停学的作用。学生通过平板电脑、手机、电脑等多终端在线听课学习,实现课程资源集中的统一管理和共享。

(5) 智慧旅游。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实现旅游门票一卡通,推动全域旅游大数据归集共享,建立健全旅游资源数据库、区县及旅游企业直报数据库、景区旅游接待及游客分析数据库、乡村旅游资源数据库等主题库。统一接口服务规范,实现旅游管理部门之间、旅游管理部门与涉旅部门之间、旅游企业之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对游客数量、行为喜好、消费习惯、景区流量等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处理与挖掘,为领导决策、游客服务、市场推广、精准营销等提供依据。

(6)智慧城管。稳步推进现代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优化数字化城管系统,积极搭建市级至区级、专业部门专线,建设视 频监控,实现与公安、交警部门互联互通。借助现有视频监控系统,对重点路段和公共场所实行 24 小时全方位动态监控。依托城管通系统、视频监控系统、12319 城建热线等多渠道、多层次的数字城管体系,增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形成“主动发现、精准指挥、部门联动、快速处置、有效监督”的城市管理新模式。

(7)智慧安防。依托“天网工程”和“雪亮工程”视频监控平台,实现城市重点公共安全区域视频监控的全覆盖;以公安部门图像 视频综合应用平台为节点,接入各区县和部分市直部门图像资源, 并通过视频边界接入省厅平台,实现全市视频监控资源信息整合、资源共享;提升视频监控智能化应用水平,根据实战需求,优化完善视频解析系统、车联网大数据系统、人像识别系统等视频监控智能化应用系统功能,总结提炼视频应用技战法,进一步提升视频监控服务实战能力和水平。

3. 加强标准规范建设,争取形成 1 项以上的省级标准。

在新型智慧城市应用协同或惠民建设领域争取形成 1 项山东省标准。

4. 引入社会资金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加强对综合性、全局性重点重大智慧项目的支撑支持力度, 推动设立智慧城市建设专项资金。加强社会资本的招引,提高国有企业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参与力度,积极吸引银行及金融机构参与新型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大力推动“政企合作”模式,争取实现不低于 5000 万元人民币的社会资本投入,采用与专业公司成立合资公司的形式参与带动产业发展。

5. 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提升智慧城市“造血能力”

成立枣庄市民卡管理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以加强智慧城市自我造血能力为导向,探索多元化运营模式,充分利用 特色应用,构建具有自我造血机能的数字生态城市,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在多个应用场景方面探索有效运维产出。在智慧停车领域,充分利用公共停车位、社区停车位等资源,探索“互联网+ 停车”等新生态发展商业模式,在智慧社区领域,探索整合各类OTO 平台信息、将社区、家庭作为服务背景的生态圈,发挥生活常用服务资源、合作广告媒体等效能,建立周边电商生态系统, 实现盈利增收。

三、组织实施

枣庄市人民政府作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相应的政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通过组建工作专班等方式,形成本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合力,推动跨部门应用场景落地,确保创建任务按期完成。枣庄市大数据局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 负责做好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工作。

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试点建设过程中的 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2022 年 10 月底前开展中期考核,2023 年10 月底前开展终期验收工作,验收通过的授予相应星级,发放奖补资金。未通过验收的予以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建设要求的,取消星级认定,不再发放奖补资金。

本任务书作为试点中期评估和考核验收工作的依据。

 

泰安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公布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21 年试点名单的通知》(数字强省办发〔2021〕3 号)精神,泰安市为山东省2021 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泰安市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通过两年的试点建设,符合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打造一批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二、主要任务

(一)规定任务

  1. 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落实数字强省建设任务,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2. 全面对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制定本市试点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3. 建立以泰安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召开一次启动动员会,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
  4. 将本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整体立项,提出具体项目清单。
  5. 统筹做好本市范围内的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市级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示范以及智慧社区建设工作。
  6. 按月报送工作进展和动态,明确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系人。
  7. 组织开展试点建设阶段性检查(自查),配合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中期考核、终期验收等工作。
  8. 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参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智慧社区建设指标》,完成规定建设任务,即可视为智慧社区。
  9. 试点终期验收时,依据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完成四星级建设任务。

(二)地方特色

按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市级四星级指标要求,紧紧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引领,以新基建领域建设为带动,形成政府管理、社会服 务和市场服务的综合体系,打造科学高效的社会治理格局、幸福普惠便捷的生活体验,推动城市产业经济创新发展。

1. 创新新型智慧城市应用,打造智慧城市品牌

(1)构建“一网统管”体系,优化数字政府管理能力建设。统合力量、联通各方,提高政务效能,推动城市管理、应急指挥、综合执法领域的一网统管,提高公共资源配置优化能力,促进城市治理能力创新,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支撑全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档升级,构建泰安市城市公共服务(指挥)平台、泰安市社会治理信息平台、泰山先锋慧治服务平台等系统工程。

(2)打造“一网通办”系统,助推数字惠民服务能力建设。政务服务事项统一入口、统一预约、统一受理、统一赋码、协同办理、统一反馈,实现全部政务事项全程网办,提升政务服务多端应用,打造“一次办好”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构建“电子卡包”。梳理电子证照类型,归集数据,构建关联个人和企业的全生命周期“电子卡包”,推动身份证电子信息、电子营业执照、结婚证、驾驶证、不动产权证书等高频电子证照应用,为政务服务的“全程网办”提供支撑。实现社保卡“一卡通”。共享社保、医 保参保信息数据,结合身份核验,利用社保卡身份凭证和金融支 付功能,推动实现社保卡在人社领域及各政府部门惠民惠农补贴发放的“一卡通”应用。

(3)推动“多业兴智”建设,提升数据产业基础。推进泰山政法大数据产业园、神农智谷大数据产业园、文旅大数据产业平台、泰安移动 5G 数据中心建设,带动云计算、大数据、5G、物联网上下游产业和企业群落地泰安,逐步实现数据的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加快推进泰安市大数据中心高质量发展。企业融资数字化。以全方位数据为企业精准“画像”,推动金融机构愿贷敢贷, 着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升非法集资风险智能感知、对非法集资风险隐患较大的行业进行监测。强化金融舆情风险监测预警,对涉及泰安的金融舆情风险进行监测预警,并对舆情监测发现的风险事件进行核查处理。项目监测数字化。开展 “重大项目管理服务平台”数字化应用,强化项目进展监测分析, 加快构建“竣工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项目推进格局,实现项目滚动梯次推进,提高项目管理效率,服务项目单位和基层项目管理部门。

(4)加快“多端协同”进程,强化网络基础建设。加快 5G 网络、千兆光纤、物联网感知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基于 IPv6 网络的终端协同创新发展和新型网络技术应用落地;统筹政务云、华为云、社会云等云计算资源,推动电子政务云、智慧文旅云、绿色社区安防云、地理信息云等行业云服务建设。

2. 创新试点示范,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1) 智慧文旅。整合“慧游泰山”智慧文旅平台和文旅大数据产业平台,推动智慧景区、数字三馆、智慧交通、智慧停车等场景应用提升,在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支付宝小程序和手 机官网等上线应用,提供门票、美食、非遗、博物馆、智慧停车、 找厕所、一键救援等功能,实现 50 家景区景点、100 家特色美食、40 处停车场、100 家酒店及民宿、20 处游客服务中心、70 家旅游特色商品企业、480 项非物质文化遗产、40 家博物馆线上提供服务,优化线上预约、客流监测、视频监控、结算评价等功能, 以政府主导、公益服务、市场化运营相结合的方式推进运营水平的不断提升和系统功能的迭代升级,形成数字城市建设的头部, 同步推动景区、酒店、公共交通、停车场等相关场景智慧化,分级、分层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2) 智慧热线。提升 12345 热线数字化服务能力,搭建“ 一体化、双融合、智能化、大数据”的信息化平台,使用智能语音 助手、智能派单、智能回访、智能质检、智能知识库等功能,推进全市热线短号码归并优化工作,提高泰安市政务服务热线智能化水平,提高民生服务工作效率和质量,畅通市民参与城市治理渠道。

(3) 智慧社区。打造符合社区实际、群众满意、特色鲜明、融合发展的智慧社区(村居),推动实现文化教育类、产业发展类、乡村旅游类、养老服务类、绿色低碳类等多种智慧型社区( 村居)。加快社区网络、监控等基础建设,推动数字化设施不断完善;利用文化满意度综合服务在线管理等方式共享文化设施、文化资源和成果,提高居民文化满意度;在具有特色旅游产品的社区(村居),实现旅游资源的整合推广;在有本地农产品、特产的社区(村居),打通销售渠道,带动农产品销量。

(4) 慢病医保。创新门诊慢性大病医保管理模式,着力推进医保领域放管服改革,解决“医保定点医院对门诊慢性大病管理服务缺乏积极性。慢病患者要么买不到急需的药物,要么因审核慢不能及时买到药”,开展由药品经营企业承办门诊慢性大病药房试点工作,推动医保管理模式创新、流程再造,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保服务,打造“互联网+医保+医疗+医药”新模式。

3. 形成至少 1 项省级标准

推动城市运行管理向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方向探索发展, 明确新型智慧城市的总体架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支撑平台、多源数据融合、智慧应用场景等建设要求,推进各智慧领域的标准化建设,选取至少 1 项形成省级标准。

4. 引入社会资金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组建泰安市新基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整合现有信息产业公司和资产,通过市场化运作,采取“四位一体”的运行模式,引入社会资本 5000 万元,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市场主体采取投资和技术服务等多种方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泰安智慧城市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5. 探索成熟运营模式,提升智慧城市“造血能力”

(1)资源管理融合。按照资源集中、人员集中、资金集中、项目集中的“四集中”原则,构建数字政府,对数字强市建设统一论证、统一预算、统一支出、统一运维,形成本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合力。

(2)体质机制融合。针对智慧城市建设公益属性强、市场回报低的特点,探索建立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多元化供给机制, 促进多领域跨界融合发展。放宽市场准入,引导各类要素有序进入社会服务市场,着力构建多元化运行体制机制,有效激发社会服务市场活力。

(3)产业服务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社会服务”和社会市场的作用,利用社会市场主体的资金、数据、技术、人才优势, 培育一批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社会服务平台,促进社会服务与互联网产业深度融合。在教育、医疗健康、养老、文旅等方面,支持互联网企业基于技术优势搭建社会服务平台,探索多领域跨界融合发展,推动医养结合、文教结合、体医结合、文旅融合,形成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投入和收益互动的良性发展运营模式。

三、组织实施

泰安市人民政府作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相应的政 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通过组建工作专班等方式,形成本 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合力,推动跨部门应用场景落地,确 保创建任务按期完成。泰安市大数据中心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 负责做好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工作。

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试点建设过程中的 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2022 年 10 月底前开展中期考核,2023 年10 月底前开展终期验收工作,验收通过的授予相应星级,发放奖补资金。未通过验收的予以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建设要求的,取消星级认定,不再发放奖补资金。

任务书作为试点中期评估和考核验收工作的依据。

 

菏泽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公布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21 年试点名单的通知》(数字强省办发〔2021〕3 号)精神,菏泽市为山东省2021 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菏泽市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通过两年的试点建设,符合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打造一批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二、主要任务

(一)规定任务

  1. 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落实数字强省建设任务,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2. 全面对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制定本市试点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3. 建立以菏泽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召开一次启动动员会,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
  4. 将本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整体立项,提出具体项目清单。
  5. 统筹做好本市范围内的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市级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示范以及智慧社区建设工作。
  6. 按月报送工作进展和动态,明确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系人。
  7. 组织开展试点建设阶段性检查(自查),配合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中期考核、终期验收等工作。
  8. 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参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智慧社区建设指标》,完成规定建设任务,即可视为智慧社区。
  9. 试点终期验收时,依据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完成四星级建设任务。

(二)地方特色

菏泽市践行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创新驱动”,挖掘地方特色,立足“优政、惠民、兴业、强基”的建 设理念,重点从以下方面扎实开展工作,建立新型智慧城市菏泽标杆。

1. 建设重点任务,创建本地新型智慧城市品牌。

(1) 建设完善城市基础信息网络设施。提升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水平,统筹部署宽带、融合、泛在、智能、安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光纤宽带网络、移动宽带网络(4G/5G)的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能力,对原有市政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传感改造,整合全市传感资源,推进基于窄带物联网建设, 实现城市综合感知能力。

(2) 建设“城市大脑”。城市大脑是以技术创新推动城市治 理、服务和数字经济发展模式的持续进程,是增强智慧城市“软 实力”的关键抓手。通过建设“城市大脑”来打破数据孤岛,为城市 管理者提供一个全面、动态的城市运行仪表盘,实时监测城市运 行的数据信息,及时了解城市运行状态,从而大幅度提升管理部 门对城市运行的动态监管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建立健全汇集全 市各类数据的城市级数据中台,覆盖大数据全生命周期,提供数 据采集目录和检索、处理及存储、数据整合、数据共享服务目录、 分析挖掘及仿真、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大数据应用与服务能力。

(3) 建设数据中心。统筹规划数据中心建设,提高政务和 公共服务领域数据集约化水平,增强云服务和云存储的基础支撑 能力,提供集约、智能、规范、安全的软硬件服务保障,支撑菏 泽新型智慧城市快速发展运行。加快推进鲁西南大数据中心建设。

(4) 建设时空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菏泽市时空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包括数据体系、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城市“一张图”开展丰富的应用示范建设,建立能够保障项目实施及建设成果长期应用的支撑环境,建立健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更新和运行维护的长效机制,构建持续发展的时空信息共享平台。

2. 在以下八个领域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1)智慧城管。建设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推进数字化 城市管理向智慧化升级,基于菏泽数字化城管综合运行系统平台, 加大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共享力度,覆盖全市主要视频监测点和卡 口。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的视频及图像智能识别技术, 提升城市部件、事件的网格化管理水平,强化跨部门协同和政民 互动,在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网格四个层次 实现分级分层管理,逐步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 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的城市综合运行模式,完善智慧城管(二 期)工程。

(2)平安城市。以创建“平安城市”、构建“智慧城市”为目标,以整合现有城市报警与监控资源为基础,密切联系公安实战应用需求,通过运用高清监控、智能分析等先进安防技术,搭建视频图像综合应用平台,最大程度升级平安城市监控应用系统,同步提升应急消防管理能力;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络和基础平台列为城市基础建设项目各级财政预算,建立视频专网和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推进应急、公安、城市综合执法等部门的视频资源共享,制定下发《公共区域视频监控建设管理规定》,加大社会基层视频监控资源整合力度,充分利用政府部门、社会单位现有视频图像资源以及政府和公共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实现城市视频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3)智慧交通。建设智慧交通数据指挥中心,重点建设指挥中心、管控平台、中心机房搬迁、扩融,高新区、定陶分控中心系统升级改造等内容。改进智慧出行服务,构建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感知体系,加快城市交通信号灯、电子标识等智能升级,应用绿波带、交通诱导屏等智能管控方式,提升通行效率。建设交通停车场管理平台,通过规划整合道路、商圈、小区泊车位,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方便民众出行。组织开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

(4)智慧教育。优化义务教务入学服务,整合户籍、常住人口、不动产等数据资源,加快实现义务教育入学信息准确推送、证明材料线上提交、入学报名“掌上办”。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育公共管理平台建设,实现对教学质量、招生考试、学生信息、师资配置等状况的全程智慧化管理,促进教育管理创新。完善教育公共资源平台建设,推进智能高清录存播、同步课堂、智慧校园建设,全面提升菏泽市各级教育机构的教学能力。进一步完善平安校园建设,提升校园安防水平,为在校师生提供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5) 智慧医疗。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综合服务系统项目。支持无线传感、医用机器人和可穿戴设备等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鼓励医疗机构公共资源向 5G 基站开放,加快 5G 在院前急救、远程会诊、移动查房等环节的推广。构建完善市、县级全民健康信 息平台。加快电子健康卡创新应用, 推动医疗机构开展电子健康卡应用环境改造,支持患者持电子健康卡享受医疗健康服务。

(6)智慧社区。选取有条件的社区作为智慧社区试点,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搭建社区管理服务平台,依托网格化管理平台, 实现政务服务的下沉,提升社区管理水平。搭建智慧社区服务平台,提供社区商圈、家政等服务。搭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提供智慧化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无缝隙、制度化、精细化、常态式”的社区管理服务,全面提升社区居民生活满意度。

(7)智慧生态。以环境质量的改善为目标,提高生态环境业务管理水平,为生态环境能力建设提供综合服务和技术支撑。提升菏泽环境监测监控质量水平,为提高全市环境质量、加快生态菏泽建设步伐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撑。实现环境综合监测预警, 对菏泽市未来空气质量变化进行预报预警,并辅助主动采取防御措施。持续推进智慧环保监管平台建设,提升生态环境信息化管理水平。

(8) 智慧文旅。依托信息化手段完善智慧文旅基础设施, 探索智慧文旅在旅游管理、旅游服务、旅游营销方面的应用。推动全市“非完全开放式”AAAA 级旅游景区预约功能上线,实现“应约尽约”,有效提升 A 级旅游景区管理服务智慧化水平。推动智慧文旅平台建设,植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提升智慧文旅公共服务能力及辅助决策能力。丰富数字文化体验内容,选取部分重点对景区、场馆为试点,开发建设景区导览讲解、沉浸式体验项目等,探索增强现实、全息投影技术在文化旅游领域的应用。完善以新媒体平台为核心的网络营销体系,多角度、多形式为游客提供情景化服务。

3. 争取形成 1 项以上的省级标准。

以提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水平为核心,坚持问题导向,实效导向,在应用国家、行业、地方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菏泽市实际情况,构建数据标准、数据来源、数据服务、数据安全等全面规范统一的标准体系,及时总结工作经验,争取在数据传输与控制技术领域形成 1 项以上的省级标准。

4. 引入社会资金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情况或打算。

优化财政信息化资金投入结构,由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严格把关、收拢各部门用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运维的资金,同时鼓励部门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需要,开展业务信息化系统建设。提供充分资金保障,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全市智慧城市建设发展,重点投入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公共平台、试点示范项目、产业培育等领域,投入方式由政府投资建设与服务购买相结合,开展财政资金信息化投入绩效评估工作。拓展融资渠道,扩大合作范围。进一步创新融资方式,探索智慧城市建设市场化运作,在适合领域引进社会资本不低于 2000 万,以资本聚集吸引大数据等智慧产业聚集,支持智慧产业发展,适应新产业、新业态特点,创新政务服务方式,为智慧产业加快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5. 探索新型智慧城市长效运营机制,提升“造血能力”。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营”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企业作用,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新型智慧城市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 提高项目可持续运营能力。不断提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和产业市场运营发展能力。

三、组织实施

菏泽市人民政府作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相应的政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通过组建工作专班等方式,形成本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合力,推动跨部门应用场景落地,确保创建任务按期完成。菏泽市大数据局(中心)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负责做好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工作。

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试点建设过程中的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 2022 年 10 月底前开展中期考核,2023 年 10 月底前开展终期验收工作,验收通过的授予相应星级,发放奖补资金。未通过验收的予以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建设要求的,取消星级认定, 不再发放奖补资金。

本任务书作为试点中期评估和考核验收工作的依据。

 

青岛胶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公布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21 年试点名单的通知》(数字强省办发〔2021〕3 号)精神,胶州市为山东省2021 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胶州市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通过两年的试点建设,符合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打造一批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二、主要任务

(一)规定任务

  1. 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落实数字强省建设任务,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2. 全面对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制定本市试点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3. 建立以胶州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召开一次启动动员会,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
  4. 将胶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整体立项,提出具体项目清单。
  5. 按月报送工作进展和动态,明确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系人。
  6. 组织开展试点建设阶段性检查(自查),配合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中期考核、终期验收等工作。
  7. 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参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智慧社区建设指标》,完成规定建设任务,即可视为智慧社区。
  8. 试点终期验收时,依据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完成四星级建设任务。

(二)地方特色

胶州市将抓住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工作的机遇,有序推进胶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以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建设“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全市一体、高度集成”的胶州市城市云脑中枢暨一体化综合指挥中心,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全面整合城市数据资 源要素,推进各类智慧城市平台融合发展,数字化、网络化、平台化、智能化的建设有胶州特色的新型智慧城市。

1. 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应用 场景建设

(1) 建设目标

2021 年建设胶州市城市云脑中枢暨一体化综合指挥中心, 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持续推进”的策略,分阶段推进,确保“一年打基础、二年上台阶、三年成体系”。到 2022 年末,智慧云脑中枢运行体系基本完善,基本建成市级数据大厅, 数字化、网络化、平台化、可视化的政府数字社会治理模式基本 形成,政府科学决策、协同联动、精细治理能力显著提升。把“一切为了发展人民”的发展理念贯彻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工作中, “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大幅提高,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一次办 好”“一网通办”全面推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提高。全面推进落实《“工业互联网·胶州在行动”工作方案》, 培植壮大先进制造业新动能,支撑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优政、惠民、兴业各领域普及应 用,全面建成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实现城市管理、环保、信 用等领域数据有效汇聚和治理。社会治理、应急管理、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生态环境等领域示范应用不断拓展,城市数据共享应 用和开放赋能取得实效,建成人口、法人、空间地理信息等基础 库,城市管理、环保、交通等主题库,通过城市云脑中枢实现数 据的汇聚、整理,为各委办局业务应用、为市政府决策提供数据 支撑。

(2) 重点应用场景

社会治理领域:建设全市社会治理网格化平台,通过统一事项分拨,高位协调各部门,联动处置基层网格无法处理的社会问题,建立“一台受理、二级分拨、三层处置、四环监督”的事件流程管理体系,形成社会治理事项受理、分拨、处置、核查、结案、考核的闭环链条,实现“信息流、业务流、工作流”三流合一。

应急管理领域:建设应急响应和指挥决策一体化平台,汇聚应急管理气象监测、林火监测、安全生产等领域数据,融合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共享数据,进行综合研判,实现重大风险和隐患动态监测、防灾减灾智能评估、超前预警预报和灾害事故高效处置。

城市交通领域:建设智慧交通管理平台,实现对全市交通状况实时感知,多部门协调联动应对突发事件。推动数据在公共交通资源分配、城市交通治堵、车流监控疏导、驾驶行为监测、信号灯配时、停车诱导、特殊车辆管理、紧急救援、车联网、智能出行规划等领域应用。

城市管理领域:完善提升全市精品城市平台、综合执法平台。精品城市平台实现对城市管理涵盖市政设施、园林绿化、城市排水、照明亮化等数据的汇集分析和精准管控。综合执法平台利用无人机航拍、GIS 地图标识等技术将城区范围内的城市零部件(井盖、广告牌、灯杆等)进行梳理标注,对城区城市零部件进行精细化管理。

公共安全领域:完善提升云警务大数据平台,实现对公共安全领域风险的全面感知,依托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推进人脸识别、视频结构化、智能感知、空间地理信息等技术在社会治安领域的综合应用与智能研判,提升公共安全事件监测预警、侦查破案、治安防控、社会治理、反恐维稳等能力,通过跨域信息数据的融合比对分析,实现信息共享和多部门协调联动。

民生服务领域:建设完善卫生大健康、教育、智慧社区等应用平台,实现对民生服务领域数据有效汇聚。结合最新发布的《山 东省智慧社区建设指标》,实现对社区数据的归集和应用支撑, 推动智慧社区建设模式创新。

人居环境领域:建设完善环保物联网平台,实现对全市污染指数、重点污染企业监控、环保投入分析等数据的汇集。依托城 市运营管理中心,开展生态环境质量、污染源等数据的关联分析和综合研判。加强对大气、水、土壤、声音、河道等环境质量监测,推进大数据、物联网、卫星遥感等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2. 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1) 社会治理:依托智慧城市运营管理平台,实现与数字城管、公安 110、智慧社区等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及时汇聚事件数据、网格信息、联动资源、视频监控、治安动态等各类资源, 整合升级 12345 市长热线,建设联动指挥调度系统、网格化管理系统、城市部件采集系统,打造智慧型社会治理联动指挥中枢,形成社会治理联动指挥方面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2) 智慧交通:通过构建集聚融合、开放共享的交通基础设施资源感知体系,形成覆盖全市 12 个镇街和 3 个功能区的现代化的交通运行监测与协同指挥体系;通过建设面向信息资源整合和交换共享的交通标准体系,促进胶州市交通整体效能全面提升,实现行业管理系统在线化、指挥调度协同化、信息服务多样 化、决策管理科学化,形成智慧管理、智慧决策、智慧服务的交通新形态,形成智慧交通集聚融合、协同指挥调度方面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3. 探索形成至少 1 项省级标准

(1) 社会治理领域:通过建设全市社会治理网格化平台, 从多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事件数据、网格信息、联动资源、视频监控、治安动态等各类资源及时汇聚等方面入手,从统一标准、持续性、易用性、综合联动等角度进行探索,力争形成社会治理平台融合联动方面的省级标准。

(2) 智慧交通领域:通过建设全市交通大数据平台,从多源异构交通大数据的汇聚共享、互联互控、一点布控、全网响应 等方面入手,利用技术创新倒逼管理创新,以业务需求驱动数据汇聚,力争形成智慧交通方面的省级标准。

4. 计划三年引入 5 亿元社会资本参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在依法依规前提下,积极运用市场化方式,探索“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建设运营模式。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鼓励国资平台与智慧城市运营公司合作,先行垫资建设,政府以购买服务或赋予数据、行业特许经营权的方式实现资本回笼运营,鼓励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

5. 创新新型智慧城市长效运营模式

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探索“政府引导、国资平台参与、项目企业化管理”模式,项目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共同所有,政府和企业共同参与智慧城市顶层规划设计,引导政府资源植入,项目建设与日常维护由企业负责,可有效减轻政府公共 财政的举债压力,拓宽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

三、组织实施

胶州市人民政府作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相应的政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通过组建工作专班等方式,形成本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合力,推动跨部门应用场景落地,确保创建任务按期完成。胶州市大数据和智慧城市建设中心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负责做好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工作。

数字强省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试点建设过程中的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2022 年 10 月底前开展中期考核,2023 年 10 月底前开展终期验收工作,验收通过的授予相应星级,发放奖补资金。未通过验收的予以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建设要求的,取消星级认定。

本任务书作为试点中期评估和考核验收工作的依据。

青岛莱西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公布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21 年试点名单的通知》(数字强省办发〔2021〕3 号)精神,莱西市为山东省2021 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莱西市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通过两年的试点建设,符合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打造一批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二、主要任务

(一)规定任务

  1. 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落实数字强省建设任务,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2. 全面对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制定本市试点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3. 建立以莱西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召开一次启动动员会,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
  4. 将本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整体立项,提出具体项目清单。
  5. 按月报送工作进展和动态,明确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系人。
  6. 组织开展试点建设阶段性检查(自查),配合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中期考核、终期验收等工作。
  7. 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参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智慧社区建设指标》,完成规定建设任务,即可视为智慧社区。
  8. 试点终期验收时,依据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完成四星级建设任务。

(二)地方特色

以“数字莱西”建设为统领,深化数据“聚、通、用”,以数字 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全面赋能城市发展,进一步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全市大数据高质量发展,实现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1. 创新智慧应用,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品牌

(1)深入开展政务服务便民行动。推进窗口部门优化政务服务和部门业务办理流程,创新信息资源共享方式和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实现方式,并依托我市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台归集的部门接口服务和数据,建设数据综合查询系统。在不动产登记、市场准入、企业投资、建设工程、民生事务等办理量大、企业和群众关注的重点领域重点事项,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 优先开展便民场景应用,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

(2)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建成运行社会治理智能化平台,进一步提高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雪亮工程”建设的规范化水平和整体工作效能,实现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综 治视联网系统、综治信息系统“融合联通、三网合一”。优化网格划片界线、配齐配强网格员队伍,进一步健全网格管理体制。实现对“人、地、事、物、情、组织”社会治理要素信息常态化管理, 形成统一指挥、集中管控、多级联动的综合指挥体系。

(3)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智慧化水平。将现有的生态环境业务系统迁移上云,以生态环境大数据底层整合为落脚点,将各分散的子系统进行整合升级,采用统一认证与模块化部署的架构, 实现基础应用、延伸应用、高级应用和战略应用多层环保监控管理平台集成,通过云计算将环保领域物联网全面连结,实现环境业务系统整合,进行数据汇集、信息处理、决策支持、信息共享等服务,全面实现环保大数据共享服务,助力打好蓝天碧水保卫战。

(4)加快智慧医疗建设。建设完善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集中统一部署镇(街)、村级基层信息系统。推进基层“互联网+医疗”微信服务平台建设,建成区域远程会诊系统、区域双向转诊系统、区域妇幼健康管理系统、区域在园儿童健康体检系统等信息化系统。搭建医保智能监控系统,有效规范医疗机构服务行为,实现住院病历智能审核,提升基金监管能力。

(5)加快推进“双千兆”城市建设。逐步实现移动通信网络、固定宽带网络接入能力达到 1000Mbps,保证家庭光纤入户覆盖率达到 80%,且 200Mbit/s 以上固定宽带用户占比达到 50%, 实现 IPv6 网站支持率达到 10%。统筹推进全市骨干网、城域网建设,加快推进 5G 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建设 5G 网络,达到城区重点公共区域 5G 网络覆盖率 30%及以上,移动通信网络平均下载速率达到 20Mbit/s,推动 5G 与重点垂直行业深度融合, 营造 5G 产业及应用发展生态环境。

(6)提高教育数字化水平。依托山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成莱西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构建“课程教学、内容创作、开源创新”一体化的人工智能教育服务平台,打造集“课程教学、应用实践、互动体验”综合性人工智能实验室,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快速发展。稳步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完善智慧监管系统。

2. 探索可复制、可推广建设经验

(1)高位监控资源共享共用。坚持“统一规划、共享共用” 原则,整合环保、自然资源、水利、应急等部门业务需求,建设高位智能监控项目,实现秸秆禁烧监控、非法采矿预警、河道管理监控、森林防火监控、应急处置调度等功能。按进度逐步增补监控盲区,最终实现全域覆盖。全面整合各类视频资源,为各部门、镇街提供服务,达到视频资源高度共享、跨区域调用,实现视频资源最大限度的共享共用,提升监控应用效能,解决社会治理难题。

(2)推进大青山森林安全监测平台应用。完善大青山森林资源安全防护监测需求,完成大青山森林安全监控平台建设。融合高位监控、无人机、卡口监控等监测手段,构建全天候、全方位的森林安全立体监测体系,形成“天-空-地”联动监测网络,实现大青山森林安全监测工作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高效化, 打造森林安全监测视频共享应用治理新亮点。

3. 推进莱西一张图项目建设,形成至少 1 项省级标准

围绕城市运行监测、工作协同治理等领域,以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开展集整合、感知、调度、分析、服务为一体的莱西一张图工程。加强地理信息数据更新机制的智能化改造,结合各部门的具体业务,深化业务应用,为全市各部门、各行业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应用支撑服务。积极践行莱西一张图建设经验, 在地理信息数据支撑城市智能治理领域形成 1 项省级标准。

4. 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利用财政投资、社会资本,统筹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探 索“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建设运营模式,利用市场化方式,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提高国有企业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参与 力度,支持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公共服务类智慧城市建设项目,鼓 励深度挖掘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局面。计划三年内引入不少于 1.5 亿元社会资本参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5. 创新运营管理机制,提升自我造血能力提升

按照统筹集约原则,整体规划、分期投入,建立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机制。由国有公司选取智慧城市产业顶尖企业作为合作伙伴,以股权合作方式,成立运营公司,负责全市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运营,以市场化模式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形成“国有公司引导、社会化建设、政府购买服务”的运营体系。

三、组织实施

莱西市人民政府作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相应的政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通过组建工作专班等方式,形成本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合力,推动跨部门应用场景落地,确保创建任务按期完成。莱西市电子政务和大数据服务中心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负责做好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工作。

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试点建设过程中的 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2022 年 10 月底前开展中期考核,2023 年10 月底前开展终期验收工作,验收通过的授予相应星级,发放奖补资金。未通过验收的予以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建设要求 的,取消星级认定。

任务书作为试点中期评估和考核验收工作的依据。

青岛平度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公布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21 年试点名单的通知》(数字强省办发〔2021〕3 号)精神,平度市为山东省2021 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平度市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通过两年的试点建设,符合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打造一批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二、主要任务

(一)规定任务

  1. 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落实数字强省建设任务,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2. 全面对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制定本市试点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3. 建立以平度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召开一次启动动员会,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
  4. 将本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整体立项,提出具体项目清单。
  5. 按月报送工作进展和动态,明确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系人。
  6. 组织开展试点建设阶段性检查(自查),配合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中期考核、终期验收等工作。
  7. 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参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智慧社区建设指标》,完成规定建设任务,即可视为智慧社区。
  8. 试点终期验收时,依据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完成四星级建设任务。

(二)地方特色

以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为契机,加快建设以人为本、需求引领、数据驱动、特色发展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平度市城市大脑,构建智慧应用体系,打造“智慧平度”特色品牌, 以智慧力量助力平度市打造青烟潍城市群会客厅和青岛辐射带动半岛一体化发展桥头堡。

1. 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建设社会治理大数据平 台,打造社会治理县级市样板

(1)建设“城市大脑”基础支撑平台,提升政府决策能力 平度城市大脑基础支撑平台建设包括计算资源平台、数据资源平台、算法服务平台,以及配套的安全保障体系、运维保障体系等。平台将完成 40 余个政府部门、公共事业单位数据归集、数据集成,实现城市大脑数据质量监控、数据运维、数据成本管理、血缘影响分析、数据权限控制等,对全市数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城市大脑应用提供全量、标准、干净、智能的数据。通过智能视频分析算法服务为智能应用提供统一的视频分析支持,采用基于视频分析结果的事件预警机制,原来由人工发现事件后通过摄像机查看的方式,变为采用视频智能分析,做到全时、自动发现。为基于城市大脑上开发的应用提供最新的地理信息服务、3D 可视化服务,并为城市大脑提供统一门户服务。

(2)建设社会治理指挥中心,构建综合指挥体系

平度市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将建设指挥调度大屏、视频会议等硬件,政务外网、互联网、公安专网三网接入,承担社会治理、应急管理、城市大脑运营、智慧城市成果展示等功能,同时配套决策室、会商室、值班办公室,方便指挥中心运行。配套建设智慧城市展厅重点展示我市风采,社会治理、智慧城市等建设成果, 以及智慧未来等新型智慧城市的规划。同步建设 17 个镇街指挥中心、1 个火车站指挥中心,市级指挥中心可实时调度指挥镇街指挥中心工作。

2. 构建智慧应用场景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1) 加快移动端政务服务建设

做好“爱山东”和“青岛政务通”APP 平度分厅建设工作,按照“应上尽上”的原则,推动各部门政务服务事项入驻平度分厅,提升注册用户数量和活跃用户数量,扩大移动端服务品牌在市民中的知名度。

(2) 搭建社会信用管理平台

提出“信用+社会治理”理念,将“以诚为本,用信引路,信用治市”作为核心思想,依托“城市大脑”大数据计算能力以及人口库、法人库、证照库、地理信息库等基础数据库,引入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国家工作人员、农村居民、社区居民、医疗系统工作人员等 20 余项信用数据,做到对个人或企业进行多体系、多领域、多维度信用监管,形成“全民参与、诚信有我”的良好局面,用“诚信”构建起“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3) 建设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

根据山东省、青岛市统一部署,建设我市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整合各级各部门指挥调度、综合运行、辅助决策等系统及相关数据资源,及时掌握全市重要动态和突发状况,为统一调度和科学决策提供数字化支撑,并整体接入山东省、青岛市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

(4) 推进智慧社区、街区建设

以打造“设施智能、服务便捷、治理精细、环境宜居”的智慧社区为目标,结合已有智慧社区建设经验,探索智慧社区建设模式、方向。在总结试点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社区基础网络、推进物联网应用、提升社区、街区服务设施建设水平,为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社区、街区服务,全面提升社区、街区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营造良好的居住、营商环境。

(5) 打造全市一家医院

以惠民便民、智慧医疗、综合监管为主要目标,建设区域智慧医疗综合服务平台,构建“全市一家医院”。实现全市医疗数据共享,进一步拓展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基层诊疗水平,为市民提供全程就诊服务,让群众就医更方便、医疗救治更高效、监管管 理更全面。

(6) 建设全市一个停车场

用系统化思维解决停车难问题,学习借鉴上海、杭州等地在停车场建设、管理、立方等方面的经验做法,结合平度市实际情况,打造全市一个停车场,通过对各停车场、路边停车位的统一管理,实现停车位引导、无感支付等功能,有效缓解市民停车难、缴费慢的问题,切实提高城市出行效率,改善市民出行体验。

(7) 部署视频资源汇聚共享平台

全量接入各镇街、各部门的视频数据并与青岛市级平台共享, 搭建一条视频资源获取、传输、处理的通道,实现各级各部门算 法、模型等业务能力的汇聚和共享,为城市管理提供视频资源支撑。

(8) 开发给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

开展给排水管网信息化建设,做到地下管线“看得见、看得清”,摸清家底,实现所有管线、管点一张图集中展示,实现地下 管网综合管理的数字化、实时化、可视化,将给排水管线数据进 行建库和三维建模,保证平度市给排水管线数据的无盲区全覆盖, 构建完整、现势的管线空间数据库,实现对给排水管网数据的全 面掌控,为管理人员提供精准、高效、直观的管理手段,为领导决策提供全面准确便捷的数据服务。

3. 探索智慧安监领域标准化,形成至少 1 项省级标准

平度市智慧安监平台已经覆盖全市所有加油站、重点危化品企业。平台将危化企业、加油站、重点危险源场所实时图层展示, 便于监管部门可视化监管。结合大数据计算,视频智能感知识别能力,实现加油站卸油作业全流程可视化监管,实现安全生产风 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关口前移。平台已获得 2 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3 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021 青岛信息化优秀解决方案奖和第四届“绽放杯”5G 应用征集大赛智慧能源专题赛二等奖,并在青岛市城阳区、胶州市、莱西市进行推广。目前正在继续开发企业安全用电智能监测功能,争创大数据安全生产监管领域省级标准。

4. 创新建设模式,推广落地实施经验

与国内行业领先的企业开展合作,引入优势资源和成熟经验, 以城市大脑为基础,聚焦市域治理、安全监察、城市管理、公共 交通、社会信用管理等社会治理重点领域。向先进地区、先进经 验“抄作业”,结合平度实际“改答案”,形成社会治理落地实施的“平度样板”,并通过合作企业对外推广复制。

5.拓展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参与

前期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通过国有企业自有资金建设,市政府分期租赁的模式进行。国有企业凭借与政府的租赁协议,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融资所得资金,继续投入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到 2024 年,投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社会资金不少于 1.5 亿元。

下一步,将在“全市一个停车场”等项目建设中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进一步解决制约智慧城市建设的资金难题。企业通过收取停车费实现全市一个停车场的运行、维护和盈利,探索社会资本参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可行模式。

6. 创新运营模式,带动产业良性发展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组建大数据运营有限公司,以“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维” 的模式建设智慧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探索借助智慧应用模型、数据增值等服务获得收益,不断提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和产业市场运营发展能力。智慧城市建设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但可以培育平度本地的大数据公司,还可为平度市培养智慧城市建设急需的人才,将改善平度市大数据产业环境,推动产业发展。

三、组织实施

平度市人民政府作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相应的政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通过组建工作专班等方式,形成本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合力,推动跨部门应用场景落地,确保创建任务按期完成。平度市大数据和电子政务发展促进中心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负责做好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工作。

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试点建设过程中的 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2022 年 10 月底前开展中期考核,2023 年10 月底前开展终期验收工作,验收通过的授予相应星级,发放奖补资金。未通过验收的予以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建设要求 的,取消星级认定。

本任务书作为试点中期评估和考核验收工作的依据。

淄博临淄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公布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21 年试点名单的通知》(数字强省办发〔2021〕3 号)精神,临淄区为山东省2021 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临淄区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通过两年的试点建设,符合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打造一批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二、主要任务

(一)规定任务

  1. 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落实数字强省建设任务,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2. 全面对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制定临淄区试点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3. 建立以临淄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召开一次启动动员会,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
  4. 将临淄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整体立项,提出具体项目清单。
  5. 按月报送工作进展和动态,明确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系人。
  6. 组织开展试点建设阶段性检查(自查),配合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中期考核、终期验收等工作。
  7. 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参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智慧社区建设指标》,完成规定建设任务,即可视为智慧社区。
  8. 试点终期验收时,依据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完成四星级建设任务。

(二)地方特色

按照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全要素数字化发展,在数据资源治理率先突破、整体数据治理能力大幅提升、政府治理和民生服务模式方面进行不断探索,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深化应用,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打造数字经济创新活跃、数字治理精细精准、数字生活智慧温暖、数字政务高效协同的数字化发展新局面。

1. 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目标,推进重点领域建设

(1) 建设城市运行指挥中心

建设城市运行指挥中心,设立综合指挥区、会议接待区、值 班室、办公区等区域,部署大屏显示系统,对各领域应用系统进 行整合呈现,构建展示城市总体态势、社会治理等专题,提升对 城市运营状态的全局感知水平,强化对城市运营的监测预警能力。同时,具备多部门协同联合指挥调度、专项会议辅助决策、日常 城市治理事件分拨调度等功能。

(2) 构建一体化数字底座

一体化数字底座是整个指挥中心的业务支撑体系。通过整合现有云计算资源、政务网资源、数据资源和视频资源,复用淄博市物联网平台、AI 平台、融合通讯平台、数字孪生底座和临淄区数据共享平台和大数据平台,按需扩容现有视频资源共享接入能力,构建全区统一的智能分析、研判预警、协同指挥能力,为全 区各业务部门提供统一的资源支撑、数据支撑和能力支撑,并赋能街道和社区高效处置。

(3) 建设区/街两级一网统管平台(临淄智慧大脑)

以临淄区智慧大脑建设需求为基础,集感知中心、治理中心、决策中心、处置中心于一体,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全区运行态势一屏总览的感知体系,建立全区一体化、智能化、开放性的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对城市运行状况实现动态监测,提供围绕经济运行、社会治理、民生服务、政府服务等方面的态势感知、趋势研判、闭环管理、应急处置等服务能力的智能化管理平台,提高城市管理的整体水平和服务效能。建设镇街级管理平台,通过两级平台的联勤联动和资源共享,将区级平台建设成果赋能镇街基层治理,为基层提供智能化、实战化、便捷的管理工具,帮助基层在最底层级、最短时间、以相对最小的成本、解决最突出的问题,达到最佳的处置效果。

(4) 打造智慧社区应用

建设智慧社区,包含基础信息采集管理系统,社区服务系统, 社区治理系统,通过对社区互联、物联感知数据精准采集,建立一套高集成、高智能化的管理机制,构建社区服务与社区照顾精心便捷、社区安全与社区治理精细敏捷、社区公共卫生与疾病防护井然有序、社区环境及物业管理舒适快捷、社区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和谐凝聚的社区数字化治理体系。一期选取部分社区打造试点样板。

(5) 推进数字农业建设

在数字农业领域,依托山东思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农保姆标准化智慧农业服务平台,全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深度融合,通过标准化+智能服务为种植者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管理智能化、服务便捷化,并形成标准化智慧农业服务平台省级标准。

2. 围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应用场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1) 打造标准化智慧农业服务平台。依托山东思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农保姆标准化智慧农业服务平台,全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深度融合,通过标准化+智能服务为种植者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管理智能化、服务便捷化,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2)探索“无人农场”应用发展。

2019 年,淄博禾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打造了国内首个生态“无人农场”。“无人农场”以小麦玉米周年轮作种植及科研育种过程中关键作业环节实现无人化为目标,融合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实现了生态循环农业全程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改变了传统种植模式。下一步将积极探索基于人工智能、云平台的农机装备协同作业管控系统,实现农机装备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为智慧农业及“无人农场”应用发展提供示范。

(3) 推广“数字店小二”云端服务系统,打造数字政务服务新场景

临淄行政审批服务局的“数字店小二”–“云帮办”服务迎合了当下企业群众办事的新特点、新诉求,“数字店小二”云端服务客服人员与申请人进行视频连线后,通过在线指导、屏幕共享、远程协助、文件传输等便捷功能帮助申请人完成信息填报、材料准备、业务申请等流程环节,让申请人足不出户完成业务办理,打 破了地域阻隔和时空限制,真正实现全程零操心的“口述式”办事。下一步,将以政务服务数字化为引领,探索政务服务场景应用新 模式,最大限度减少企业群众跑腿次数,让政务服务再提速、让 群众满意度再提升,架起数字政务“连心桥”,驶入便民服务“高速 路”。

3. 形成至少 1 项省级标准

在数字农业领域,依托农保姆标准化智慧农业服务平台,全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深度融合,通过标准化+智能服务为种植者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管理智能化、服务便捷化,并形成标准化智慧农业服务平台相关省级标准。

4. 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参与

设立临淄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专项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 和资本注入、贷款贴息、服务外包补贴、融资担保市场化运作相 结合等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新型智慧城市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年度参与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社会资本规模不少于 1500 万元。提高项目可持续运营能力。

5. 探索长效运营模式,提升新型智慧城市“造血能力”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营”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企业作用,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新型智慧城市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提高项目可持续运营能力。不断提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和产业市场运营发展能力。

三、组织实施

临淄区人民政府作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相应的政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通过组建工作专班等方式,形成本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合力,推动跨部门应用场景落地,确保创建任务按期完成。临淄区大数据局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 负责做好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工作。

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试点建设过程中的 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2022 年 10 月底前开展中期考核,2023 年10 月底前开展终期验收工作,验收通过的授予相应星级,发放奖补资金。未通过的验收的予以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建设要 求的,取消星级认定,不再发放奖补资金。

本任务书作为试点中期评估和考核验收工作的依据。

淄博博山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公布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21 年试点名单的通知》(数字强省办发〔2021〕3 号)精神,博山区为山东省2021 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博山区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通过两年的试点建设,符合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打造一批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二、主要任务

(一)规定任务

  1. 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落实数字强省建设任务,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2. 全面对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制定本区试点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3. 建立以博山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召开一次启动动员会,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
  4. 将本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整体立项,提出具体项目清单。
  5. 按月报送工作进展和动态,明确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系人。
  6. 组织开展试点建设阶段性检查(自查),配合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中期考核、终期验收等工作。
  7. 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参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智慧社区建设指标》,完成规定建设任务,即可视为智慧社区。
  8. 试点终期验收时,依据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完成四星级建设任务。

(二)地方特色

围绕“优政、兴业、惠民、强基”,加快实施大数据赋能工程, 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赋能传统产业,以智慧养老、智慧金 融、智慧环保、智慧城管、智慧网格等智慧应用建设为突破口, 实现“多网融合”“一网统筹”,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博山模式”。

1. 聚焦重点领域,创新应用场景

(1)实施一体化智慧环保体系建设。建设智慧环保指挥中心,实时监测 PM10、PM2.5、SO2(二氧化硫)、NOx(氮氧化物)、CO(一氧化碳)、O3(臭氧)和 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污染指标的动态变化,快速捕捉污染源的异常排放行为并实时预警,通过数据分析甄别区域污染的主要来源。建立博山区统一的生态环境监管信息资源库、环境质量实时监测、环境质量精准监管、作战指挥及决策分析 3 个系统及全员环保平台,基于 GIS 一张图,实现对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测、动态监管、精准溯源、预测预报和科学分析。基于高精度卫星遥感数据、VOCs 走航监测、VOCs 实验室源解析建立 VOCs 及臭氧污染溯源体系, 对环境空气质量以及各类污染事件进行研判、分析。打造生态环境“查、测、溯、治、评”的闭环管理,搭建起“线上监控、线下联动”的全员环保新机制。

(2)提升城市管理综合服务平台。综合利用物联网、视频监控、供气监测、供热监测、环卫监测、执法相关数据等城市运 行数据,汇聚城管内部数据、城管外部数据等主题数据,建设城 市综合管理服务一张图,整合城市管理涉及的事件、视频、车辆、人员、供热供气监管、环卫监管等数据,对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关 键数据和评价指标进行专题可视化展示,分析各项评价指标的态势情况。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打造城市网格 画像、业务综合预警、图谱关联分析、业务智能化提升等大数据典型创新应用,实现城市管理要素、城市管理过程、城市管理决 策等全方位的数字化与智能化。

(3)升级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和手段,以“融数据”为理念,打破信息壁垒,整合公安、住建、城管、卫健等部门业务数据,实现各类数据资源的深度融合,对城市地理、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 济、社会等复杂系统的数字网络化管理、服务与决策。智能运维 管理平台将视频设备、网络设备、存储设备、平台软件等分割管理的信息孤岛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关联,实现对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共享、深度应用。网格在线平台通过一张图实现网格、网格 员实时分布、各种工作车分布、监控分布、城市部件分布、应急 物质分布等人、地、事、物、情的基础信息以各种图层的形式在 地图上直观的统计展示,做出指挥调度,实现网格治理从“有形” 到“有效”的转变,真正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

(4) 建设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引进专业科技公司共建“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中心”,重点建设围绕上下游产业需求的专业云计算数据中心和包含语音文本转换(ASR&TTS)、专家系统、自然语言解析(NLP)等多个模块的人工智能多媒体客服系统综合训练中心。充分发挥云计算对数据资源的集聚作用, 实现数据资源的融合共享,推动大数据挖掘、分析、应用和服务。

(5)建设食安监管一体化信息平台。整合“互联网+明厨亮灶”、物联网计量、线上教育、移动执法平台等应用,构建餐饮企业单位基础数据库、餐饮从业人员数据库,通过行政审批与税务部门定期推送数据更新维护,监管员现场抽检核实,基于微信公众号联动实时推送业务消息。食品安全远程监控模块,实现生产经营链条的各个环节公开化、透明化;利用 GIS 地图、3D、VR 等技术与互联网相结合联动食安博山地图,全方位展示食安街道全景、示范店室内场景及证照情况,实现一键导航等便利服务, 多方面不同场景的进行食安方面的监管应用,打造食品安全监督体系、食品安全追溯体系、食品安全诚信体系。

(6)推进博山区视频融合服务平台建设。横向整合全区政法、公安、交通、教育、住建、水利、卫健、生态环境、应急管 理、市场监督管理、政务服务等部门视频资源,以及社区、学校、商场、医院等重点场所的视频监控资源,形成视频资源池,实现 市、区两级纵向联网,逐级向上汇聚,构建视频资源目录,建设视频融合赋能、算法仓库、资源管理调度等平台,将汇聚的视频 资源整合共享、分析挖掘、应用创新,为城市综合管理、突发性应急事件处理等提供支撑。

2. 创新试点示范,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1) “互联网+居家养老”,探索智慧养老服务新模式。依托居家养老服务云平台,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支撑,力推“五三”工作法,利用“互联网+养老”,打造出一批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融合大数据、即时全程录音、GPS 定位、视频主动关怀等功能,实现话务员、老年人、服务商三方同时通话,为老年人提供咨询查询、接单派单、上门服务等一体化一条龙产业链,使老年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养老护理、家政服务、代办代购、维修安装、医疗保健等 100 余种服务,实现日常功能全覆盖。研发医养结合智慧运营 O2O 服务平台,解决“五保”老人、独居老人、困难老人的健康管理问题,有效破解“养老机构偏少、养老停留口号”的难题。

(2) “三农审计”大数据分析平台,创新基于大数据的乡村综合财务审计体制机制。将全区经济发展情况、乡村特征、农村易发腐败点与审计机关自身综合水平结合,将大数据分析与审计项目结合、与审计制度相融合,建立“三农审计”大数据分析平台。 设立统一数据标准,对财政、农业、水利、住建、交通、文化、扶贫、旅游、工商税务等部门数据的交叉融合,定期收集各类数据,分类汇总,将审计信息系统与各类业务系统信息集成,收集对问题判断的依据,思维逻辑,最大限度的挖掘相关性,构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审计监督闭环管理体系。

(3) 大数据金融风险防控项目,筑牢金融信贷防线。充分利用淄博市政务信息交换共享平台,整合政务数据、银行自有数 据、司法类等 7 个维度数据,通过对海量政务数据的清洗、加工、分析,设计 1000 余条风险防控规则,充分利用聚类分析、逻辑回归等分析算法,采取数据驱动与专家判断相结合的方式,开发五大类客户模型,应用于客户准入、客户评级、授信额度、利率等方面,精准构建客户画像,实现全链条风险防控,降低金融服务整体风险,简化用户申请流程,实现线上自助申请、自动授信、自动审批、线上放款的信贷服务新模式。

3. 创新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探索形成至少 1 项省级标准

围绕国家首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基地的经验做法,充分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养老服务中的健康档案管理、呼叫中心、医养结合、家政服务、老年关怀、紧急救援等功能的一体化养老智慧化服务体系,聚焦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或模式,在智慧养老等领域探索形成至少 1 项省级标准。

4. 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参与

设立博山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专项资金,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方式,分类分级推动新型智慧城市重点项目建设,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新型智慧城市投融资机制,通过资本注入、贷款贴息、服务外包补贴、融资担保等多种形式,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年度参与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社会资本规模不少于 1000 万元。制定政策保障投资企业合法权益,为社会资本提供政策优惠,形成投入有保障、建设可持续、稳定长远的新型智慧城市投融资体系。

5. 探索长效运营模式,提升新型智慧城市的“造血能力”

探索智慧城市建设市场化运营模式,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化运营”的原则,创新运营和服务模式,探索推动智慧停车等项目的社会化运作,逐步发挥企业和市场的作用,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提升;探索引入各种生态合作伙伴和各类金融机构资源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激发市场活力,破解建设资金瓶颈,形成智慧城市建设自我造血机制,提高新型智慧城市的可持续运营能力。

三、组织实施

博山区人民政府作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相应的政 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通过组建工作专班等方式,形成本 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合力,推动跨部门应用场景落地,确 保创建任务按期完成。博山区大数据中心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 负责做好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工作。

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试点建设过程中的 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2022 年 10 月底前开展中期考核,2023 年10 月底前开展终期验收工作,验收通过的授予相应星级,发放奖补资金。未通过验收的予以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建设要求 的,取消星级认定,不再发放奖补资金。

本任务书作为试点中期评估和考核验收工作的依据。

淄博淄川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公布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21 年试点名单的通知》(数字强省办发〔2021〕3 号)精神,淄川区为山东省2021 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淄川区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通过两年的试点建设,符合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打造一批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二、主要任务

(一)规定任务

  1. 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落实数字强省建设任务,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2. 全面对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制定本区试点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3. 建立以淄川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召开一次启动动员会,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
  4. 将本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整体立项,提出具体项目清单。
  5. 按月报送工作进展和动态,明确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系人。
  6. 组织开展试点建设阶段性检查(自查),配合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中期考核、终期验收等工作。
  7. 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参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智慧社区建设指标》,完成规定建设任务,即可视为智慧社区。
  8. 试点终期验收时,依据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完成四星级建设任务。

(二)地方特色

围绕“优政、兴业、惠民、强基”,通过两年的试点建设,统 筹推进“1+1+N”总体建设格局,推进全区数据汇集中心、城市数 字大脑及智慧监管一张图等多个智慧化应用建设,打造具有淄川特色的区县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样板。

1. 实现重点突破,打造特色应用。

(1) 建设全区数据汇集中心。

依托省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市大数据平台,以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等基础库为基准,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异构数据库导入、批量导入、网上爬取、数据填报等多种方式,对接各部门各领域的业务系统,采集整合基础设施、公共安全、生态环境、政务服务、企业运行、舆情民声等各领域业务数据,构建我区专用的基础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形成共建、共享、共用的“数据池”,完善数据治理体系,做好数据资产管理,为全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2) 打造城市数字大脑。

整合利用人口、法人、城管、民生、经济运行、政务服务、交通、信用等数据和视频资源,匹配各类应用场景,形成我区的数据共享应用平台,服务党委政府决策、社会民生服务和城市管理提升。主要设置城市管理、经济运行、交通出行、政务服务、环境监测、社情民意、人口信息等可视化专题分析模块和实时态势一张图功能,实现运行态势感知、综合分析研判和多维度可视化展示,提升城市管理运行、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和辅助决策能力。

(3) 提升完善政务服务平台。

进一步优化“一窗受理”“一链办理”系统,深入推动“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改革,打造精简高效政务服务体系。将信息化作为打通堵点障碍、优化再造流程的基础和支撑,通过建设业务联办系统,基于政务服务平台“一链办理”业务系统进行拓展开发, 打造“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业务联办平台,实现“一次告知、一窗受理、一表填报、分类审批、流程交互、资料流转、数据共享、信息推送、事前告知、数据安全、生命周期办事档案”等功能。在 “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基础上,向“就业、置业(二手房)、退休、车辆上牌和享受规定病种待遇备案”等“一件事”集成联办延伸。实现“一个地点、一次提交、一次跑腿、一次办好”的高效集成服务。

(4) 升级完善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平台。

升级完善淄川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应用系统和淄川网 格通 APP,设立“9+X ”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块,建设网格化 GIS 地图,完善移动端功能设置,完成与省市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 平台的对接,与淄川区“般阳民生”平台和淄川智慧警务平台对接, 实现网格员入户走访、信息采集、事件流转、督办考核等事项网 上闭环运行。

(5) 推进视频监控全覆盖九期建设。

打造“一网一中心”,即建成一张集视频监控、人脸识别、高空瞭望、森林防火、智慧门禁、Wifi-Mac、智能卡口等于一体的 覆盖全区的多维前端感知网;一个将社会资源面、视频专网资源数据进行汇聚的数据资源中心。建设完善视频全覆盖及社会监控资源联网共享的视频监控系统和视频图像多维融合应用平台。加大视频结构化处理应用和覆盖领域视频深入应用,为强化城市综合管理、预防打击犯罪和突发性治安灾害事故等提供支撑。

(6) 实施立体化信息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按照“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 以“五好”防控警务工程建设为抓手,推进智慧警务平台、智慧门牌管理应用系统等项目建设,实现社会治安防控领域更紧密、基础建设更牢固、信息引领更精准、运行机制更顺畅,全面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专业化进程,大力提升防范应对各类社会治安问题和风险挑战的能力,为社会长治久安、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7) 推进智慧教育建设。

以智慧校园建设为主线推进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建设, 以区域智慧教育大数据开放平台建设为依托促进教育管理与服务水平提升。以云、网、端为核心,形成体系化智慧校园应用生态;以智慧教学为突破口,全面实施智慧校园建设,力争 2022 年底前,全区 40%的学校创建智慧校园。探索区域智慧教育大数据开放平台建设,推动“互联网+教、学、测、评、管、家校共育”新机制,实现教育数据互联互通以及大数据的分析利用。

(8) 建设中国移动(淄博)鲁中数据中心

由中国移动山东公司投资,在淄川经济开发区建设中国移动(鲁中)大数据中心。项目一期投资 10 亿元,装机容量 3000 个机架,规划建设机房 16000 平方米,动力中心 1000 平方米,地下水池水泵房 500 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支撑淄博市、淄川区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需求,并有力辐射带动鲁中地区新业务新技术新业态发展,有效保障日趋增长的 IDC 数据业务、5G 业务等对通信机房的需求。

2. 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1) 升级打造“淄川文化云”2.0 版。

进一步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使公共文化服务接地气、聚人气、 有保障、有延续,全面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在功能架构、服务模式、用户体验、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设置“我爱培训”“我爱演出”“我爱健身”“我爱展览”“我爱学校”五大板块,将公益培训、场馆展示、节庆晚会等文化资源进行汇聚, 集政策宣传、信息发布、活动预约、志愿者招募、交流反馈等功能创新融为一体,为群众提供更加精准、高效、互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验,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2) 建设淄川智慧监管“一张图”系统。

立足监管模式和监管手段创新,新建和整合各类前端物联感知设备,依托“天地图”、无人机平台,汇聚各类监管数据,将各类监管对象点位在地图上进行标注,并与点位基础数据、视频监控、各类监测传感设备和无人机飞巡数据等进行关联,提炼应用各类场景的监测告警算法模型,通过问题智能发现、流程智能派单、部门联动处置,实现对监管领域的精准、实时监管和综合分析研判。智慧监管一张图总体规划包括建设智慧环保监管、智慧应急防汛监管、森林防火监管、智慧景区监管、智慧城管监管等子系统。

3. 在数字农业领域形成至少 1 项省级标准。

大力扶持七河生物食用菌智慧工厂工业互联网项目,支持其创新研发食用菌智慧工厂化生产项目关键技术,建设食用菌棒全流程工业互联网,实现香菇菌棒生产全产业链的智慧化决策、智能化生产和精准化管控。在食用菌智慧工厂工业互联网领域形成1 项省级标准。

4. 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设立淄川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专项资金,形成“专项财政资金引导、多渠道资金参与”的多元投资建设格局和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新型智慧城市投融资机制,通过资本注入、贷款贴息、服务外包补贴、融资担保等多种形式,吸引不低于 1000 万元社会资本参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落实各级政策规定,保障投资企业合法权益,为社会资本提供政策优惠,形成投入有保障、建设可持续、稳定长远的新型智慧城市投融资体系。

5. 探索长效运营模式,提升智慧城市“造血能力”。

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营”的原则, 坚持政府、市场、企业共同参与,探索推动智慧停车等项目的社会化运作,发挥企业和市场的作用,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提升;探索在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等领域尝试以企业投资建设, 政府购买服务的“轻资产”运营模式,提高新型智慧城市的可持续运营能力。

三、组织实施

淄川区人民政府作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相应的政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通过组建工作专班等方式,形成本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合力,推动跨部门应用场景落地,确保创建任务按期完成。淄川区大数据信息服务中心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负责做好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工作。

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试点建设过程中的 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2022 年 10 月底前开展中期考核,2023 年10 月底前开展终期验收工作,验收通过的授予相应星级,发放奖补资金。未通过验收的予以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建设要求 的,取消星级认定,不再发放奖补资金。

本任务书作为试点中期评估和考核验收工作的依据。

 

淄博周村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公布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21 年试点名单的通知》(数字强省办发〔2021〕3 号)精神,周村区为山东省2021 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周村区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通过两年的试点建设,符合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打造一批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二、主要任务

(一)规定任务

  1. 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落实数字强省建设任务,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2. 全面对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制定本区试点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3. 建立以周村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召开一次启动动员会,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
  4. 将我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整体立项,提出具体项目清单。
  5. 按月报送工作进展和动态,明确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系人。
  6. 组织开展试点建设阶段性检查(自查),配合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中期考核、终期验收等工作。
  7. 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参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智慧社区建设指标》,完成规定建设任务,即可视为智慧社区。
  8. 试点终期验收时,依据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完成四星级建设任务。

(二)地方特色

周村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通过开展数聚周村、平安周村、幸福周村、宜居周村、活力周村、全域融合六大建设行动,夯实新 型智慧城市建设基础,推进智慧民生、社会治理、产业经济建设, 以数据共享汇聚赋能智慧周村发展,有力支撑“张周同城化”先行示范区、“济淄一体化”先行示范区、淄博市产业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1. 重点应用场景建设

(1)建设一体化数字支撑体系。全区统一物联网接入管理平台,智能化监测率达到 90%,公共视频资源共享率 100%。建成区大数据平台、数据资源池,形成人口、市场主体等基础信息库和多领域主题信息库。深化数据资源整合共享,打造全区数据资源池。依托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立人口、法人、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信用信息、电子证照等基础信息库,经济监测、区政府网站信息、政务服务、社会治理、城市安全、生态环保等主题数据库,筑牢数据共享共治根基。推进数据汇聚融合, 持续开展全区公共数据资源和数据需求梳理,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向区数据资源池汇聚。汇聚政务和社会数据资源,强化视频图像、感知数据等非结构化数据汇聚,实现数据资源的统一管理。建立政务数据资源共享机制,形成统一的共享交换标准规范。加强数据质量管理,建立涵盖数据资源采集、传输、存储到应用全生命周期的统筹管理工作机制。加强政务数据资源目录管理,明确责任分工和数据更新要求,实现数据资源目录动态管理。

(2) 建设城市智慧大脑,构建城市综合运营管理指挥中心。遵循市城市大脑建设的相关标准规范和技术体系,开展城市大脑区级中枢(周村城市智慧大脑)建设。充分整合基础设施资源、公共信息资源和终端资源,利用市级城市大脑的计算能力和算法服务能力,重点围绕交通治理、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健康医疗、住房保障和社会信用等领域强化跨行业、跨部门的智慧融合,积极拓展新业务,实现城市运行的生命体征感知、公共资源配置、宏观决策指挥、事件预测预警,提升政府智慧治理能力,打造精准主动的公共服务体系。

(3)构建精细化“一网统管”体系。实现区、镇两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实体化运作,实现“一屏总览、一厅调度、一网统管”, 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一体综合治理格局,社区网格化覆盖率达100%。推动全区城市应急管理与网格化管理、社会综合治理等子平台融合联动,依托周村“城市智慧大脑”,整合系统和数据,构建协同联动的区级综合指挥平台,为风险监测预警、重大事件应对处置、应急管理科学决策、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撑,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

(4)加强智慧化治安防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城乡统筹、网上网下融合、人防物防技防数防结合、打防管控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智能化重大事件安保系统,通过人员全量档案和人车视频识别等技术支撑,强化对全区各类重大活动的动态实时监测。加快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平台建设,强化大数据分析的城市应急管理应用,增强突发事件预警预测能力。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明确突发事件权责划分,梳理应急事件处置流程, 打造集态势感知、指挥调度、预案应用、监测预警、综合研判、协调联动的平战一体化管理体系。

(5)构建便民化“一网通办”体系。实现 95%以上政务服务事项线上审批。根据淄博“一网通办”建设总体要求,规范和完善本区政务服务事项,编制区级部门、镇(街道)、村(社区)网上办事项清单,推出一批网上办事项。结合主题办事清单优化网上办事流程,进一步简化办理环节,提高办理效率。深化跨地区政务服务合作,强化周村与济南济阳、潍坊临朐、滨州邹平、菏泽郓城等省内其他城市政务服务事项办理的融合突破,设立“互通互办窗口”,探索以跨地区办成一件事为目标的跨地区主题式套餐服务,统一办事指南核心要素,推动线上申报、受理、办理等 深度对接,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跨区域无感办理,拓展移动端跨区域通办事项。

(6)开展智慧平安社区建设,建成 3-5 个智慧社区示范样板。加快老旧小区智能化改造,加快部署智能摄像头、人脸识别智能门禁、车牌智能识别、电子围栏、智慧消防设备等物联感知终端。建立健全基层社区管理与服务体系,开展居民二维码门牌自主申报与门牌数据处理入库,升级建设二维码门牌管理系统, 衔接全市统一的网格化管理要求,支撑网格员对社区基础资源数据的统一采集、分类上报,实现对社区人、地、事、物、情的全面、精准管理,提升对社区的综合监管防控水平。

(7)开展智慧农业建设。持续夯实农业数字基础建设,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示范村镇。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对农产品生产基地、镇监管站等追溯点进行改造升级,建立追溯管理与风险预警、应急召回联动机制。运用 RFID(电子标签)、二维码、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汇集研判监督检查、行政处罚、农产品生产记录、农产品监测等数据,实施农产品质量分级分类监管,推动农产品全程化质量安全管控。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加快农产品质量监管检测平台和体系建设,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的创新应用。

(8)开展智慧商贸物流园区建设。建设智慧园区综合管理平台和园区精准招商系统,搭建物流管理大数据平台。全面汇集区内物流需求和物流资源,搭建高效透明、信息对称、价格公开的物流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采购商、供应商、物流服务商、承运人、金融服务等全流程各机构信息共享,提供“一站式”集成化的物流信息与交易服务,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促进现代物流产业链接上下游产业发展,构建稳定的供应链体系, 带动线上线下同步发展。

2. 创新试点示范,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1) 智慧教育。以资源建设和应用为核心,建设完善集在线学习、在线考试、在线备课、在线阅卷、在线测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人事管理、档案管理、家校互动、教师培训、教学督导等功能于一体的“互联网+教育”平台,汇聚共享全区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和网络资源进行个性化学习,研究和挖掘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模式,开展跨班级、跨学校的线上教学, 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全区共享,推动城乡教育质量共同提高。面向各类教育管理和评估需求,开展协同备课、评课议课、学业测评研究、数据精准分析等网络教研活动。

(2)智慧医疗。完善全民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功能,推动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与平台互联互通,强化平台数据采集、整理功能,建设区级全员人口、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医疗卫生资源数据库,实现全区健康医疗基础数据和公共信息资源的集聚整合,为全民医疗健康服务提供数据支撑。升级迭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等现有医疗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区域影像、区域临床检验、区域电子病历等信息应用系统,推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综合管理等业务应用在不同层级上的 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依托市级全民健康信息服务平台,推动电 子病历、医学检验检查结果跨地区、跨机构互通互查互认。

(3)智慧环保。建立统一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不断完善环境质量监测体系。统筹部署环境监测感知设备,运用激光雷达、气溶胶激光雷达扫描、VOCs 走航扫描等技术,实现对全区分时段、分区域扫描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类环境问题。

(4)智慧交通。开展智慧停车试点建设,并适时进行全区推广,加强对全区停车泊位的信息采集、统筹管理、主动推送、实时引导,通过停车诱导屏、APP 等多种渠道发布停车信息,实现在线查询车位、预约停车泊位、无感停车、反向寻车、无感支付等。对接淄博出行 APP 等交通服务平台,探索推进分时停车、错时停车、分类停车、共享停车建设,提高停车设施周转利用率。

(5)智慧文旅。在博物馆建设线上 VR 全景图,建立在线票务及电子商务平台,实现 IC 门禁卡和二维码线下门票验证、自助导览及讲解服务等功能。在景区内建成视频监控系统及指挥中心、智慧停车和用电安全隐患监测等模块,实时反馈车流人流情况,推送安全预警信息。

(6)智慧城管。建设集决策指挥、公众互动为一体的智慧城管平台,以业务需求为导向,扩展“五长制”管理平台(“五长制” 即将全区所有道路、河流、游园、公厕、村居,全部分段分片, 由区大班子领导挂总长,相关部门和镇办主要负责人挂分长,实施精细化管理),形成集案件受理、监督指挥等五大功能于一体横到边、纵到底的“智慧城管‘一张网’”指挥体系,实现大数据指导下的精细化管理。面向移动执法业务需求,开发移动执法系统, 接入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后台数据对接与业务关联。开发移动端应用,依托执法记录仪及配套设施实现执法全过程的音视频自动记录、事件信息及时准确上报、事件处置、协同指挥、历史信息查询等功能,提升执法工作效率。

3.围绕城市综合运营管理指挥中心,形成至少 1 项省级标准

建设集城市运行管理、调度应急指挥、政务联合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推动城市运行管理向数字化、精细化、可视化、智能化方向探索发展。制定完善实景三维模型采集、处理、应用、服务等技术标准,并申报省级标准,为周村区新型智慧城市及城市大脑建设提供权威、统一的空间信息多维服务支撑,为企业和居民提供相关服务,大幅减少政企相关领域的重复投入,并极大增强决策和民生服务的现实性和时效性。

4. 引入社会资金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设立周村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专项资金,形成专项财政资金引导、多渠道资金参与的多元投资局面。以政府投资为引导,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建设期内引入社会资本不低于 10%。制定政策保障投资企业合法权益,为社会资本提供政策优惠,形成投入有保障、建设可持续、稳定长远的新型智慧城市投融资体系。

5. 探索长效运营模式,提升新型智慧城市“造血能力”

遵循“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发展原则,采取政企合作成立专门运营公司的“政企合作、管运分离”模式,体现“谁投资谁受益”的利益分配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的各自优势, 调动各方积极性,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对于为社会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非营利性投资项目,需要加大财政资金对该类项目支持的倾斜力度,并通过信贷资金、信托融资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对于准经营性和营利性的项目,积极推动政府和 社会资本合作,探索科学合理的建设运营模式,通过购买服务等 多种方式,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

加强项目宣传与招商,积极吸引社会各种力量共同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当中。推进政府和公共服务智慧化项目外包,推动制定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政府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租赁等方式向企业购买服务,鼓励有实力企业和机构参与项目投资和运营。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和资本退出机制,鼓励国内外风险投资基金参与周村智慧城市建设。

三、组织实施

周村区人民政府作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相应的政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通过组建工作专班等方式,形成本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合力,推动跨部门应用场景落地,确保创建任务按期完成。周村区大数据局(中心)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负责做好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工作。

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试点建设过程中的 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2022 年 10 月底前开展中期考核,2023 年10 月底前开展终期验收工作,验收通过的授予相应星级,发放奖补资金。未通过验收的予以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建设要求 的,取消星级认定,不再发放奖补资金。

本任务书作为试点中期评估和考核验收工作的依据。

枣庄山亭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公布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21 年试点名单的通知》(数字强省办发〔2021〕3 号)精神,山亭区为山东省2021 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枣庄市山亭区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通过两年的试点建设,符合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 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 打造一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二、主要任务

(一)规定任务

  1. 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落实数字强省建设任务,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2. 全面对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制定本区试点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3. 建立以山亭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召开一次启动动员会,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
  4. 将本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整体立项,提出具体项目清单。
  5. 按月报送工作进展和动态,明确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系人。
  6. 组织开展试点建设阶段性检查(自查),配合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中期考核、终期验收等工作。
  7. 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参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智慧社区建设指标》,完成规定建设任务,即可视为智慧社区。
  8. 试点终期验收时,依据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完成四星级建设任务。

(二)地方特色

1. 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四个核心指标,全力打造 “整体协同、服务高效、智慧治理”的数字政府。

(1) 打造数据共享“高速通道”。深入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按需组织公共数据开发应用供需对接。持续推进电子证照归集应用,不断挖掘电子证照应用场景,实现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行政执法、公共生活等领域的应用最大化。推进信息核查机制,依托市共享交换平台,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核查,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逐批发布“无证明办事”事项清单,推动政务服务由“减证便民”向“无证利民”转变,进一步实现“零跑腿、掌上办”。2022 年底前,打造一批公共数据开发应用优秀案例,深化数据“聚、通、用”。

(2) 提升基层社区治理能力。推进基层智能网格建设,加快完善智慧村(居)服务体系。推动互联网与社区(乡村)服务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智慧社区(乡村)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市民公共服务体验,着力构建便捷高效的社区(乡村)管理和民生服 务体系,打造“设施智能、服务便捷、管理精细、环境宜居”的智 慧社区(乡村)。2022 年底前,建成 30 个以上智慧社区(村居)。

(3) 提升数字政府基础平台支撑能力。建设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整合各级各部门信息系统及相关数据资源,打造集综合执法、交通运输、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市场监管、信访维稳、生态环境、政务服务、住房建设、后勤保障等全行业全领域运维管 理体系于一体的“城市中枢”、“山亭大脑”,力争把山亭区建成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独特创新优势和鲜明特色的新型智慧城市。

(4) 深化智慧交通建设。在城区 31 个重要路口建设实时信号配时系统,建立交通态势感知、信号智能控制、交通诱导自动发布和综合集成联动平台,实现“平安畅通,和谐共融”的道路 交通环境。投资 30 余万元,建设 10 余处智慧公交亭,集成多媒体发布、智能语音报站、智能 WiFi 等功能,依靠信息化手段, 对公交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实现公交车到站预报、公交站台视频监控等功能。2022 年中旬,城区公交电子站牌覆盖率达20%以上。

(5) 完善智慧文体服务。建设山亭智慧文旅中心,依托抱犊崮、熊耳山、汉诺庄园等重点景区文化旅游开发资源,运用互 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构建标准统一、纵向贯通、横向融合、多级联动、资源共享、全面覆盖的智慧旅游平台。推进重点旅游景区设施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提 升景区公共服务应用,推进门禁统计、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产品营销等功能覆盖。

(6) 提升市政综合管理能力。建造 12.2 公里综合管廊, 将燃气、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实现统一规划、统一 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作为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 “生命线”。投资 150 余万元,在山亭区核心区域灯杆上搭载搭载除照明设备之外的各种传感器及感知设备,实现用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对城市进行信息化管理。对重点区域原有高耗能路灯进行改造,实现节能化智慧化管理。

(7) 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完善整合公安、消防、防汛、通信、环保、城市管理等行业资源,构建高效统一的应急指挥平台。通过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综合研判、辅助决策、指挥调度等主要功能,对我区已建的和在建的各类视频监控和危险隐患监测系统的有效整合,建立连通政府、街道、企业多级的指挥体系,实现突发公共事件的相互协同、有序应对,增强城市联动指挥中心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能力。

2. 根据《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导意见》中明确的应用场景,在以下两个领域取得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1) \强化数据共享,打造数据融合“高速通道”。全面梳理区直各部门数据需求,明确各单位业务系统清单、数据使用场景、数据应用成效、数据字段要素等,以业务应用为抓手、以数据需求为导向,在社会救助、卫生健康、市场监管、公共安全、综合执法等重点领域积极开展数据应用工作。通过数据融合共享,推动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助力实现“一次办好”,全面打造“亭好办” 政务服务品牌。

(2)优化文旅服务,打造“康养之城”。推进“山亭大公园”建设,加快文旅行业大数据创新应用,通过平台完成景点门票、旅游卡购买,在线预定文化活动、文化场馆,全面实现扫码入园。推进网上查询、预约,深度挖掘游客多样化、个性化旅游需求, 提供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智能化、个性化旅游信息服务,打造“15 分钟生活圈”电子地图。构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深化远程健康监护、居家安防、定位援助等技术应用,推动养老、医疗和护理资源整合协同。

3. 形成至少 1 项省级标准。

在智慧城市优政建设领域针对企业办事服务形成 1 项省级标准。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线上依托山东政务服务网和枣庄市政务信息资源核查系统,通过数据共享等方式,扩展“一业一证、一链办理”改革行业覆盖面,全面实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同核查、一并审批、一档管理、一证准营”。线下在政务大厅设立自助办专区和服务咨询台,为项目提供“一企一策”精准服务。设立重点项目审批服务“绿色通道”,建立新开办企业、重点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前期服务制度,与项目单位建立“一对一”帮办代办服务。以便民利企为导向,对办事服务流程、服务方式、服务标准等进行规范化,切实提升服务效率与便捷化水平,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

4. 引入社会资金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情况及打算。

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形成“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多元化投入”的投资格局。设立智慧城市建设专项资金,积极探索“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建设运营模式,计划三年引入 3 亿元社会资本参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鼓励国资平台与智慧城市运营公司合作, 先行垫资建设,政府以购买服务或赋予数据、行业特许经营权的方式实现资本回笼运营,鼓励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

5. 探索长效运营模式,提升新型智慧城市“造血能力”。

枣庄市山亭区将积极探索智慧城市规划、建设、运营模式, 利用信息化项目建设,引进行业领先的互联网、软件企业与区属国有公司合作成立大数据发展公司,破解本地企业数字化技术支撑能力的短板与瓶颈问题,形成以“项目建设–合资公司落地–运营服务”的智慧城市发展新格局,助力山亭区大数据产业发展。2022 年底前,推动 1-2 家国有合资公司落地,切实提升智慧城市运载能力。

三、组织实施

枣庄市山亭区人民政府作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相应的政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通过组建工作专班等方式, 形成本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合力,推动跨部门应用场景落地,确保创建任务按期完成。山亭区大数据局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负责做好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工作。

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试点建设过程中的 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2022 年 10 月底前开展中期考核,2023 年10 月底前开展终期验收工作,验收通过的授予相应星级,发放奖补资金。未通过验收的予以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建设要求 的,取消星级认定,不再发放奖补资金。

本任务书作为试点中期评估和考核验收工作的依据。

枣庄台儿庄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公布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21 年试点名单的通知》(数字强省办发〔2021〕3 号)精神,台儿庄区为山东省2021 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台儿庄区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通过两年的试点建设,符合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打造一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二、主要任务

(一)规定任务

  1. 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落实数字强省建设任务,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2. 全面对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制定台儿庄区试点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1. 建立以台儿庄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城 市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召开一次启动动员会,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
  2. 将本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整体立项,提出具体项目清单。
  3. 按月报送工作进展和动态,明确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系人。
  4. 组织开展试点建设阶段性检查(自查),配合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中期考核、终期验收等工作。
  5. 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参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智慧社区建设指标》,完成规定建设任务,即可视为智慧社区。
  6. 试点终期验收时,依据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完成四星级建设任务。

(二)地方特色

以服务发展、服务民生为宗旨,坚持全区“一盘棋、一体化” 建设,本着因地制宜、科学有序,市场为主、协同创新,可管可 控、确保安全的原则,更多运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 为广大城市居民提供高质量、多层次、差异化的公共服务,让智 慧城市建设成果更好惠及公众。重点创建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政务等特色品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台 儿庄区亲和力、吸引力、聚集力、创造力、竞争力。

1. 立足实际,打造智慧城市特色品牌。

(1)升级智慧旅游平台。依托台儿庄古城智慧旅游平台, 以地方特色文化元素核心为内在驱动,以现代信息科技为主要手段,以提供便捷、无障碍的旅游服务为宗旨,以信息、数据技术的创新应用为基础,拓展数据整合与挖掘能力,研究吃住行游娱购多渠道的游客数据获取,旅游产业链上下游的海量数据整合技术,构建旅游消费数据模型,同时保证数据的安全无障碍共享; 依靠对数据的分析,向游客提供智慧文化旅游的新体验,升级打造集数据分析、管理应用、营销推广、项目控制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文旅平台,提升游客服务体验、台儿庄区文旅服务品质和品牌形象。

(2)建设智慧交通。继续深化智能交通建设,升级改造部分交通信号灯、电子标示等设备,形成绿波带、诱导屏智能化管控,进一步提升通行效率;整合城区全域停车资源,着力打造一批无感支付、反向寻车、先离场后付费等智慧停车场;以改善公众出行体验为目标,鼓励发展分时租赁、智能停车、共享巴士等分享出行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城市交通决策支持体系,强化对城市道路交通指数、公交车实时数据、出租车行车数据、道路事故数据的深入挖掘分析,为解决公交线路优化、公交专用道建设、缓解道路拥堵等问题提供决策支撑。

(3) 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借助科技优势,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围绕我区城市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监测预警和安全管理创新等重大需求和难题,建立健全应急指挥管理机 制,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通过开展城市综合风险分析与评估 技术、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测技术、城市灾害预测预警与信息发布 技术、应急智能辅助决策技术、城市综合治理与应急联动技术、城市消防安全社会化服务治理体系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创建消防、燃气、供水、水质监测、桥梁安全运行在线监测、数据采集处理 和分析等专业化监测系统,构建水、气、房、物、山、桥等全方 位、立体化的城市安全生命线体系。同时,聚焦消防薄弱环节, 为区政府自持产权单位、城区主要中小学校、养老服务机构、医 疗服务机构等人员密集、高火灾风险单位提供消防社会化试点服务,努力打造城市公共服务“安全岛”。

(4)优化政务服务。创建“枣办好•台办成”政务服务品牌。 以“一号”为索引,按照“聚焦重点、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推进思路,聚焦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高频证明事项,确定高频证明类事项目录清单,实现线上在线申请、开具和应用,相关电子证明数据实时同步至全市统一电子证照库系统,申请人可自行下载和在线亮证。强化证照应用,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爱山东”APP 等服务端,优化电子证照“委托授权”、“自动调取使用”等功能, 扩展电子证照的应用场景,为“减材料”“无纸化”赋能。推出“网上办”模式,解决基层群众所想所盼,提升办事便利度,实现数据多跑路、基层群众“办事不出村”“一次都不跑”的目标。

2. 创新示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一是依托古城智慧旅游平台,开发完善文旅枣庄服务平台,借助人脸识别技术,打通枣庄域内景区的核验系统,通过景区联合,向游客提供更多的出游选择,通过平台向游客展示更多的景区,发挥景区的溢出效应,做到枣庄所有景区共同提升发展。同时,按照已经制定的智慧景区建设团体标准,为有智慧景区建设计划的景区提供样板。

二是加快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应用清华大学公共安全技术、物联网、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新型解决方案,将城市安全运行纳入监测预警系统,建立三级预警服务模式,构建覆盖全区城市的“安全网”。

三是建设数字矿山监测平台。通过遥感拍摄、断层扫描实现矿山的三维地理信息采集,通过 3D 建模技术建立包含精准地理信息的山体三维影像,通过移动设备、可穿戴设备、数据大屏进行直观化展示实时震动来源位置、状态、数据,并分析人及车辆行驶运动轨迹。以全面感知、智能控制、高效互联、科学决策, 实现矿山的智慧管理、智慧采矿、智慧保障、智慧安全,创建安全、科学、高效的智能化矿山,实现科技治山。

四是开发建设“监码通”数字化平台。为提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监管效能,确保监管对象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建设“监码通”管理平台。即将区职能部门的监管人员和镇村网格员纳入管理系统, 用空间和时间的数字化重塑工作监管流程,做到“网格化”定位、 “智能化”闭环、“动态化”反馈,提高工作的精准度和实效性,实 现监管行为的标准化、透明化、智能化。

3. 形成至少 1 项省级标准。

在已经形成的智慧景区建设团体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台儿庄实际,依托台儿庄古城智慧旅游平台,立足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拓展数据整合与挖掘能力,打造集数据分析、管理应用、营销推广、项目控制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文旅平台,力争在智慧旅游方面形成 1 项省级标准。

4. 完善投融资机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

按照统筹集约原则,整体规划、分期投入,优化政府采购相应条款,建立政府信息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未来三年, 台儿庄区将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力争社会资本投入占比 50%左右),统筹推进数据治理、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智慧旅游平台、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智慧交通、智慧政务等项目,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源投入。鼓励深度挖掘智慧城市应用场景,为各类创新企业做大做强提供广阔市场。支持企业、社会多元驱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5. 探索运营模式,提升新型智慧城市“造血能力”。

一是鼓励国有资产与企业配比合资成立产业发展服务公司, 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产业转型相融合,以城市智慧化带动产业现代化,用现代产业的增值效益反哺、投入智慧城市建设,从而实现智慧城市以需求定建设、因建设获增收、由增收促需求、因需求促发展的良性循环。二是实施市场化的运营模式,成立国有独资公司,聘请职业经理人,负责我区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暨大数据产业园的建设管理运营以及政府数据资产的管理运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反哺智慧城市建设,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三、组织实施

台儿庄区人民政府作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相应的政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通过组建工作专班等方式,形成本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合力,推动跨部门应用场景落地, 确保创建任务按期完成。台儿庄区大数据中心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负责做好组织协调、工作落实。

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试点建设过程中的 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2022 年 10 月底前开展中期考核,2023 年10 月底前开展终期验收工作,验收通过的授予相应星级,发放奖补资金。未通过验收的予以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建设要求 的,取消星级认定,不再发放奖补资金。

本任务书作为试点中期评估和考核验收工作的依据。

东营广饶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公布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21 年试点名单的通知》(数字强省办发〔2021〕3 号)精神,广饶县为山东省2021 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广饶县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通过两年的试点建设,符合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打造一批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二、主要任务

(一)规定任务

  1. 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落实数字强省建设任务,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2. 全面对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制定本县试点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3. 建立以广饶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召开一次启动动员会,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
  4. 将本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整体立项,提出具体项目清单。
  5. 按月报送工作进展和动态,明确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系人。
  6. 组织开展试点建设阶段性检查(自查),配合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中期考核、终期验收等工作。
  7. 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参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智慧社区建设指标》,完成规定建设任务,即可视为智慧社区。
  8. 试点终期验收时,依据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完成四星级建设任务。

(二)地方特色

秉承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理念,强化系统性、增强前瞻性、突出实效性,以“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建设应用为核心,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四大领域,立足城市自身发展优势,强化一体统筹、大数据支撑和部门协同,运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展大数据应用场景, 力争通过两年的试点建设,基本建成集数字底座、城市大脑、多元应用场景、市场化运作于一体的智慧城市运营体系,推进全县数字化转型发展“一盘棋”,打造“幸福新时代、智慧新广饶”的智慧城市品牌。

1. 新型智慧城市重点应用场景

(1) 聚焦生活美好,赋能“数字社会”

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以服务群众和企业为核心,以线上咨询帮办为重点,利用区块链技术,依托政务云和政务网络, 充分运用统一身份认证、数据共享、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签名、视频核验、网上缴费等方式,部署建设集办事攻略、视频帮办、导办为一体的远程跨域帮办辅办系统,为办事群众提供一站式咨询帮办服务,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使群众和企业办事更快捷,工作人员效率再提升。

提升交通智慧化建设水平。以全面感知、深度融合、主动服务、科学决策为目标,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信息技术, 建立智慧交通数据库,提升海量交通数据的汇聚、存储和管理能力;建设智慧公交服务平台,实现公交智能化应用和公交线路优化,实现公交来车信息实时预报,为市民提供智能化综合信息服务;建设智慧交通信号控制平台,打造 7 条以上绿波带,以智能管控方式提升通行效率;健全城市交通智能化应用与服务体系, 加快移动支付应用,全面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效率和品质。

提升医疗智慧化服务水平。围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统筹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人口计生等信息化建设,促进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等与 9 家基层医疗机构、274 家村卫生室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互认,充分发挥医疗卫生资源优势,全面提升县域范围内的医疗业务效率和质量。以优化就医流程、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为突破口,提升二级及以上医院智慧服务水平,实现医疗机构管理水平、质量效率和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双提升”。

提高教育智慧化能力水平。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 完善中小学校、职业学校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确保宽带网络接入覆盖率达 100%。加强多媒体智能教室建设,提升多媒体设备普及率,确保多媒体教室覆盖率达 100%。推进数字图书馆、录播教室、数字实验室建设,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坚持开放共享、共建共治,推动智慧后勤、智慧安防、智慧场馆建设,建立基于物联网的校园感知环境,全面构建支持泛在化学习的智慧校园环境。

(2) 聚焦整体高效,深化“数字政府”

开展智慧环保建设。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 以监管网格为底图,增加物联网检测终端,建设 300 个以上监测点位,构建环境与社会全向互联的智慧型环保感知网络,提升对 空气、水、噪声、固体废弃物等环境要素及污染源全面感知能力。 强化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与综合分析能力,充分挖掘数据价值, 打造“物联感知、数联驱动、智联决策”的精准执法模式,实现生 态环境监测和治理的智能化、现代化。

开展智慧消防建设。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搭建智慧消防安全服务云平台,实现对烟感、消防通道、防火门、消防水系统等重点部位的 24 小时自动化监管预警,形成消防基础数据库,为综合研判和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探索建立智慧消防解决方案,利用智能手段优化巡检管理,全面掌握消防工作落实情况,实现对县内 100 余家公共机构消防安全的精细化管理,有效降低火灾发生率,提升社会化消防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开展智慧城管建设。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搭建新一代智慧城市管理平台,涵盖智慧防汛、智慧环卫、智慧园林、智慧照明、智慧管网、燃气供热监管、垃圾分类监管、建筑垃圾监管、城管综合执法、视频智能分析等系统,部署 100 个以上监测传感设备,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显著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分析研判和科学决策能力,实现智能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一体化,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服务水平, 实现城市运行高效有序,城市品质大幅提升,智慧城市协调发展。

(3) 聚焦转型升级,做强“数字经济”

推进智慧园区建设。依托广饶经济开发区,围绕安全生产、环境管理、封闭管理、运输管理、能源管理等领域,通过数据整合与建设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安全监控、环保检测、应急指挥、经济运行等智慧园区管理模块,提高化工园区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同时,不断完善园区封闭管理、能源监测、公共服务信息化管理,实现智慧平台监管+服务功能,为园区发展提供更强的软实力。

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加快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以平台思维推进产业集群化。围绕石油化工、橡胶轮胎等支柱产业深入实施项目技改,推进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产业培育发展,打造筑梦之星、颐和数字大厦、城市赋能中心等创新创业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打造橡胶产业工业互联网实验室,为企业实现智能制造提供精准服务。瞄准优势产业,构建“线上+线下”的营销模式,为轮胎产业提供金融、技术等全链条服务,将我县打造成为东营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区。

(4) 聚焦系统实用,夯实“数字基础”

建设“数字底座”。统筹政务、企业、城市运行感知、互联网等各类数据资源,打通数据孤岛,推进跨部门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和协同应用,建设智慧城市基础数据资源库,以“数字底座”支 撑业务高效决策和科学治理,实现大数据从“可用”到“好用”的转变;统筹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视频分析等功能集约化建设, 整合各领域业务系统和数据,为数据多元化综合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优政”“惠民”“兴业”的整体目标,达到技术价值最大化。

建设全域智能感知网。按照“定点、控面、连线、成网”的目标,以视频智能建设应用为重点,推进建设全息感知网络安全体系,升级县级视频管控平台,对高清视频监控和道路路口电子警察进行补点建设,实现城市重点公共区域高清视频监控和 44 个主要道路路口电子警察全覆盖。引入视频人工智能分析技术,通 过人工智能算法,解决传统视频监控只能靠人眼查看的低效率问题,实现对人、车、物等高效管控,有效提升应急处置和公安警 务的办案效率和智慧化水平。

2.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特色亮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坚持需求导向,把握正确路径,不断增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创新性、实效性,在“城市大脑”、智慧社区建设等领域积极探索取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在“城市大脑”方面。依托市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建设成果, 建设县域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打造以事项为中心的县域高效联动指挥协同治理体系及特色应用,实现县域状态实时监测、城市异常智能预警、关键问题智慧决策、重大事件协同处置,全方位提升我县城市运营状态的全局感知水平,实现县域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提升,推动县域治理向跨线条、跨部门协同模式转变。

在智慧社区方面。聚焦打通智慧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充分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等新兴技术,建设统一的智慧社区管理平台,集成党建管理、实景地图、物业管理、便民服务等基础功能模块,并对接全市网格化管理平台、矛盾调解平台等业务平台,选择重点社区作为试点,结合社区实际情况,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优化公共服务模式,打造便民惠民智慧服务圈,实现集中、高效、全面的综合管理服务。

3. 形成至少 1 项省级标准

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城市智能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一体化探索,优化管理流程模式,搭建新一代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和质量,促进城市运行高效有序进行。在国家、地方、行业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县智慧城管建设实践,围绕整体指挥调度、系统分布管理、执法指挥监督、综合分析研判、市民集中参与等方面开展新型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建设,形成至少 1 项省级标准。

4. 吸引社会资本,拓宽投资渠道

坚持“政府、市场、企业”共同参与的原则,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初具规模基础上,分类、分级推动新型智慧城市部分领域的社会化运作,建立多元投资机制,年度参与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社会资本规模不少于 500 万元。探索成立国有控股的智慧广饶运营公司,负责智慧广饶项目融资、项目方案制定、招投标、建设 施工、质量跟踪、管理运营等工作,形成专项资金引导、多渠道 资金参与的智慧广饶建设格局。

5. 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提升智慧城市“造血能力”

一是创新运营管理模式,坚持“政府监管、企业运营、管运分离”的原则,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多元化建设运营模式,以政企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社会资本合作等形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城市运营管理。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智慧交通等项目建设,总结专业公司运营经验,提升产业市场运营发展能力。

二是强化项目统筹力度,坚持财政专项资金兜底、商业经营利润牵引的“内扶外引”机制,推动运营公司不断发展壮大,提升智慧城市“造血能力”,加强对信息化项目技术审核、预算绩效审核,加强对项目实施执行进度、质量的跟踪和监督检查,推进集 约化建设。

三、组织实施

广饶县人民政府作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相应的政 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通过组建工作专班等方式,形成本 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合力,推动跨部门应用场景落地,确 保创建任务按期完成。广饶县大数据中心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 负责做好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工作。

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试点建设过程中的 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2022 年 10 月底前开展中期考核,2023 年10 月底前开展终期验收工作,验收通过的授予相应星级,发放奖补资金。未通过验收的予以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建设要求 的,取消星级认定,不再发放奖补资金。

本任务书作为试点中期评估和考核验收工作的依据。

东营河口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公布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21 年试点名单的通知》(数字强省办发〔2021〕3 号)精神,河口区为山东省2021 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河口区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通过两年的试点建设,符合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打造一批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二、主要任务

(一)规定任务

  1. 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落实数字强省建设任务,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2. 全面对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制定本区试点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3. 建立以河口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召开一次启动动员会,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
  4. 将河口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整体立项,提出具体项目清单。
  5. 按月报送工作进展和动态,明确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系人。
  6. 组织开展试点建设阶段性检查(自查),配合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中期考核、终期验收等工作。
  7. 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参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智慧社区建设指标》,完成规定建设任务,即可视为智慧社区。
  8. 试点终期验收时,依据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完成四星级建设任务。

(二)地方特色

河口区将积极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全面落实山东数字强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部署,以加强数字治理、提高数字惠民为着力点,全面提升数字强区新意识,大力夯实数字设施新基础,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新发展, 着力打造数字政府新模式,积极构建智慧社会新体系,营造数字强区新生态,引领驱动全区发展理念、体制机制、技术应用、数据要素、建设模式等方面整体数字化转型升级,全面助力河口全面开创高水平现代化强区建设新局面。

1. 新型智慧城市重点应用场景

我区按照“数字强区·智慧河口”整体数字化改革目标,通过技术融合创新、业务协同创新、服务示范创新、经济发展创新, 为河口区全面植入数字化城市基因,力争把河口建设成为全省新型智慧城市引领区。到 2023 年,实现河口区基础设施全体升级、数据资源全网互通、民生服务全程智办、社会治理全域共享、数字经济稳步提升,全面提升数字化发展能力。

(1)建设智慧城市运行中心。依托河口区区域治理运行管理中心,对全区各部门基础设施支撑资源进行整合,建设不小于200 平方米的基础数据中心,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等方面的支撑。依托全区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 通过整合对接公安、消防、卫生、交通等不小于 5 个部门的应急指挥与调度数据,联动一体化指挥平台,实现集中接警、即时研判、快速响应、科学决策、统一指挥和联合行动,形成“省市区一体、完整统一、高效协同”的运行态势感知体系和可视化指挥调度体系,支撑重点领域突发事件跨层级、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联动处置,全面提升指挥调度、风险防范预警、事件应对处置和服务科学决策水平。

(2)数字支撑中台建设。全面收集智慧河口相关应用共用功能,建设全区统一的数字支撑中台,包括物联网平台、数据治理平台、城市信息模型等,为全区各部门智慧化应用提供平台级 公共支撑服务。

(3) 视频资源汇聚共享平台建设。建设全区一体化视频监控资源汇聚共享平台,全方位整合“雪亮工程”、“天网工程”、城管、交通、城管等 5 个行业视频资源,接入社会视频资源,汇集资源总数超过 5000 路,形成全场景、全感知、全关联、全流程的视频资源交换中枢,推动全区视频监控建设集约化、联网规范化、应用智能化,实现全区视频资源“共建”“共享”“共用”,全面支撑各部门行业视频应用。

(4)政务服务模式升级。基于河口区政务一体化服务平台,开展政务服务“跨域通办”、“一窗受理集成办”、“便民服务就 近办”、“高频事项掌上办”、“复杂事项视频办”等升级改造工作,“ 一窗受理”总窗口数突破 90 个,部署“政务晓屋”、线下自助一体机超过 10 台,通过平台功能升级、数据融合互通、上级服务对接、服务渠道下沉等方式,全面推动全区“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改革, 形成部门协同、方便快捷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有效提升 政务服务效率和水平。

(5)智慧城管建设提升。基于现有数字城管平台进行建设提升,实现基础部件数据采集、信息本地存储、信息多维分析等 功能,同时做好与市级城管平台对接工作。对城管管理范围内的部件数据进行综合普查更新,通过与其他部门数据融合共享,掌握城市部件资产台账,主要包括灯杆、视频监控点、城市市政管线、环卫、园林绿化、防汛设施、井盖等。全面推进各相关服务企业智慧照明、智慧环卫、智慧园林等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实现不少于 3 个行业的统一管理,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6)智慧水文建设。利用全区统一的物联网平台,搭建河口区智慧水文综合展示平台,至少搭建挑河桥、沾利河闸 2 处水文站,实现全区雨量、水位、流量、土壤墒情、水利设施的全面感知,提升对实时监测和智能感知能力,打造布局合理、采集要素齐全、水利信息协同共享、传输稳定可靠的一体化水文感知网络, 形成基于空天地三维一体的全要素实时动态监控的水文监测预警预报体系。

(7)智慧教育提升。对全区 5 所以上学校教育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积极利用市级智慧 教育平台,构建“学生为中心,数据为支撑,探究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打通开放、多元、融合的数字资源建设新途径,打 破学科界限,融通各类教育。重构全过程、多维度、智能化的教育评价新体系,实现区镇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数字互通,逐步 实现相关数据与政府部门开放共享。构建公开透明、信任合作的多元治理共同体,以技术为支撑,拓宽参与途径、丰富共育方式, 让政府、公众、学校、家长共同守护孩子健康成长。

(8)智慧医疗。在卫健大数据平台全面整合了居民电子病历、慢性病档案、医改、中医药、医疗机构及人员、基本公共卫生等相关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数据汇集范围,两年内实现 全区不少于 3 处基层医疗机构全面接入,实现全区医疗数据的统一共享,打造“全生命周期”覆盖的“居民健康档案”,为实现医疗机构间远程医疗、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提供良好基础,全面提升 医疗便民服务效率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河口区人民医院便民服务 水平,通过与卫健大数据平台对接,实现电子病历信息通过互联 网在医院内外进行实时共享,部分诊疗信息可以在院外进行处理, 并与院内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实时交互,初步建立院内院外、线上 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流程。

(9)智慧农业建设。建设智慧农业统一服务平台,实现农业生产精播、精施、精产、溯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环境污染监管等功能;搭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平台,更新、建设镇级农产品监管站速测设备、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共享打印设备,开发农药备案、兽药备案、农事管理与合格证打印、执法检查等功能,全面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两大体系。

(10)智慧社区建设。采取政府部门主导,市场化运作方式建设河口区智慧物业服务平台,实现网上缴费、报修、测评、 监管、投诉处理等互联网+物业服务功能,有效提升群众满意度。全面落实《东营市大数据局关于印发东营市智慧社区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有关要求,加快推进智慧社区普及,年度完成社区数量不少于全区社区总量的 30%。

2. 打造新型智慧城市特色亮点

坚持需求导向原则,不断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不断增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创新性、实效性,在政务服务、智慧社区建设等领域积极探索取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政务服务提升方面,依托现有政务服务平台,通过与多个部门的对接,打通各部门间数据,充分扩展“政务晓屋”服务功能; 同时,依托“政务晓屋”全面推动政务向社区、镇村下沉工作,实现税务、社保、医疗、企业登记注册、不动产登记等领域多业务一体化在线办理,将“政务晓屋”打造成“微政府”“微服务”典型代表。

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建设“智慧社区一体化服务平台”,对接河口街道“便民 e 家服务平台”、六合街道“泽生鲜”小程序等已有便民服务资源,全面接入政务服务、物业服务、生活缴费、便民 购物等多种服务,实现居民服务热线、社区信息发布、服务在线办理、问题解答回复等多种功能。充分发挥河口街道、六合街道现有优势,以社区为单位打造集政策发布、党群服务、政务服务、社区诊疗、矛盾纠纷化解、安全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实现社区服务和管理功能全面集成,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场景、一站式综合服务,与“镇域治理运行管理中心”形成“双中心运行模式”。

3. 形成至少 1 项省级标准

在智慧城管方面形成 1 项省级标准。本标准将规定统一智慧灯杆、视频监控点、城市市政管线、环卫、园林绿化、防汛设施、井盖等管理标准,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4. 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充分利用政府相关资金,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相关应用项目建设,发挥财税政策的杠杆作用,完善贷款贴息、服务外包补贴、融资担保等政府资金支持方式。针对全区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所采购硬件设备的维保费用和软件系统升级费用要纳入区财政预算统一拨款。各领域智慧化项目尤其是条线部门的智慧化项目要积极申请国家和信息化各类专项资金,确保智慧城市建设拥有持续的资金投入;对于部分基础设施和服务类的应用要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金融机构积极支撑、民间资本广泛参与的投融资模式,减少财政压力,年度 参与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社会资本规模不少于 1000 万元。

5. 构建新型智慧城市长效运营机制,提升“造血能力”

由大数据服务中心全面指导全区信息化技术实施及智慧城 市指导工作,形成全区统一的新型智慧城市指导服务团队,负责信息化项目统筹安排、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化项目经费集约管理以及信息化建设运营管理等工作,为智慧河口的顺利推进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东营市河口区财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智慧河口建设运营中心,全面负责智慧河口的建设运营工作。智慧河口建设运营中心在大数据服务中心指导授权下根据各部门需求制订技术方案,推进项目建设及运营等工作,形成“政府主导、企业运营” 的合作运转模式,助力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

加强技术咨询服务商、解决方案提供商、通信运营商、设备提供商、系统集成企业、软件研发企业、运维企业等社会各类市场主体的团结和汇集工作,全面参与河口区智慧城市建设,组成河口区智慧城市产业联盟,形成统筹协作、优势互补的建设格局, 以本地企业为主,充分发挥各方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优势,共同推进河口智慧城市有效发展。

三、组织实施

河口区人民政府作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相应的政 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通过组建工作专班等方式,形成本 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合力,推动跨部门应用场景落地,确 保创建任务按期完成。河口区大数据中心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 负责做好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工作。

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试点建设过程中的 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2022 年 10 月底前开展中期考核,2023 年10 月底前开展终期验收工作,验收通过的授予相应星级,发放奖补资金。未通过验收的予以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建设要求的,取消星级认定,不再发放奖补资金。

本任务书作为试点中期评估和考核验收工作的依据。

 

烟台招远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公布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21 年试点名单的通知》(数字强省办发〔2021〕3 号)精神,招远市为山东省2021 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招远市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通过两年的试点建设,符合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打造一批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二、主要任务

(一)规定任务

  1. 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落实数字强省建设任务,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2. 全面对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制定本市试点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3. 建立以招远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召开一次启动动员会,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
  4. 将本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整体立项,提出具体项目清单。
  5. 按月报送工作进展和动态,明确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系人。
  6. 组织开展试点建设阶段性检查(自查),配合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中期考核、终期验收等工作。
  7. 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参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智慧社区建设指标》,完成规定建设任务,即可视为智慧社区。
  8. 试点终期验收时,依据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完成四星级建设任务。

(二)地方特色

按照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加快建设以人为本、需求引领、数据驱动、特色发展的新型智慧城市,全面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国金都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在“优政”方向主要建设智慧环保、天网工程、智慧交通等; 在“惠民”方向主要建设智慧城管、智慧市监、智慧旅游、智慧教育、智慧社区等;在“兴业”方向主要完成数据资源中心建设,面向政府、企业等提供云化资源服务;在“强基”方向实现招远市城镇光纤覆盖率 95.3%,无线校园覆盖率 100%,多媒体教室和远程教育覆盖率 100%。

1. 创新智慧应用,打造“智慧金都,数字招远”品牌。

(1)建设智慧城市大脑。构建以城市大脑为核心的“2+N”城市管理体系,2 是数据资源中心和城市运营指挥中心,N 是智慧城市各子项目及系统。基于智慧城市大脑将散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数据连接起来,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整合,对城市进行全域的即时分析、指挥、调动、管理,初步实现一屏观全市,实现数据展示分析、业务协同处理、联动指挥调度等城市精细化管理。

(2)构建智慧警务系统。建设前端视频监控点位 1091 处, 共计 3918 台高清摄像机,231 台人脸抓拍机,同时部署 WIFI 电子围栏 1000 处,基础信息采集设备 5 套,一键报警 39 套,无线图传系统 13 套。建设移动视频暨指挥调度系统,研发精准巡防可视化系统,实现“精准巡防、快速机动、可视指挥、一呼百应”, 切实提高巡防工作实战效能,促进警务机制改革、提升警务管理精细化水平,加快信息流动,达到快速反应、即时联动的目的。

(3)完善智慧环保建设成果。采用网格化布点方式建设212台前端空气质量监测微观站,采集空气中 PM2.5、PM10、SO2、 NOX、O3 等含量,并利用风云 4 号卫星、葵花 8 号卫星遥感监测系统,对全市空气质量实时监测。在招远市各镇街建设空气质量标准站,实现对全域空气质量的实时监测。在界河流域布设 8处河流断面监测设备,对界河水质进行分区域、分时段监测,掌控河流中五参数、总磷、总氮、总砷、氰化物等含量变化情况, 大大减少人工现场取样,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对界河流域水质多项参数实时监测。在大沽河流域马连庄断面建设水质监测标准站,监测多项指标,实现对大沽河流域水质实时监测。切实提高环境质量监测水平,以科学的、精细化的监管模式,达到精准治污。

(4)拓展智慧城管覆盖范围。在公园、雕塑、古树名木、病虫害点位、智能公厕以及车辆安装视频监控和物联网感知设备, 完成对基础场站及车辆运行状态实时监管,接入垃圾中转站视频监控和垃圾焚烧厂地磅系统,完成包括园林绿化、市容环境、交通设施、公用设施和其他部件数据的普查入库,实现对城市日常运行及管理,对接市政、环卫、园林子系统,实现第一时间预测、发现、处置并解决问题。完成主城区人工精细建模,完成招远市城区 1983km 地下管线普查探测,实现给水、排水、燃气、电力、热力、通讯共 6 大类 17 种管线摸排,建立招远市三维城市和地下管网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基础管理和维护,支持对城市现状建筑、地下管线数据的动态更新、维护并进行分析(如地下管线的碰撞分析、断面分析、爆管分析等),发挥地下管线信息的综合服务作用。

(5)提升交通智能化水平。在全市交通事故高发路段增设31 处高清卡口系统,在政府单位、学校、厂区、村庄等人员密集重要区域和活动场所增设 87 处高清视频监控;在 19 个新路口增设信号灯、电子警察等系统,对老旧路口 12 处进行升级改造。对后台交通调度指挥平台进行升级,新增智能化运维平台、智慧路口平台、要素管理平台等。进一步完善对全市国道、省道、乡镇道路以及城区重要路口、流量大路口、隐患多发路段的信号灯建设、电警卡口智能化建设。新建电子警察和卡口系统,联动交 警部门、公安部门共同推动保障监控设备全程覆盖、推动实现全市道路交通安全高质量发展。

(6)促进教育资源共享。逐步迭代更新 21 所学校的电子白板等班班通设备,完成教师人手一机业务 1700 多套,解决部分学校教学设备老旧等问题。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结合智慧教学、智慧考试等新模式,创新资源平台、管理平台、应用模式的建设,逐步实现招远市优质教育资源的全面覆盖,将招远打造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全新教育生态体系。依托现代化网络技术,建立智慧招生平台,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报名、录取、报道流程的信息化、自动化,提高学校招生工作的效率。

2. 探索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1)快速推动智慧矿山建设,全面提升矿山安全水平。按照“井口全覆盖、24 小时不间断监控、同步输送”的标准,建设矿区全景、井口、出入大门、宿舍区等重点区域视频监控,融合接入矿山井下炸药库、尾矿库、全市大中型水库视频监控。在爆炸物品管理使用环节,按照省公安厅的指引指导,全面推行矿企民爆物品智慧化、标准化、专业化监管新模式,实现全流程、全链条闭环管理,民爆物品安全监管形成招远模式。

(2)加强智慧市监建设,拓展“明厨亮灶”工程。对全市 120余个学校食堂、大型餐饮厨房进行全过程监控,在就餐区配置高清监视器,向公众实时展示厨房监控画面;对全市 16 个商场、酒店、医院等重点区域的 163 部扶梯部署监管系统,配合集成监管平台,确保特种设备运行安全。明厨亮灶和特种设备高清监控视频流同步接入市场监管局监控中心,供执法人员监督管理。保证重点餐饮单位和特种设备的集中监管,确保市民饮食、出行安全;通过基层监管平台,加强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的行政监管、行政执法等业务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实现市场监督管理向主动监管、事前监管和精细化监管转变。

3. 形成至少 1 项省级标准

依托“智慧金都”项目建设,打造普惠、便捷、高效的智数融合的新型城市,围绕城市运行、矿山监管、环保监测等方面开展 新型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建设,形成至少 1 项省级标准。

4. 引入社会资金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情况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营”原则,于 2018 年由中国电子与招远市财金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招远中电智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全面负责我市智慧城市建设,采用 DBFOT(设计-建设-融资-运营-移交)的方式运作。政府出资人代表以现金方式出资 0.72 亿元,占公司 30%股权;中国系统以现金方式出资 1.67 亿元,占公司 70%股权,2.39 亿元注册资本金为首笔建设资金, 后期由项目公司通过股东借款、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进行社会融资,引入社会资本最小占比不低于 80%。

5. 探索形成有效运营模式,提升智慧城市“造血能力”

根据《山东省招远市“智慧金都”PPP 项目合同》,项目整体采用“可行性缺口补助”的回报机制。智慧金都各子项可分为非经营性项目、准经营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三个类型,对每个类别的项目分别设定不同的回报机制;非经营性项目采用“政府付费”的 回报方式,准经营性项目采用“可行性缺口补助”的回报方式,经营性项目采用“使用者付费”的回报方式。

鼓励项目公司采用市场化运作机制,通过使用者付费的形式实现对外运营,获得经营收入。依托数据资源中心,面向政府、企业提供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等云化服务,业务应用系统的共建、共享可以有效促进信息流通和资源共享。积极探索应用基础设施跨区域共建共享机制,进一步为政府、企业、社会机构等提供全方位安全、灵活的服务。

三、组织实施

招远市人民政府作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相应的政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通过组建工作专班等方式,形成本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合力,推动跨部门应用场景落地,确保创建任务按期完成。招远市大数据服务中心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负责做好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工作。

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试点建设过程中的 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2022 年 10 月底前开展中期考核,2023 年10 月底前开展终期验收工作,验收通过的授予相应星级,发放奖补资金。未通过验收的予以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建设要求 的,取消星级认定,不再发放奖补资金。

本任务书作为试点中期评估和考核验收工作的依据。

烟台蓬莱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公布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21 年试点名单的通知》(数字强省办发〔2021〕3 号)精神,蓬莱区为山东省2021 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蓬莱区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通过两年的试点建设,符合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打造一批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冀永进

二、主要任务

(一)规定任务

  1. 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落实数字强省建设任务,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2. 全面对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制定本区试点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3. 建立以蓬莱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召开一次启动动员会,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
  4. 将本市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整体立项,提出具体项目清单。
  5. 按月报送工作进展和动态,明确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系人。
  6. 组织开展试点建设阶段性检查(自查),配合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中期考核、终期验收等工作。
  7. 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参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智慧社区建设指标》,完成规定建设任务,即可视为智慧社区。
  8. 试点终期验收时,依据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完成四星级建设任务。

(二)地方特色

通过 1 年的试点建设期,按照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汇聚全区各方力量, 大力实施“数字基建提升、数字产业培育、数字赋能发展、社会治理数字化、数据要素价值化”五大工程,注重发挥蓬莱本地特色,重点在旅游、葡萄与葡萄酒等优势产业上发力,着力打造山东省、烟台市特色产业的重要节点,通过大数据、信息化等手段为我区产业经济发展赋能,并以此复制推广。

1. 围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夯实城市支撑体系

(1)推进域内智能感知体系提档升级。完善基础传输网络,提高宽带接入能力,加快推进城市光纤、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建设,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积极推进宽带城市、无线城市、感知城市和“三网融合”建设,努力实现“百兆到户、千兆进楼、万兆出口”,在商业街区、市政广场、机场车站、商务楼宇等加大 5G 覆盖力度,确保重点地区移动网络全覆盖,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宽带普及。按照烟台市要求,建设全区统一的视频整合平台,重点依托公安部门的天网系统,融合森林防火、应急管理、海洋渔业、数字城管等各部门已有视频资源,新建高点视频感知设施,补充部分低点视频感知设备,推动跨部门的物联感知数据资源共享调用,通过运用人工智能视频算法等技术自动识别、分析,逐步构建全域覆盖、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全域覆盖的前端感知体系。

(2)加快智慧城市运行中心建设。依托已建成的“仙境 E 网通”网格化管理体系,逐步整合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旅游管理、疫情防控、渔船管控、森林防火、民生服务等城市运行管理指挥调度职能,建设一体化智慧城市运行中心,打造区级综合指挥调度体系,组建集运行感知、态势分析、指挥调度的“城市大脑”, 对上与市级“城市大脑”实现互联互通,向下为各镇街赋能指挥调度职能,横向与各部门实现连通,满足日常城市运行状态监测和协同联动等工作需要,有效推进各类信息资源整合,极力提升域内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3) 突出数字政府建设成果运用。推动政务服务能力下沉基层。做好“互联网+政务服务”成果运用,加快政务外网公共服务域向村居、社区延伸,形成区级、镇街、社区(村居)贯通的综合网络,进一步完善三级便民服务体系,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和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提升驱动,加快构建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体系,依托“爱山东”、“烟台一手通”移动政务 APP,梳理群众常用、急用的高频服务事项,进一步优化在线服务流程,减材料、减证明、减环节,推进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

推动智慧党建平台下沉基层。面临新时期党建工作遇到的新问题,对党建信息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导入基层党务管理,推进基层党建信息化。充分利用已经搭建的“仙境党员之家”学习教育智慧平台,建立纵向区镇村三级,横向机关事业、两新组织的多维学习网络,创新“互联网+”党员智慧教育模式,利用“仙境蓬莱”手机 APP 客户端建立党员教育专区,党员无论身在身在何处,只要打开手机即可实现党建参和信息精准推送。

推动智慧教育系统创新示范。建设和完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全区教育资源和应用的集聚,以“一个支撑、两大平台”为核心的智慧教育工程,全面构建蓬莱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现代教育体系,“一个支撑”即信息化基础环境支撑,“两大平台”即教育云平台,包含管理平台和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平台技术运用,全面建设教育创新新模式,构建教育生态链,为学校、教育机构、教师、学生、家长提供统一的服务。

推动智慧旅游中心赋能产业。适时启动旅游大数据中心二期建设,依托一期建设的“一个中心、两个平台”及时拓展景区实时热力图、路况实时查询、智慧旅游服务等模块,使智慧旅游服务 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智慧管理能力持续增强,大数据挖掘和智慧营销能力明显提高,移动电子商务、旅游大数据系统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等在旅游业应用更加广泛,最终促使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都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智能开发,以此为我区的优势产业赋能。

利用产业经济平台资源整合。根据蓬莱葡萄酒产业规划,明确葡萄酒产业定位、发展目标、发展战略,构建合理的酒庄聚集区,依托中粮长城建立的“葡萄酒产业管控云平台”逐步将“一带三谷”的知名酒庄、种植基地、生产企业纳入平台统一管理,运用信息化、互联网等手段对葡萄种植到葡萄酒酿造实现产业链跟踪,实现葡萄酒生产过程全程数据化,通过建立大数据比对模型, 进一步优化葡萄种植产业链,实现种植酿造全流程管控,促使整个葡萄酒产业链拉长拉伸拉长,构建全产业链的质量安全信息化管控体系,实现蓬莱葡萄酒生产全过程的质量安全。

利用创发新区打造产业高地。借助蓬莱行政中心东移的大势, 充分发挥好东部创发新区“科创”的核心,大力发展科技研发、文 化创新、产业孵化等新兴业态,鼓励数字类产业向重点园区集聚, 培育一批面向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领 域的骨干型、创新型企业,全面提升园区综合实力与品牌影响力, 全力打造烟台市区西部增长极。

2. 创新试点示范,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在产业赋能上,充分挖掘我区在旅游大数据服务中心建设和葡萄与葡萄酒全产业链管控平台的建设经验,认真总结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全产业链条数据化,进而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手段促进数据有效利用,进而为域内优势产业赋能,促进产业更好更快更规范发展;在基层治理上,分析智慧党建、网格化平台在基层党建、网格化治理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在下步工作中如何利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契机,实现基层党建、基层治理更加精准化,实现为服务党员、群众打通“最后一公里”。

3. 形成 1 项省级标准

在国家、地方、行业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蓬莱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面,重点突出蓬莱产业特点,总结前期在旅游、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宝贵经验,重点对产业发展数据进行梳理汇总,力争在“兴业”领域形成 1 项省级智慧城市数据融合标准。

4. 引入社会资金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打算

继续探索利用原有“智慧蓬莱”PPP 项目,多方寻找社会资本方,力争盘活 PPP 项目。同时,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的模式,由政府国有企业出资,引导社会资本方参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采用建设—拥有—运营—移交(BOOT)的商业模式,由社会资本和政府指定出资代表共同组建项目公司,社会资本出资比例不低于 90%,由项目公司负责新型智慧城市的投融资、建设、运维、移交等工作。

5. 探索新型智慧城市长效运营模式,提升“造血能力”

成立国资平台“智慧蓬莱大数据发展有限公司”进行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运营管理,通过投融资、社会化服务、政府购买服务、授权运营分成等模式,探索蓬莱新型智慧城市的商业化运营能力,通过运作投资强度低、变现能力快的项目为运营管理公司提供先期资金来源,进而实现盈利后为后续产业项目发展提供先行经验。依托东部创发新区,制定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招商引才政策,吸引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服务商入住创发新区,进而带动蓬莱数字经济发展,为蓬莱数字经济运营带来收益,同时按照股份制公司运营模式,按投资股权、股权比例进行收益分成, 促使蓬莱数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组织实施

蓬莱区人民政府作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相应的政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通过组建工作专班等方式,形成本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合力,推动跨部门应用场景落地,确保创建任务按期完成。蓬莱区大数据服务中心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负责做好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工作。

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试点建设过程中的 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2022 年 10 月底前开展中期考核,2023 年10 月底前开展终期验收工作,验收通过的授予相应星级,发放奖补资金。未通过验收的予以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建设要求 的,取消星级认定,不再发放奖补资金。

本任务书作为试点中期评估和考核验收工作的依据。

潍坊安丘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公布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21 年试点名单的通知》(数字强省办发〔2021〕3 号)精神,安丘市为山东省2021 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安丘市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通过两年的试点建设,符合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打造一批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二、主要任务

(一)规定任务

  1. 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落实数字强省建设任务,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2. 全面对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制定本市试点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3. 建立以安丘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召开一次启动动员会,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
  4. 将本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整体立项,提出具体项目清单。
  5. 统筹做好本市范围内的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县级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示范以及智慧社区建设工作。
  6. 组织开展试点建设阶段性检查(自查),配合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中期考核、终期验收等工作。
  7. 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参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智慧社区建设指标》,完成规定建设任务,即可视为智慧社区。
  8. 试点终期验收时,依据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完成四星级建设任务。

(二)地方特色

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战略部署,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任务目标,实施一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加快打造以人为本、需求引领、数据 驱动、特色发展的新型智慧城市,全面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

1. 重点应用建设和品牌建设

(1)建设城市数字底座及运营指挥中心。由全域覆盖的物联感知体系、高速泛在的网络传输体系、弹性协同的计算存储体系、先进创新的基础设施部件、内生可靠的网络安全体系组成, 为安丘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夯实智能新基石。建设城市大数据中心、城市运营支撑体系、城市运营指挥中心,加快全市数据资源 “聚通用”,促进各领域应用和产业创新,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为安丘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注入新动力。

(2)建设乡村产业振兴智慧化标杆项目。依托安丘农谷优势,结合现有智慧农业三产融合大数据平台,融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系统、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农垦综合管理系统数据,加快构建涉农数据采集、汇聚、治理、挖掘分析及可视化展示一体的农业大数据平台,为农民和种养合作社提供资金、技术、信息、渠道等支撑,形成数据查询、价格指数发布、数据新闻于一体的展示。

(3)打造“互联网+教育”新平台。加快推动智慧校园改造建设,提升学校智慧硬件基础设施,实现教学管理精准化、便捷化;打造“互联网+教育”新平台。以网络教学空间为载体,改造提升市级教育教学资源中心、在线学习课程中心、“双师”课程引领 中心,均衡教育教学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引入教育信息化融合应用工具、教学大数据辅助分析系统、学生综合评价系统应用,推进智慧教育赋能教与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评价反馈个性化、立体化。

(4)森林资源智能化监控系统。围绕解决森林监管领域的老矛盾和新问题,拟与山东地矿四院高分中心开展深度合作,系统集成、大胆突破,创新实施了“数字赋林”慧眼工程,打造“五位一体”立体覆盖、无缝衔接的监管平台,全面提升森林资源监管能级。预计投资 300 万元,建设以本地化监控摄像头为主,无人机为辅,利用卫星红外遥感技术以及开发森林防护智能 APP,打造全天候森林监控防护体系。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红外通道和远红外通道,同步对着火点进行精准判识,缩短火情研判时间,提高响应速度,实现精准处置。预计安装布设“双模式”地面监控摄像头,监控范围覆盖全市 42 万亩林地,通过影像实时管理及动态热源监测,实现了对小面积火情、盗砍盗伐、日常管护等情况的全天候 24 小时不间断实时监控和研判,进一步提高了监控精度。无人机与卫星、监控高低搭配,形成全域覆盖、全时在线,宏观监控与精准察看、平时巡护与战时调度相融合的立体化动态监测管护模式。

(5) 建设数字城管应用系统。开发 AI 视频智能抓拍分析系统,创新应用视频智能分析系统,实现视频数据进行智能抓拍、智能分析。数管平台与视频智能分析服务对接,对违反城市管理问题的案件,进行 24 小时智能抓拍图片。抓拍后,自动进入立案流程,并与数字城管系统实现数据交换。视频抓拍立案的案件通过数字城管平台派遣、处置等数字城管案件处置流程,为非接触性执法提供智能取证。

(6) 建设青云数据湖产业园。投资 2 亿元,一期进行示范湖(数据湖示范工程)建设,主要包括大数据展厅、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城市大脑、产学研基地等,形成约 100PB 的光磁一体融合存储能力。二期项目占地面积 60 亩,建筑面积 6.4 万平方米, 主要进行项目产业园区建设和装修(含数据中心、数智中心、数创中心、数配中心、机房风火水电建设);数据湖基础设施建设(含光存储、磁存储和云计算系统及配套软硬件等)。一二期共建设云计算服务节点 50 个,建成后可形成光存储能力 328PB、磁存储能力 50PB;其中示范湖建设云计算服务节点 30 个,可形成光存储能力 100PB、磁存储能力 20PB。

(7) 建设景芝酒业智能化生产配制中心。该项目集白酒贮藏、配制、个性化定制、消费体验于一体,规划总投资 5.1 亿元,总占地面积 175 亩,建筑面积 8 万平方米。新建白酒库、酒体设计中心、消费体验中心等 14 个单体建筑。项目利用智能配制系统替代人工传统的配酒方法,提高配制、调味、评酒的准确性, 使配酒误差由 3%降低至 3‰;利用机器人替代人工,实现整个仓库的无人化作业,配酒效率提高 10 倍;利用智能化技术,建立个性化定制平台,消费者可参与勾调、品评等互动,实现柔性定制。项目全部建成后,新增白酒储藏能力 6 万吨,储存能力达到 14 万吨,“智能化生产配制中心”项目建设完成后将大大提高酿酒的精度、效率。

(8)建设“智慧供热”平台。在换热站、单元和分户等能耗管控的三个节点加装物联网数据采集和智能控制设备,将运行数据实时采集到供热平台,整合热计量管控系统、热网监控系统, 加快客户服务系统建设及收费系统信息对接互通,提升城市供热 质量,降低城市供热能耗。可采取“先试点、再推广”模式进行建设,一期采用 EPC 模式建设,利用一期节省的费用进行二期项目建设,滚动循环建设。

(9) 规划建设智慧物联产业基地。主要以物联网产品研发、生产、建设为主营业务,产业基地规划产能为年产 5000 杆智慧灯杆,5000 套边缘计算网关,其他智能终端产品 20000 套,年实现营业收入 1.5 亿元至 2.5 亿元,纳税 1000 万元以上,创造就业岗位 200 余个。

(10)整合建设一体化办公系统。基于“办文、办会、办事” 等业务需求集公文传输、会议通知、资料下发、公文上报、电子签章、收发文监控提醒、公文模板库、公文流转图等功能于一体, 通过 PC 端与手机端实现全市范围内的公文交换、流程互通等。同步建设 CA 电子印章系统,实现印章管理的移动申请、签批, 在线签章等功能。

2. 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以“优政、惠民、兴业、强基”为重点,围绕数字政府、数字惠民、数字经济三大领域,面向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社会公众,在政务服务、民生服务、城市治理等应用领域建设一批具备本地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新型智慧城市应用场景。

(1)建设社会治安全息感知系统。针对社会治安领域瓶颈问题,对全市商超市场、居民小区、车站、广场、医院等重点场所、易发案部位,进行全息感知建设总体规划。计划新建感知点位 1330 路,搭建公安图像综合应用平台、人像围栏平台各 1 个, 城区将实现海量人像实名归档,形成人像“时空档案”;全市将实现海量卡口数据全结构化解析,形成车辆“时空档案”。

(2)实施公路非现场执法治超项目。针对当前公路治超工 作面临的瓶颈问题,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投资 3500 万元,在全 市部分主要道路建设包含 40 个车道的 11 个非现场执法站点,实现交通运输与公安交警部门无障碍联合执法,对超载车辆进行精 准监测、有效治理。搭建公路超限综合管理智能平台,包含车辆 数据展示、违法信息审核处理、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全方位检 测进出安丘市的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情况。通过准确、快速、有效 识别超限嫌疑车辆,自动拍照取证锁定违法车辆、驾驶员,让治 超工作实现从“人海战术”“疲劳战术”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堵 住因人力不足带来的管理漏洞,有效减少停车检查通行车辆能耗, 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

(3)建设企业供排水和地下管网智慧监管平台。建设企业排水节水数字信息平台和污水处理排放智慧监控平台,打通财政局、行政审批服务局、水利局、综合行政执法局、污水处理厂数据,形成闭环监管。针对重点污水接入区域安装流量表进行污水排放量监测,倒逼责任单位加强对入网污水和征缴污水处理费用的监管,实现对排污企业的全面监管。已建项目由市水利局牵头, 可聘用第三方机构,综合产量、项目环评给排水、行业污水系数等,综合评估企业采取水量、污水排放量。同时,计划投资 2000 万元,规划建设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由地下管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城区排水管网普查与检测和城区综合管网探测与普查 3 个项目组成,全面提升地下管网智慧监控水平。

(4)建设农业物联网示范项目。建设“互联网+智能水肥一体化”智慧物联网控制中心,通过安装生态信息无线传感器和其他智能控制系统,自动对整个农场的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及时掌握影响农场环境的一些参数,并根据参数变化适时调控,确保农作物有最好的生长环境,以提高产量、保证质量。自主研发设计智能控制水肥一体化设备,实现自动化灌溉、自动化施肥,节约水资源和劳动力;种植管理过程紧跟国际标准,通过科学的水肥、光照、温度调节决策和生物防治措施减少化学投入品的使用,保护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

(5)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智能管理服务平台。针对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立足“操作简便快捷、数据真实可靠、管理精准高效”,利用互联网、物联网、GIS 地图、大数据分析等信息化技术,以农产品信息普查、农产品检测、农业投入品监管和农产品市场监管为重点,解决现有平台在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数据共享度低、未形成监管网络,背离基层需求、落地应用性差、流程模板固定、不适用安丘监管模式的难题。平台包含农产品抽检、农业投入品管理服务、农产品市场管理服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四大功能部分,结合安丘农产品出口产业特点为我市量身设计农产品出口管理服务功能。平台运行后可将各功能部分数据的横向串接,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数据汇聚,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检验检测、监管执法、标准制定、诚信管理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精准监管、农产品生产情况分析、产量预估、产业优化、灾害分析、金融服务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3. 形成 1 项省级标准

在智慧城市能源管理智慧照明领域形成 1 项省级标准。通过集成多种技术,创新综合利用,建设智慧灯杆,在推动智慧照明 建设的同时,加快推进“多杆合一”,作为智慧城市的多信息采集来源和多业务入口,推动各类挂高资源开放和数字化改造,加快全市信息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促进智慧城市各业务系统更好的落地,为智慧城市大数据应用提供多种数据支持。

4. 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参与新型智慧城市的打算

按照以“政府支持、市场主导、企业运作、行业推进、合作双赢”为原则,市政府将与相关信息技术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全面负责我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投资、融资、建设、运营、运维和咨询服务等,实现双方产业对接和协同发展,努力形成优势互补、协作配套、共同发展的格局。拓展融资渠道,扩大合作范围。进一步创新融资方式,探索智慧城市建设市场化运作,在适合领域引进社会资本不低于 2000 万,占比不低于 80%,以资本聚集吸引大数据等智慧产业聚集,支持智慧产业发展,适应新产业、新业态特点,创新政务服务方式,为智慧产业加快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5. 探索新型智慧城市长效运营模式,提升“造血能力”

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营”的原则, 坚持政府、市场、企业共同参与,将智慧灯杆、智能网关、传感 设备等产品生产线落户安丘,引进芯片、传感器、通信模组、物 联设备、LED 显示、充电桩、监控等关联配套项目和企业,带动物联感知全产业链发展,打造辐射胶东半岛的智慧物联产业基地。发挥企业和市场的作用,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提升提高新 型智慧城市的可持续运营能力。

三、组织实施

安丘市人民政府作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相应的政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通过组建工作专班等方式,形成本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合力,推动跨部门应用场景落地,确 保创建任务按期完成。安丘市大数据中心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 负责做好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工作。

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试点建设过程中的 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2022 年 10 月底前开展中期考核,2023 年10 月底前开展终期验收工作,验收通过的授予相应星级,发放奖补资金。未通过验收的予以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建设要求 的,取消星级认定,不再发放奖补资金。

本任务书作为试点中期评估和考核验收工作的依据。冀永进

潍坊昌乐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公布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21 年试点名单的通知》(数字强省办发〔2021〕3 号)精神,昌乐县为山东省2021 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昌乐县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通过两年的试点建设,符合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打造一批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二、主要任务

(一)规定任务

  1. 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落实数字强省建设任务,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2. 全面对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制定本县试点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3. 建立以昌乐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召开一次启动动员会,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
  4. 将本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整体立项,提出具体项目清单。
  5. 按月报送工作进展和动态,明确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系人。
  6. 组织开展试点建设阶段性检查(自查),配合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中期考核、终期验收等工作。
  7. 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参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智慧社区建设指标》,完成规定建设任务,即可视为智慧社区。
  8. 试点终期验收时,依据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完成四星级建设任务。

(二)地方特色

秉承高质量发展、赶超发展理念,强化系统性、增强前瞻性、突出实效性,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总体目标,经过两 年的试点建设,聚焦政务服务、城市治理、民生需求和经济发展, 将昌乐县打造为“感知敏捷、服务高效、治理精准、民生普惠、产业共生、保障有力”的县域新型智慧城市样板。

1. 新型智慧城市重点建设任务坚持统筹推进,高效实施,重点开展十大工程建设。

(1) 高速宽带网络工程。建设高速安全的高速宽带网络基础设施。推进 IPv6 改造,实现城市政府门户网站、城市本地新闻媒体类网站、城市本地其他商业网站对 IPv6 的支持。对电子政务外网架构进行优化及网络安全升级。推进城区重点公共区域5G 网络覆盖,到 2022 年底,实现城区重点公共区域 5G 网络全覆盖。

(2) 全面感知体系工程。推进智慧多功能杆建设,建设 200 套集照明控制、WIFI 天线基站、视频监控管理、城区环境实时监测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多功能杆。建设城市感知综合应用体系, 依托 5 座桥梁、47 平方公里全覆盖的城市地下管线等现有行业探测采集设施,加强感知数据标准化处理和共享共用,以及感知 设备的规范化接入和数据汇聚,形成智慧城市全量信息视图。

(3) 城市大数据工程。构建安全可靠、按需服务的大数据中心,实现城市感知数据、政府数据、社会数据的全面汇聚与融合,有效支撑 10 个以上部门及企业的大数据应用。推进大数据管理体系建设,为各部门开展基于大数据的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创新应用提供支撑,通过数据挖掘分析为县委县政府提供辅助决策支持。推动全县统一的云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探索政务云国 产化替代及建设大政务云桌面,推进“云优先”战略,各部门新建及更新的业务系统应依托云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已有业务系统应逐步向云平台迁移。

(4) 智慧城市运行管理工程。优化提升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形成政府管理与对外服务相互协同的一体化城市运行管理体系。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整合我县政务信息资源和公共服务机构、互联网、企业、通信运营商等信息资源,并进行深度挖掘、综合应用,实现一张图实时掌控城市运行态势。建立大数据应用工作小组,统筹各类数据的共享与应用,形成集中办公、协调联动机制。建设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与公安指挥中心、数字城管中心“三位一体”的智慧城市运行架构。

(5) 智慧公共服务提升工程。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社会事务、商事登记、投资建设、涉农事务等政务 服务“扫码亮证”。推动政务服务“智慧大厅”建设,配备 20 台自助服务终端,持续提升“自助化”“智慧化”服务水平。完善“爱山 东”APP 昌乐分厅建设,汇聚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 x 项。提升医院智慧服务水平,建立县域居民个人可查询的从母体怀胎到临终全生命周期的电子健康档案,实现 20 所以上医院及卫生院与省市县各级医疗机构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等数字化医疗服务。建设智慧校园,推进 70%以上的校园达到智慧校园水平。建设智慧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搭建居民意见反馈与在线交流渠道,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6) 数字机关建设工程。完成对机关非涉密业务事项和办理流程的全面梳理,推动实现事项、流程、数据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全流程 OA 办公系统,全面实现机关办文、办会、办事“网上办、掌上办”。通过事项梳理、系统整合、数据共享,推动机关运行流程再造,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事项高效系统办理。开展机关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构建整体、高效、智慧的机关运行体系。

(7) 智慧公共安全体系工程。健全立体化智能感知体系。推动县公安局高空球系统、监控系统等实战平台优化提升,新增视频监控点位 3000 个,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

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建设 4 个智慧安防社区,打造城市整体风险感知圈、社区风险感知圈、小区内部风险感知圈,提升基层治理的现代化、智能化水平。推动流动人口及出租房屋管理平台建设,搭建公安机关和管理对象的数据互联通道。建设工业风控平台,对化工企业、危化品等重点区域、重点领域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实现“事前预警、事中可控、事后联动、可追溯可评估”。建设消防安全工作精准防控服务平台, 针对电动车进入电梯或单元门、车辆占用消防通道等安全隐患进行监测、控制和管理。

(8) 智慧城市治理优化工程。建立综合管控、低碳绿色的交通运行体系。开展交通信息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加强自适应交通信号灯、路边停车感知、视频资源等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推动交通、公安等数据汇聚融合和共享应用,提升交通综合指挥调度能力。建设智慧交通信息服务平台,推进智慧公交建设,整合公交、出租车、网约车等交通出行数据,通过“爱山东”APP 昌乐分厅建设,为群众出行提供全动态数据服务。建设秸秆焚烧监测系统,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加强水、气、声、固废、生态资源等环境资源数据汇集;完善环境保护决策支撑平台和应急指挥平台。推进数字城管升级智慧城管项目建设,通过智能视频分析、人脸识别、物联网、二维码等感知技术,结合遥感影像、三维实景等GIS 地理信息技术,使信息获取更加全面、充分,信息传递更加快速、及时,实现信息采集的全方位、智能化、实时化。

(9) 数字产业发展工程。以“互联网+制造”为重点,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促进互联网与设计、制造和物流过程融合。推动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 推进比德文车联网、矿机物联网智慧运维平台、阳光纸业 5G 智能制造、梦金园大数据平台、大北农物联网等典型应用的试点示范工作。强化新能源产业创业园、经济开发区等现有数字经济园区在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引进外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10)网络安全保障工程。构建网络空间基础设施层安全保障体系,落实基础设施安全监管职责,保障关键基础设施、通信网络设施、数据中心、计算中心、终端设备的运行安全。构建主动防御和监测预警体系,加强网络安全运维与协同防御指挥。加大大数据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强化大数据安全管理和隐私保护。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化和网络安全知识宣传普及,开展全民网络安全教育,增强全社会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公众自我保护技能,提高市民信息化使用和信息安全防范能力。

2. 创新试点示范,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1)以探索数据应用为抓手,消除校园网贷风险隐患。针 对校园网贷问题,利用互联网开源情报、学生学籍档案、常住人 口、银行开户、银行交易流水等数据资源,以手机号码为“主键” 进行数据采集,搭建校园预警管控模型,根据不同阶段获取的信 息数据进行分级预警,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引导教育工作, 消除校园网贷风险隐患,高效精准的打击非法网贷及非法催收等 违法犯罪活动,保障校园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2)建设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打造城市运行指挥舱。以智慧昌乐运营管理中心为依托,整合我县政务信息资源和公共服务机构、互联网、企业、通信运营商等信息资源,进行深度挖掘、综合应用,全面提升城市治理能力通过对城市运行数据全方位实时的感知,并进行集中化的数据整合、分析,提供经济、公 共安全、交通、环保、民生、市政设施、政务等各领域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城市管理者实时掌握城市整体运行态势,为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3.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形成至少 1 项省级标准

在国家、地方、行业相关标准的基础上,依托互联网+的理念,通过多维数据分析及机器学习算法,搭建校园预警管控模型,对校园网贷进行日常监测和实时预警,为防止校园不良网贷行为的发生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总结固化建设应用经验,在智慧城市基层社会治理领域形成 1 项省级标准。

4. 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转变资金投入的思维模式,借助社会资本的力量,减少财政资金的一次性投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政企合作的方式推进项目建设,增强项目成果的可持续性。一是向电信运营商优势资源 借力,依托运营商在网络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合作伙伴等方面的优势,由运营商提供网络设施、数据传输和数据服务的基础性 建设服务。二是借助社会资本的力量开展智慧城市的统筹建设和运营工作,探索涵盖“规划、投融资、建设落地、运维保障、创新应用、运营管理”的全过程、一体化建设模式,以确保未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性和持久生命力,确保社会资本投资不低于 5500 万元。

5. 探索长效运营机制,提升新型智慧城市“造血能力”

调整完善智慧昌乐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工作组组成及职责,全力保障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开展。建立昌乐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归口管理和统筹建设联席工作制度,抽调智慧昌乐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人员在智慧昌乐运营管理中心联席办工,负责各领域的智慧运营。组建本地研发、运维团队, 针对各行业需求,研发数据分析、应用系统,实现智慧城市项目的高效、可持续运维,形成可复制的优秀应用,并推广移植。出台《昌乐县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等管理规定,实现全县信息化项目及数据的归口管理和统筹建设,建设大数据资源平台, 广泛向各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大数据建模、大数据分析服务,实现大数据价值变现及新型智慧城市项目自我造血、自我升值的能力。

三、组织实施

昌乐县人民政府作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相应的政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通过组建工作专班等方式,形成本 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合力,推动跨部门应用场景落地,确 保创建任务按期完成。昌乐县大数据中心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 负责做好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工作。

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试点建设过程中的 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2022 年 10 月底前开展中期考核,2023 年10 月底前开展终期验收工作,验收通过的授予相应星级,发放奖补资金。未通过验收的予以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建设要求 的,取消星级认定,不再发放奖补资金。

本任务书作为试点中期评估和考核验收工作的依据。

潍坊高密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公布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21 年试点名单的通知》(数字强省办发〔2021〕3 号)精神,高密市为山东省2021 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高密市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通过两年的试点建设,符合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打造一批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二、主要任务

(一)规定任务

  1. 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落实数字强省建设任务,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2. 全面对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制定本市试点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3. 建立以高密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召开一次启动动员会,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
  4. 将本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整体立项,提出具体项目清单。
  5. 按月报送工作进展和动态,明确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系人。
  6. 组织开展试点建设阶段性检查(自查),配合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中期考核、终期验收等工作。
  7. 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参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智慧社区建设指标》,完成规定建设任务,即可视为智慧社区。
  8. 试点终期验收时,依据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完成四星级建设任务。

(二)地方特色

按照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结合高密实际, 以“优政、惠民、兴业、强基”为总体目标,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推动各部门、各领域信息化和智慧应用发展,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发展动力,基本建成集数字底座、城市大脑、多元应用场景、市场化运作于一体的智慧城市运营体系,全面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打造独具高密特色的“数聚凤城,智惠民生”新型智慧城市品牌。

1. 新型智慧城市重点建设任务

(1) 完善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推动“城市大脑”建设,完善数据平台以及基础硬件配套支撑建设,夯实“数据底座”,推进大数据分析、决策、指挥体系的建设,全面提升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建设水平,实现城市运行态势全面感知、风险隐患科学预防、城市问题高效处置、发展规划智慧决策,城市治理能力得到质的提升。

(2) 打造基层社会治理高密样板

遵循“开放兼容、要素集成、融合共享”的理念,完善以情报信息预警、公共安全监管、网格社会管理为重点的立体化管理体系,形成各类问题从发现、受理、分派、协同、处置到核查结案的全闭环业务流程。实现基层治理问题的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预警,第一时间考核,构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基层治理格局。

(3) 推进智慧社区标准化建设

深化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应用,提升社区光纤宽带网络、5G 网络接入能力,部署传感终端、智能照明设备、智能门禁等基础设施,提升物业智慧化水平,实现社区管理的现代化、精细化。以社区居民服务为核心,进一步提升社区党建、政务服务水平, 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社区延伸。

(4) 探索智慧国土新应用

迭代深化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提升国土空间大数据集成能力、规划编制智能分析能力、治理实施网络驱动能力、监测评估精准能力。以“码上赋能”试点为突破,在国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社会综合治理、智能交通、住房建设等领域,推动构建基于“资源码”的管理模式,全力打造全局一屏掌控、服务一网通办、监管一览无余的数字化协同工作场景,全面提升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5) 构建数字交通新场景

探索“数字治超”智慧监管模式,融合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动态检测与数据甄别等智慧交通技术,自动研判货运车辆违法违规行为,初步实现对货运车辆超限超载的科学治理,有效规范交通运输市场秩序。建设“两客一危”交通安全监管平台,形成交通领域“两客一危”道路运输安全监管运营模式,并逐步将道路运输企业营运车辆即“一货”纳入平台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大家创造一个畅安舒美的出行环境。

(6) 赋能智慧医疗新模式

完善高密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促进区域内的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切实解决医疗卫生需求与服务平衡。推广应用电子健康卡, 提高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提升便民惠民服务水平。

(7) 推进 5G 网络新布局

加快推进 5G 网络基站、通信塔杆等 5G 基础设施铺设,到2022 年底计划存量改造或新增 5G 设备数量 1700 余个,完成高密全市重点区域、重要功能区、重要场所的 5G 网络覆盖。加快深化 5G 技术在智慧化工园区等领域的场景应用,培育一批 5G 产业试点示范,促进新兴业态能级提升。

(8) 促进电子商务产业新发展

建设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推进中国(潍坊) 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高密产业园建设,积极打造大财直播基地、柏城 5G 电商直播基地、高新区 5G 直播基地等电商产业集聚区,系统谋划电子商务发展新路径,创新电子商务体制机制和商业模式,构建完整的电商产业链和生态圈,形成各类主体积极参与,多种业态模式共同推进的发展格局。

2. 创新试点示范,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1) 打造全域“自然资源码”

建立一套自然资源全领域、全业务、全流程、全生命周期一码管理新机制,以“资源码”为抓手实现对土地、矿产、森林、草原等各类自然资源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保护与统一合理利用。为实现自然资源高效配置、落实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政策、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加快推进自然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保障。

(2) 渣土车全周期管理

按照“抓住源头、彻底根治”的原则,完善渣土车备案制度, 优化渣土车监管平台,对全市渣土车运输车辆和在建建筑工地实行“全周期”监管。管理对象直指车辆所属企业和建筑工地,一旦发现未备案车辆参与运输、粘泥上路、撒漏等违章行为,严管重罚登记备案企业,直至吊销备案登记,给企业主体“戴上紧箍”, 从源头上解决建筑垃圾“管理难”问题。

3. 形成至少 1 项省级标准

在国家、地方、行业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在城市智慧化管理领域积极探索,结合高密市智慧化城市管理系统运行的经验、效果,从组织设置、响应流程、服务要求、数据安全等方面进行梳理规范,形成 1 项城市智慧化管理方向的省级标准,在全省推广应用。

4. 引入社会资金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情况

在加强政府统筹协调和引导基础上,根据建设项目性质,统 筹运用政府投资和市场化运作等手段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在新型 智慧城市建设基础支撑方面,探索政府与企业共同投资的方式, 同步制定政策保障投资企业合法权益,为社会资本提供政策优惠, 形成投入有保障、建设可持续、稳定长远的新型智慧城市投融资 体系,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建设期 内引入社会资本不低于 10%。

5. 创新运营模式,提升智慧城市“造血能力”

坚持“政府、市场、企业”共同参与的原则,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初具规模基础上,分类、分级推动新型智慧城市部分领域的社会化运作,以政企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社会资本合作等形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提升智慧城市的社会效益同时,提升经济效益,从而逐步发挥市场机制和企业作用,提高新型智慧城市的可持续运营能力。

三、组织实施

高密市人民政府作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相应的政 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通过组建工作专班等方式,形成本 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合力,推动跨部门应用场景落地,确 保创建任务按期完成。高密市大数据中心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 负责做好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工作。

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试点建设过程中的 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2022 年 10 月底前开展中期考核,2023 年10 月底前开展终期验收工作,验收通过的授予相应星级,发放奖补资金。未通过验收的予以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建设要求 的,取消星级认定,不再发放奖补资金。

本任务书作为试点中期评估和考核验收工作的依据。冀永进

潍坊诸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公布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21 年试点名单的通知》(数字强省办发〔2021〕3 号)精神,诸城市为山东省2021 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诸城市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通过两年的试点建设,符合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打造一批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二、主要任务

(一)规定任务

  1. 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落实数字强省建设任务,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2. 全面对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制定本市试点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3. 建立以诸城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召开一次启动动员会,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
  1. 将本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整体立项,提出具体项目清单。
  2. 统筹做好本市范围内的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县级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示范以及智慧社区建设工作。
  3. 按月报送工作进展和动态,明确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系人。
  4. 组织开展试点建设阶段性检查(自查),配合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中期考核、终期验收等工作。
  5. 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参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智慧社区建设指标》,完成规定建设任务,即可视为智慧社区。
  6. 试点终期验收时,依据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完成四星级建设任务。

(二)地方特色

诸城市以习近平总书记肯定“诸城模式”为动力,立足工业强市定位,深入推进更强动能、更高品质、更大活力的“三区一城” 建设。成立数字诸城建设专项小组,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列入十四五发展规划,深入实施创新诸城建设战略,重点围绕“新基建”、数“聚”赋能、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进民生福祉、激活创新发展源动力,打造“智慧诸城”“数字诸城”,推,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诸城模式”。

1. 打造新型智慧城市“诸城模式”

(1) 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依托诸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综合服务平台,加快互联网与社区治理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片区推动,推进 50 个“三区”共建共享示范区建设;推进智慧调解、智慧矫正、智慧顾问等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建设以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运营为标志的智慧社区, 鼓励社区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实践探索,满足群众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2) 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进一步优化数字化教育教学环境,实施在线教育覆盖行动,对接国家、省、市教学数字资源库, 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打造泛在化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推进人工智能试点区、试点校和创客教育示范区、示范校建设,打造 17 个以上“互联网+”示范学校。

(3) 提升智慧医疗水平。建立以“医疗大数据平台”为中心的精细化医疗管理体系,推进一体化医院信息化建设,构建“健康诸城”健康管理和慢病管理的网络系统,实现医院、卫生医疗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远程会诊服务。

(4) 发展智慧文旅。启动创建“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建设诸城市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建成以多媒体技术为表现形式的景区数字化系统,优化旅游资源配置,全力推动智慧旅游 水平提升。

(5) 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无证明城市”。依托“爱山东”APP、“查询核验平台”等渠道,开展电子证照“亮证”服务, 丰富电子证照在不动产、社保、公积金、商事登记、教育入学、健康养老、医保、景区、交通执法、律师执业等领域应用场景; 持续加大数据汇聚共享开放力度,深化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打造更多大数据创新应用场景。

(6) 深化工业转型,激发产业增长新动能。激活产业创新发展源动力,推进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培育更多新型智慧城市领域“小巨人”、瞪羚企业;树牢工业强市理念,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推进企业全面上云;抓住诸 城市被国务院表彰为“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工作激励县”的机遇,大力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培育电商骨干企业,加速产业集聚效应,推动特色农产品上行,打造本地电商品牌。

(7) 优化升级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 化升级,建设道路全程监控系统、高清电子警察系统、智能交通 指挥中心系统、手机端移动交通服务应用系统和建设自行车绿道, 全力构建覆盖全市的视频监控和智能交通网络;加快推进政务外 网、“村村通”、5G 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通信基站资源与社会塔(杆)资源双向开放、融合发展,迅速形成覆盖全市的 5G 通信网络。

2. 探索可复制推广的“诸城经验”

推进城市建设品质提升,”立足“一体两翼三基地多板块”发展格局,实施亮点工程,探索独具诸城特色的城市智慧化发展新路径,增强诸城品牌影响力。

(1) 推进城市治理“一网通管”,建设“城市大脑”。建设集综合指挥调度、数据汇集应用、风险防范预警、事件应对处置、服务科学决策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指挥平台,通过数据分析挖掘、人工智能分析决策,实时监测并展示城市运行动态,有效发挥数据赋能及业务联动作用,驱动城市运行管理跨部门业务处置及应急响应,推动各领域主题数据“应接尽接”,为全市各部门统一调度指挥和科学决策提供支撑,促进城市运行的“一网统管”;以 AR鹰眼高点监控为核心,整合现有低点监控,搭载后台大数据、云计算、AI 智能算法等技术,实现高低搭配、全域覆盖的“一张图” 智慧化管理,实现“全市统筹、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工作目标;持续推动供水、供气企业提高管网、终端管理智慧化、智能化覆盖率,着力推进排水管网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持续优化市政行业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2) 建设诸城市“信易+”守信联合激励工程,在信用惠民领域进行创新性的大胆探索。制定出台《诸城市自然人信用积分等级评价规定(试行)》,推出诸城市市民的信用分——“舜德分”, 组建诸城市“信易+”守信激励创新联盟。围绕行政审批、旅游出行、酒店住宿、公共服务、审验车辆、融资贷款、教育就医、就业创业、评优评先、汽车加油、电信套餐等领域出台信用激励措 施,不断拓宽“信易+”联合激励应用场景,构建县域内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合力共建的“信易+”守信联合激励机制,形成“用户+ 信用+场景+服务”的信用惠民应用模式。

(3) 建设工业大数据平台,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诸城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建立以产出论英雄、亩产效益为导向的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精准实施工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以综合评价结果为依据,通过建立水电气地税政策 等要素资源的市场差别化供给机制,高效地配置工业企业要素资源,正向激励企业转型;按照“退低进高”“存优汰劣”的战略抉择,精准地淘汰低端低效落后产能,反向倒逼企业实现创新发展、集约发展、转型发展。

(4) 信用赋能,打造智慧监管非接触性执法。诸城市作为潍坊市首家整合全域视频资源、开展智慧城管 AI 建设应用试点单位,创新性的运用 AI 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探索自动识别、快速处置、非现场执法加信用监管闭环处置等新型高效执法模式,构建全面透彻的 AI 物联感知、精准全面的数据仓库、智能融合的城市大脑以及信用执法的可持续创新,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智慧化、精细化、品质化水平。

(5) 创新监督方式,打造集多功能于一体的行政执法监督监督可视化平台。诸城市拟为全市所有行政执法人员配备 4G 实时传输执法记录装备,可实现执法位置查询、执法过程实时画面 传输、实时语音对讲、视频自动上传保存等功能,实现执法过程 全纪录、行政执法全程视频资料留存和行政执法实时可视化监督。平台可对 4G 执法记录设备的执法轨迹、执法范围、执法密度的记录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于执法部门和监督部门有针对性地 开展工作。平台同“雪亮工程”对接,通过“雪亮工程”在全市部署 的 12000 多个视频记录点,有效弥补执法记录仪的拍摄盲区。把记录仪的主观记录与“天网”的客观记录有机结合在一起,来还原 执法活动全过程,真正实现了执法全过程记录,立体式展现,有 效避免执法纠纷的发生。

3. 形成至少 1 项省级标准

立足工业强市定位,积极进行富有诸城特色的创新探索,在数字经济、“互联网+政务”、“城市大脑”等领域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标准化建设,选取至少 1 项申报省级标准,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标准支撑。

4. 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参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整合全市信息化建设项目,合理规划政府财政对诸城智慧城市建设的资金投入,成立智慧城市政府引导基金和智慧城市产业引导基金,通过优惠鼓励政策和考核体系的制定以及试点项目的示范效应等手段促进各部门按总体规划的要求主动推进智慧城市工作。

按照智慧城市建设“政府引导、产业主导”原则,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的投融资体系。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在专项支持、试点示范、先行先试等方面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业务创新、市场供给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创新活力与发展潜力;深化“招商引资”,整合推进产业链、金融链、创新链链条式招商;逐步推进各类数字化项目建设推动政府投入、企业投入和 PPP 项目建设共存的多元化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吸引更多市场主体通过投资、承建、技术服务等多元化方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计划引入资本不少于 1000 万元。

5. 探索长效运营机制,提升新型智慧城市“造血能力”

(1) 聚力“三链”耦合,激活创新发展源动力。深入实施创新诸城建设战略,加速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有效耦合,争创 国家创新型城市,着力塑造人才创新新优势,为新型智慧城市建 设提供核心动力。

(2) 聚力共建共享,提供有力制度保障。成为数字诸城建设专项小组、数字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领导;发布《智慧诸城顶层设计》,建立智慧城市项目管理制度,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纳入数字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3) 聚力动能转换,激发产业主体活力。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加快产业园区升级;鼓励新型智慧城市项目培育试点,打造政府与企业双引擎, 提升企业、居民参与度,坚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激发智慧城市建设主体活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提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造血能力”。

三、组织实施

诸城市人民政府作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相应的政 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通过组建工作专班等方式,形成本 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合力,推动跨部门应用场景落地,确 保创建任务按期完成。诸城市大数据中心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 负责做好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工作。

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试点建设过程中的 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2022 年 10 月底前开展中期考核,2023 年10 月底前开展终期验收工作,验收通过的授予相应星级,发放奖补资金。未通过验收的予以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建设要求 的,取消星级认定,不再发放奖补资金。

本任务书作为试点中期评估和考核验收工作的依据。

潍坊青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公布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21 年试点名单的通知》(数字强省办发〔2021〕3 号)精神,青州市为山东省2021 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青州市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通过两年的试点建设,符合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打造一批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二、主要任务

(一)规定任务

  1. 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落实数字强省建设任务,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2. 全面对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制定本市试点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3. 建立以青州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召开一次启动动员会,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
  1. 将本市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整体立项,提出具体项目清单。
  2. 按月报送工作进展和动态,明确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系人。
  3. 组织开展试点建设阶段性检查(自查),配合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中期考核、终期验收等工作。
  4. 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参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智慧社区建设指标》,完成规定建设任务,即可视为智慧社区。
  5. 试点终期验收时,依据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完成四星级建设任务。

(二)地方特色

认真贯彻落实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部署,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四大领域,强化顶层设计,高标准编制

《青州市十四五大数据发展规划》,立足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城市治理“一网统管”,依托潍坊市“城市大脑”–青州终端建设, 拓展大数据应用场景,强化一体统筹、大数据支撑和业务部门协同,推进全市数字化转型发展“一盘棋”,打造独具青州特色、省内先进的新型智慧城市样板,构建“一中心五体系”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青州模式。

主要思路:“一中心四体系+1”即探索建成夯实基础,强化安全,促进数据汇聚、业务融合和应用创新,推进数字经济发展。

1. 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梳理重点建设任务,创树“一中心四体系+1”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青州品牌。

(1) 探索建成“一网统管”城市运营管理中心。根据习近平 总书记的相关指示精神,深化推进系统对接互通和数据共享利用, 以解决城市运行和社会治理中的难点、堵点和满足群众需求为导 向,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探索建设

“一网统管”城市治理新模式。延伸利用潍坊市“城市大脑”打牢底层基础,整合现有数字城管平台、雪亮工程等城市管理服务平台, 建成“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查结案、考核评价”七步高效的闭环式管理体系,建立快速精确的问题发现机制、责任明确的问题处置机制,推动城市管理向精细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转变,提升城市运行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同时不断调整优化智慧交通“绿波”体系, 升级改造公交和自行车系统,加快智能化建设,实现全市车流量、交通路网、信号灯、停车资源、公共出行信息的自动监测、自动控制与信息发布,提升综合交通管理协调联动水平,全面缓解“城市交通病”。

(2) 全力打造互通共享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 5G 组网部署,开通 5G 基站 500 个以上,实现重点政务服务大楼、车站、旅游景点、图书馆、医院、学校等重点公共区域 5G 网络全覆盖;统筹推进移动和固定网络的 IPv6 发展。加快推动交通、水利、市政等融合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深入实施政务公共基础设施集约化、一体化建设,统一规范云资源、网络资源使用管理, 优化资源配置,减少重复投资,提升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

(3) 全力打造可管可控的安全保障体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持续完善安全管理和技术保障机制,努力构建横向全方位、纵向一致性防护体系。根据系统安全等级和实际需求,每年分批次做好信息安全等保测评工作。制定管理办法,建立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做好数字政府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平稳、高效、安全运转的长期保障。同时,建设应急综合指挥信息系统,提升应急突发事件综合研判能力、协调处置水平。

(4) 构建汇聚融合的数据资源体系。深化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持续加大数据汇聚共享开放力度。强化数据治理,发挥数据在政务服务和决策服务中的作用,推进各政务信息平台与数据信息资源交换平台对接和数据汇聚,持续提升信息资源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推动政务数据和教育、医疗、水、电、气等公 共数据资源向共享交换平台的汇聚,完成政府各部门、单位全部业务系统与大数据平台的对接互通。推进公共数据共享、开放和 应用;搭建高效实用的城市运行、医疗健康、交通运行、政法综 治、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专题数据库为领导决策、城市规划管理、民生服务、应急救灾等提供数据依据。

(5) 构建便利通畅的民生服务体系。组织好新型智慧城市 建设暨大数据创新应用“问需于民”专项活动,梳理形成需求清单, 明确群众和企业反映突出的重点建设任务,着力提高公众获得感 和满意度。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通“爱山东”APP 青州分厅,搭载青州特色的服务栏目;将政务服务网络向社区、行 政村延伸,实现覆盖率 100%,提升政务服务网上供给能力;促进政务服务规范化、便利化。深入推进“互联网+民生服务”,大 力推进关切民生的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水务、智慧供暖等项目,打造多个智慧社区(村居),促进城乡协同发展,打通便 民惠民“最后一公里”,真正让青州百姓体会到智慧城市建设带来 的便利。

(6) 推动“5G+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壮大数字经济 规模。立足青州市山工机械、山起重工等工程机械产业优势,助 力工程机械企业走向国际。推动德威动力发动机零部件研发制造 及机器人自动化制造+天眼集群构筑,推动智能制造迈上新台阶 。同时,根据数字经济发展情况,适时引进产业数据中心为产

业互联网经济提供平台落地和数据存储服务,并依托产业数据中心招引专业机构,开展旅游花卉等特色大数据的分析和开发,助推青州旅游花卉等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2. 根据《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导意见》中明确的应用场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1) 社会治理领域。整合现有平安城市视频资源,坚持“上医治未病”工作导向,创新打造“青州市道路交通事故预防中心”, 做实“人车路”多维分析、做细“管劝改”精准治理、做优“内外联” 强力支撑,构建起“党政领导、公安主导、部门响应、群众参与” 的道路交通事故预防新格局,道路交通事故“减量控大”,真正实现事后处置向事前防范的转变。

(2) 数字经济领域。发挥自然环境优势和区位优势,特别是结合“东方花都”特色花卉优势产业,探索建设青州市花卉大数据平台,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将花卉产业的“产、学、研、供、销”等环节整合,实现产业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无缝融合,促进花卉产业向集约化、高端化、效益化发展,拓展花卉产业链条,打造特色产业经济。

3. 形成至少 1 项省级标准。

在视频监控资源共享交换领域,依托视频监控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着力解决视频监控资源权限相对集中,各部门申请使用流程繁琐,跨网段共享难等问题。依托政务外网,形成“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分级应用、安全可靠”的视频监控资源管理体系,接入政法、公安、教育、政务服务、社会资源等本地自建视频监控 资源,推动形成部门间视频监控资源共享的“申请—审批—授权—回收”全流程省级标准。

4. 引入社会资金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情况或打算。

明确由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智慧城市建设,加强对综合性、全 局性重点重大智慧项目的支撑支持力度,推动设立智慧城市建设专项资金。加强社会资本的招引,提高国有企业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参与力度,积极吸引银行及投融资金融机构参与新型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大力推动“政企合作”模式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应用,积极探索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市场化运营模式。特别是 在数字经济领域,采用与专业公司成立合资公司的形式参与带动产业发展。

5. 创新建设运营模式,提升智慧城市“造血能力”。

引进知名互联网企业,成立政府参股的合资公司,实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整体规划建设,吸引鼓励有实力的互联网企业和服务商参与项目投资和运营,创建新型智慧城市全方位应用场景,通过对各应用场景的营利性质分析,合理确定运营模式, 以政府购买服务、公众付费、政府补贴等形式为智慧城市“输血”, 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输出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经验成果和技术标准,带动青州市智慧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三、组织实施

青州市人民政府作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相应的政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通过组建工作专班等方式,形成本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合力,推动跨部门应用场景落地,确保创建任务按期完成。青州市大数据局(中心)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负责做好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工作。

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试点建设过程中的 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2022 年 10 月底前开展中期考核,2023 年10 月底前开展终期验收工作,验收通过的授予相应星级,发放奖补资金。未通过验收的予以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建设要求 的,取消星级认定,不再发放奖补资金。

本任务书作为试点中期评估和考核验收工作的依据。

 

济宁汶上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公布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21 年试点名单的通知》(数字强省办发〔2021〕3 号)精神,汶上县为山东省2021 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汶上县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通过两年的试点建设,符合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打造一批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二、主要任务

(一)规定任务

  1. 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落实数字强省建设任务,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2. 全面对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制定汶上县试点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3. 建立以汶上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召开一次启动动员会,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
  1. 将本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整体立项,提出具体项目清单。
  2. 按月报送工作进展和动态,明确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系人。
  3. 组织开展试点建设阶段性检查(自查),配合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中期考核、终期验收等工作。
  4. 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参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智慧社区建设指标》,完成规定建设任务,即可视为智慧社区。
  5. 试点终期验收时,依据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完成四星级建设任务。

(二)地方特色

汶上县将以本次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工作为契机,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总目标,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优化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出行、智慧文体等特色智慧服务;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提高服装产业、机械加工“智”造水平;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推进城镇新型基础设施集约建设,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助力“强富美高”幸福汶上建设。

1. 新型智慧城市重点建设任务

以“优政、惠民、兴业”为宗旨,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总体思路,以深化智慧应用为主线,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构建智慧产业生态体系,着力打造数字汶上一图通、一部手机“中都行”。

(1) 打造完备、集约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建设边缘数据中心和灾备系统,接入市政务云;持续提升全县电子政务外网业务承载能力,推动电子政务外网“一网多平面”优化改造;构建更加汇聚融合开放的数据资源体系和政务数据质量管理机制,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跨系统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升级视联网平台,增加高挂监控视频布点,完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点位目录信息;提升GIS(地理信息系统)服务平台能力,建立城市管理信息更新机制,绘制城市管理全要素地图;构建“安全可信、可管可控、智能运营”的安全防护体系,确保符合网络安全等保标准要求;持续推进城市核心网络关键节点扩容升级,加强 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 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民生服务。提升“爱山东”汶上分厅运营能力,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应接尽接,高频服务事项全部“ 掌上办”、“掌上查”,更好地为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移动政务服务。提升智慧公交、智慧停车等特色智慧服务,让信息化成果为全民共享,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爱山东”APP 的认可度和使用率,真正实现一部手机“中都行”。

(3) 实现更加智慧、精细的城市管理。加快推进智慧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建设,整合各级各部门指挥调度、综合运行和辅助决策类系统及相关数据资源,提供综合协调、指挥调度、应急处置、信息发布等服务。完善数字城管综合监管服务平台,整合市容秩序、市政管网、建筑能耗、垃圾分类等领域业务系统,打造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智慧城市管理体系。完善智慧镇街管理服务平台,健全城区网格化管理体制机制, 构建新型智慧社区服务体系,推动各领域公共服务向社区延伸, 提升疫情防控智慧化水平,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完善环境智能监控平台,进一步加强对大气、噪声、湿地、水源、废弃物等城市生态环境指标的实时监测,实现对重点区域的全天候、实时化、精细化环境监督管理。

2. 创新试点示范,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到 2023 年底,建成以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细化、决策支持科学化、产业经济高端化为支撑的智慧城市体系框架,城市管理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成为汶上县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城市软实力、实现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的强大支撑和重要基础。提升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出 行、智慧文体等特色智慧服务,让信息化成果为全民共享,不断 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1) 推进智慧医疗。依托济宁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动智能化公共卫生服务。在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推广应用电子健康卡, 实现群众就诊“一卡通”。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新模式,持续 推进“智慧医院”示范建设,提供网上预约诊疗服务、诊间结算、移动支付、院内导航、检查检验结果推送、门急诊病历自助打印 和查询等线上服务,推进转诊服务、远程医疗、药品配送、患者 管理等功能建设与应用,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实现临床诊 疗与患者服务的有机衔接。

(2) 提升智慧教育。依托全市统一教育资源管理平台,推进学生、教师、家长和教育管理部门等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学 校提供平安校园、校车监控、平安短信、儿童手机定位、家校通 等应用。让各级教育机构资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区域、城 乡、校际差距,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创新教学理念和 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 完善精准救助。依托全省社会救助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和市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整合部门救助资源,推进社会救助数据资源上云和信息开放共享,实现救助政策、救助对象、救助信息等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提升救助效率和精准度。推动社会救助服务向“一网通办”总门户、“爱山东济时通”APP、 “爱山东”APP 汶上分厅延伸,实现社会救助事项“网上办”“掌上办”“指尖办”,为困难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救助事项申请、办理、查询等服务。

(4) 发展数字经济。推动电商与主导产业、特色产品嫁接联姻,促进电商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数字服务、数字文创、数字贸易等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做大做强现代商贸物流业,打造现代物流发展高地。以纺织服装产业生产智能化、产品高端化、 品牌自主化为重点,加快技术装备改造升级,建设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提升精益制造水平。

(5) 建设新型智慧社区。打造安居佳苑社区、东和园社区、刘古墩社区、美和佳苑社区四个新型智慧社区,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切实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将“智慧社区” 作为“智慧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数据上云、服务下沉”为主线,深度聚焦、破解难题,依托物联网、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边缘云计算和数据共享平台,给社区管理加上大脑,构建“智慧参与以人为本”的基层治理服务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

3. 形成至少 1 项省级标准

在电子政务网络安全领域形成以安全大数据为基础,通过电子政务外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实现对网络安全、终端准入认证和网络运维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对能够引起网络态势发生变化的要素进行获取、理解、评估、呈现,结合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 形成标准化的威胁检测、分析研判、溯源取证、联动响应能力体系。节省设备成本、物理空间和运维成本,降低使用难度和提高安全运营效率,提升信息安全预警分析能力,规范安全通报流程, 形成重点区域监测、网络纵深防御、态势分析预警、安全运维督导一体化的安全防护体系。

4. 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依托国有企业引入运营商、互联网科技公司等社会资金,社会资金占比不少于 20%参与边缘数据中心建设,提供政务云、公有云、私有云租赁服务,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汇聚社区周边商家、提供便民利民服务等方式,在新型智慧社区建设方面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5. 探索长效运营机制,提升新型智慧城市“造血能力”

强化对信息化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统筹智慧应用项目原则上采用一级开发、多级使用的模式进行建设运维,避免重复建设。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建设向社会购买服务的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投资与运营,并获得合理回报。建立完善财政资金向智慧城市建设、应用和推广的财政资金保障和分级投入机制,争取省级和市级资金对试点示范项目的扶持。

三、组织实施

汶上县人民政府作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相应的政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通过组建工作专班等方式,形成本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合力,推动跨部门应用场景落地,确保创建任务按期完成。汶上县大数据局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负责做好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工作。

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试点建设过程中的 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2022 年 10 月底前开展中期考核,2023 年10 月底前开展终期验收工作,验收通过的授予相应星级,发放奖补资金。未通过验收的予以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建设要求 的,取消星级认定,不再发放奖补资金。

本任务书作为试点中期评估和考核验收工作的依据。

济宁微山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公布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21 年试点名单的通知》(数字强省办发〔2021〕3 号)精神,微山县为山东省2021 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微山县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通过两年的试点建设,符合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打造一批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二、主要任务

(一)规定任务

  1. 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落实数字强省建设任务,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2. 全面对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制定本县试点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3. 建立以微山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召开一次启动动员会,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
  1. 将微山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整体立项,提出具体项目清单。
  2. 按月报送工作进展和动态,明确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系人。
  3. 组织开展试点建设阶段性检查(自查),配合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中期考核、终期验收等工作。
  4. 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参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智慧社区建设指标》,完成规定建设任务,即可视为智慧社区。
  5. 试点终期验收时,依据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完成四星级建设任务。

(二)地方特色

微山县将抓住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机遇,围绕 “优政、惠民、兴业、强基”,有序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结合微山县地域与产业特色,重点打造智慧河湖、智慧旅游、智慧渔业、智慧港航四个特色应用,着力打造高楼乡渭河水街为北方驰名“智慧渔村”,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探索实体经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模式, 建设完成一个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体的市级数字经济园区,一个县级边缘云数据中心,一个软件产业孵化园。深化产学研合作,依托微山湖微电子产业研究院人才优势,促进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1. 聚焦重点特色领域,创新应用场景。

(1) 全域感知、智慧河湖。建设一个生态环境数据专题库, 一张生态环境全景视图,一个生态环境分析与实时监测调度中心。能全面分析南四湖自然保护区流域及 53 条汇入河流的 COD、氨氮、PH 值、总磷、总氮等污染指标的动态变化,快速捕捉污染源的异常排放行为并实时预警,通过数据分析甄别区域污染的主 要来源,实现对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测、动态监管、精准溯源、预 测预报和科学分析,推动生态环境数据整合共享,强化数据分析 和应用,用数据支撑管理,提升微山生态环境管理决策水平。着 力打造生态环境“查、测、溯、治、评”的闭环管理,搭建起“线上监控、线下联动”的全员环保新机制,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2) “智游微山湖”大数据平台。提档升级微山湖旅游区指挥调度大数据中心,建设景区全覆盖的视频监控系统、应急广播系统、无线 WiFi 系统、智能停车场系统、智能充电系统、信息发布系统、游客报警系统、车船指挥调度系统、电子票务门禁与分销系统、智能触摸查询系统、游客服务系统、电子导览系统、旅游电商系统、旅游舆情系统。围绕“从哪来”、“谁会来”、“怎么来”、“去哪玩”、“何时玩”、“玩多久”等多维度进行精准分析,提升营销效率、管理短板,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全方位提升游客服务体验,提升微山湖旅游区的文旅服务品质和品牌形象。

(3) 渔业数字化产业园。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5G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微山县渔业数字化产业园,建设一处渔业大数据中心、一张渔业物联监测网(GIS)、N 个渔业智慧应用。通过育种、生产、加工、经营、流通、交易、品牌等上下游产业链数据信息要素采集,建立健全农渔湖业从育种养殖到餐桌的全流程信息,形成渔产品生产、水源监测、质量安全检测、预测产量信息、市场行情、物联网管理等数据库,逐步完成全县 70%重点种养殖基地信息数据库,实现渔湖业“一张图”展示,促进渔业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精准化、智能化。立足于微山渔湖产业“育- 繁-推”一体化发展,建设以渔湖产业养殖为主、水禽养殖蛋类加工为辅的资源数据体系,围绕产业创新、基地建设、绿色发展、公共服务等领域用数字赋能引领驱动微山渔业产业现代化,全力打造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的省级现代渔业数字产业园,努力打造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齐鲁样板。

(4) 智慧港航。整合 AIS、CCTV、GPS 等多种船舶感知技术,建设可视化水上交通动态监测综合管理平台,实现航运管理 “一张图”。建设航道视频监控子系统,实现对港口堆场、码头前沿、洗车台、疏港道路、作业料口、东西线航道 6 类重点区域的24 小时动态监管。建设环保监测子系统,实现微山湖东西线航道水质、空气、噪声的全方位监控,基本形成港航清洁化生产新常态,实现港航污染防治实现由治标向治本、由粗放向精准,由“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的转变。建设信息发布呼叫子系统,加强与船户的直接对话和沟通,方便船户获取业务信息,提升水运经营效率。

(5) 微山湖数字经济产业园提档升级。建设完成一个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体的数字经济园区,一个县级边缘云数据中心,一个软件产业孵化园,引导数字经济企业向园区集聚,促进资源共享。积极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结合 5G、工业以太网等技术,支持重点企业开展企业网络改造,建设 2 家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区域、特定工业场景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依托微山湖微电子产业研究院人才优势, 促进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2. 创新试点示范,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1) 建设智慧渔村,探索人与大湖的和谐共处。依托数字乡村项目,以渭河水街为试点,打造山东省乃至全国以水上生活、低碳发展为亮点,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特色的水上数字乡村样板村。渭河水街先行村创建以绿色水上生态村为主线,紧扣“乡村振兴”为主题,以绿色低碳发展为主要模式,以多元参与、市场化运营、共同富裕的理念进行村庄数字化管理。紧紧围绕科技赋能为核心,结合数字化改革,讲好渭河水街水上故事,做优经营模式,持续拓宽村集体和村民增收致富渠道,真正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2) 建设县级边缘云数据中心,探索数据整合共享新模式。以《微山县政务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办法》为指导,逐步取消全县73 个未达到安全等级保护二级指标机房,把迁移至县数据中心的服务器、防火墙、网闸等设备按照性能高低进行升级改造,并 充实到政务云平台与安全态势感知平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避免资源浪费。建设国产化超融合云平台与云计算底座,并纳管 原有云平台,形成新旧平台协同计算统一管理的模式,以满足各 单位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迁移至数据中心的信息系统、新建业 务系统相关数据库与相关 API 接口逐步进行结构化处理,实现所有信息系统数据的互联互通,真正实现县级层面的数据共享, 为县级数据中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3. 探索智慧渔业发展模式,形成系列建设标准,争取形成至少 1 项省级标准。

建设微山湖渔业数字化产业大数据中心,搭建可视化农业数据展示平台,逐步建立健全标准设施渔湖业从养殖到餐桌的全流程信息,形成渔产品生产、水源监测、质量安全检测、预测产量信息、市场行情、物联网管理等数据库,逐步完成全县 70%重点养殖基地信息数据库,实现设施渔湖业“一张图”展示,促进渔业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精准化、智能化,渔业数字化领域形成 1 项省级标准。

4. 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在依法依规前提下,积极运用市场化方式,探索“政府引导+ 社会参与”的建设运营模式。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鼓励国资平台与智慧城市运营公司合作,先行垫资建设,政府以购买服务或赋予数据、行业特许经营权的方式实现资本回笼运营,吸引不少于 1500 万元社会资本参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高项目可持续运营能力。

5. 创新新型智慧城市长效运营模式,提升“造血能力”

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探索“政府引导、国资平台参与、项目企业化管理”模式,项目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共同所有,政府和企业共同参与智慧城市顶层规划设计,引导政府资源植入,项目建设与日常维护由企业负责,可有效减轻政府公共 财政的举债压力,拓宽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投 入机制。

三、组织实施

微山县人民政府作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相应的政 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通过组建工作专班等方式,形成本 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合力,推动跨部门应用场景落地,确 保创建任务按期完成。微山县大数据中心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 负责做好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工作。

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试点建设过程中的 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2022 年 10 月底前开展中期考核,2023 年10 月底前开展终期验收工作,验收通过的授予相应星级,发放奖补资金。未通过验收的予以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建设要求 的,取消星级认定,不再发放奖补资金。

本任务书作为试点中期评估和考核验收工作的依据。

济宁梁山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公布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21 年试点名单的通知》(数字强省办发〔2021〕3 号)精神,梁山县为山东省2021 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梁山县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通过两年的试点建设,符合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打造一批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二、主要任务

(一)规定任务

  1. 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落实数字强省建设任务,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2. 全面对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制定本县试点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3. 建立以梁山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城市

 

 

 

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召开一次启动动员会,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

  1. 将本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整体立项,提出具体项目清单。
  2. 按月报送工作进展和动态,明确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系人。
  3. 组织开展试点建设阶段性自查,配合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中期考核、终期验收等工作。
  4. 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参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智慧社区建设指标》,完成规定建设任务,即可视为智慧社区。
  5. 试点终期验收时,依据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完成四星级建设任务。

(二)地方特色

以建设“智慧梁山”为目标,夯实数字政府的基础,激活数据生产要素,释放数据生产力,推动数据赋能融合场景业务,聚焦优政、惠民、兴业、强基四大目标任务,基本建成集数字大脑、多元应用场景、市场化运作于一体的智慧城市运营体系,实现城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

1. 夯实数字政府的基础,激活数据生产要素

(1) 建设智慧梁山运营管理中心

以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为统一标准,以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为基础,将智慧梁山运营管理中心打造成为集智慧城市日常

 

 

 

运营、综合调度、应急指挥、产业规划、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展示 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智慧城市大脑,完善政务数据节点、GIS 共享交换平台、工业互联网等基础支撑底座建设。

(2) 建设县级大数据节点

整合全县政府部门、街道办、乡镇及社会组织的政务数据, 建设梁山县政务数据节点,同时向济宁市大数据中心申请回流数据,实现多网融合和天网工程、雪亮工程等视频资源的共享分析。推动大数据基础平台的建设,实现数据采集、治理、共享、开放。

(3) 建设数据赋能平台

以县领导及各部门单位业务人员轻松有效地使用数据进行辅助决策和业务开展为目标,以各部门单位业务需求为导向,提供经过标准化封装的信息能力、业务能力、微应用等能力服务, 为不同业务部门的用户在不交换数据的情况下提供数据核验、分析、智能计算等服务;在政务服务、办案查询、市场监督、社会治理、智慧教育等领域提供自然人分析、法人分析、上访人员分析、高新企业统计、退休老人分析等跨部门数据融合和数据赋能服务,有效避免重复建设,降低全县用数的运行成本,实现盘活数据资产、为政务数据社会开放打造坚实基础,进而促进政务数据资源在社会开放和应用领域的良性循环,释放数据红利。

2. 丰富业务场景应用,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基于梁山县政务数据节点的建设成果,结合业务部门需求,

 

 

 

开发适合梁山县的业务应用。

(1) 优政方面

智慧城管。根据市级数字城管要求建设梁山县数字城管平台, 推进梁山县“一网统管”韧性城市管理,通过应用城市管理标识二 维码,为管理对象建立唯一数字标识,并基于数字标识,重点打 造城管、商户、公众三个客户端口应用,开发生成相对应的管理 应用与服务应用,着力解决“服务管理手段单一,部门联动结合 不紧,监督评价时效不强”等问题,实现城管精管善治“一码”通 行。通过大数据打通壁垒,实现政务数据、城管数据、市场数据 等共享,构建政府数据可应用、金融数据可共享的新型数据运行 模式。

智慧水务。建设梁山智慧水务平台,对黄河流域干支流域排污口、工业企业、畜禽粪污等,全面开展全方位的信息化监测、智慧化管理,持续推进水生态环境立体监管,不断改善梁山县内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整合现有前端监测设备,在现有的水务站网基础上,集约化部署感知设备,实现一体化闸门的远程智能控制,利用物联网感知和测控终端技术,构建全面感知“一张网”, 形成多元化的智能采集体系,实现数据跨区域,跨时空的完整汇聚,为应用提供完备的可视化、空间化、实时化数据。整合农村基层防汛预警系统、县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灌区节水工程计量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等数据资源,实现与周边水库快速实

 

 

 

现信息对接,以最快、最优的方式进行防洪、灌溉等方面的联合调度,实现水资源联合调度效益的有效分配。利用成熟稳定的多维度模型对水位雨量监控、防洪预报决策、水资源调度等进行智能管理和决策,共同抓好保护,协同推进治理,促进黄河流域梁山段高质量发展。

(2) 惠民方面

智慧出行。智慧停车有效解决城市“停车难”,为畅通梁山建设提供有效支撑,助力梁山县打造全国智慧停车示范城市。推动智慧停车建设,实现全县停车位资源整合共享,结合错时停车, 推动“互联网+停车”和车位共享新业态发展。根据当前交通状况对出行车辆进行群体性交通诱导,由出行车辆根据诱导信息自主选择出行路径。整合公安、交通、城管等部门相关信息,建设全县智慧交通出行体系,建设 6000 个路面停车位和 20 个停车场。

利用已建设的 4 个试点,完成 1500 个车位建设,后续进行医院、商超、社会车位整合。

智慧教育。实现智慧校园特色学校、智慧书法教室、教育“e 平台”等项目建设,构建集教育管理、教学资源智慧校园于一体的一站式“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加强优质资源汇聚共建共享, 探索 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入融合将数字技术与校园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业务深度融合,实现智慧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智慧教学、智能治理的

 

 

 

持续创新;围绕“教、学、管、测、评、服”等六个方面,打造健康、安全、高效、创新的智慧校园。重点推进 3 所智慧校园建设, 提升“智慧教育”服务。

基层治理。在黄河新苑社区、翠屏家园社区、郝山峰社区等建设基层治理新模式试点,通过纵向畅通政府的善治指挥链,横向打造基层的共治同心圆,建设一个基层智慧治理平台,实现人 员、资源、平台深层次的融合,承接基层治理与服务的所有业务。以社会治理的指挥链将各部门单位的社会治理业务下沉到社区 基层,在同时将部门的数据赋能给智慧社区村居使用。以智慧基层的管理、服务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智慧社区。以现有智慧社区建设成果为基础,建设一个综合性的统一公共信息平台,统一数据接口,打造为居民生活缴费(燃气、水、电、物业、暖气)、在线购物、获取资讯、出行参考提供一站式的智慧社区平台。加快试点建设布局传感器、视频监控、网格员等社区信息采集终端,推广 NFC、ETC 等无感支付在门禁、停车、物业缴费、家政服务、社区医疗养老保健等领域的综合应用,提高社区数据统一感知和采集能力,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便利服务。

(3) 兴业方面

智慧产业。聚焦产业发展需求,以数字赋能提升产业核心竞

 

 

 

争力为使命,以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为路径,以优化服务流 程为抓手,以提升服务质量为目标,搭建主导产业链信息平台, 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服务,为政策导向与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同时,实现县域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智慧平台数据共享,全面 打造企业信息全方位智能监测与分析的智慧产业。

智慧金融。打造济宁市梁山县金融生态圈,实现企业金融需求(信贷、上市)与金融机构(银行)的需求互通,实现需求发布、检索平台,协助企业完成金融需求;各银行的金融政策可以供选择。响应国家政策,帮助企业共度疫情难关,打造企业服务平台,对接企业系统,收集企业数据,对接政府各部门,收集政务数据,以数据基础形成立体的企业信用评估报告和精准的企业画像,辅助金融机构评估决策,最终实现企业信用贷、数据贷、电力贷、税务贷等多种轻资产贷款方式。

(4) 强基方面

基础设施。按照济宁市梁山县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重点,依托梁山县良好的专用车产业基础,统筹 5G 网络布局,促进固定与移动网络、通信设施与公共设施融合部署,确保公共场所、工业园区、重点区域 5G 网络全覆盖,重点区域 WiFi 全覆盖。鼓励5G 技术、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应用,加强供需对接, 开展典型示范场景应用,逐步扩大推广应用领域,打造国内领先 的 5G 创新应用示范区。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和企业主

 

 

 

体作用,促进智能制造、系统集成、软件应用等领域创新资源集聚,完善各类要素支撑保障,打造 5G 产业链企业集聚区。

物联感知。建设全县统一的物联感知平台,将城市各种物联感知设备实现统一接入、状态监测和管理,实现感知数据的实时传输、分析、汇聚和共享,为济宁市梁山县智慧城市打造一个高效、便捷、安全、舒适的智慧感知平台。

视频分析平台。整合雪亮工程、天网工程、智能交通、智慧城管和智慧环保等视频监控资源,依托云计算、物联网、视频监控、大数据智能分析等先进技术,实现梁山县的特种车辆(运输车辆、渣土车及洒水车)基础信息的电子化统一管理;实现对特种车辆业务数据统一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对区域内的特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进行全程有效的监管,并及时发现和预警违规行为。

4. 创新形成至少 1 项省级标准

围绕梁山县特色产业及实际,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过程,重点针对梁山的城市管理、基层治理及产业经济等领域探索形成 1 项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省级标准。

(1) 基层社会治理领域,通过建设梁山县基层治理平台, 承接基层治理与服务的相关业务,纵向畅通政府的善治指挥链, 横向打造基层的共治同心圆。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数据服务、平安建设、基层事件处理、基层信息服务方面进行探索,总结建

 

 

 

设经验,力争形成基层治理方面的省级标准。

(2) 以梁山县专用汽车产业集群为基础,依托智慧产业项目建设,支持集群龙头企业创新专用车智慧工厂关键技术,建设 专用车工业互联网,促进生产标准化、管理智能化,力争形成工业互联网方面的相关省级标准。

5. 引入社会资金参与建设

后续将会根据建设要求,持续强化资金统筹使用和集约管理, 突出项目重点和注重实效。拓宽投融资渠道,计划政府每年投入 新型智慧城市专项预算 1000 万,吸纳社会民间资本 2000 万,逐步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导、民间资本广泛参与、金融机构支持的 建设投融资模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6. 探索新型智慧城市长效运营模式,提升“造血能力”

依托梁山县数字教育和智能汽车产业,积极探索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市场化运营模式,组织申报《梁山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专项债券,推动县城投公司与大型集成商成立智慧城市建设合资公司,吸引社会资本、技术力量、运营管理等资源投入,完善投融资机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局面。对具有一定社会效益、可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的公共服务类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和智慧社区项目,给予政策支持。

三、组织实施

梁山县人民政府作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相应的政

 

 

 

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通过组建工作专班等方式,形成本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合力,推动跨部门应用场景落地,确定创建任务按期完成。梁山县大数据局(中心)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负责做好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工作。

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试点建设过程中的业务指导和远程监督考核,2022 年 10 月底前开展中期考核,2023年 10 月底前开展终期验收工作,验收通过的授予相应星级,发放奖补资金,未通过验收的予以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建设要求的,取消星级认定,不再发放奖补资金。

本任务书作为试点中期评估和考核验收工作的依据。

 

 

 

 

 

济宁泗水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公布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21 年试点名单的通知》(数字强省办发〔2021〕3 号)精神,泗水县为山东省2021 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泗水县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通过两年的试点建设,符合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打造一批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二、主要任务

(一)规定任务

  1. 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落实数字强省建设任务,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2. 全面对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制定本县试点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3. 建立以泗水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城市

 

 

 

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召开一次启动动员会,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

  1. 将本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整体立项,提出具体项目清单。
  2. 按月报送工作进展和动态,明确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系人。
  3. 组织开展试点建设阶段性检查(自查),配合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中期考核、终期验收等工作。
  4. 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参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智慧社区建设指标》,完成规定建设任务,即可视为智慧社区。
  5. 试点终期验收时,依据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完成四星级建设任务。

(二)地方特色

深入贯彻落实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部署,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四个方面工作,打造形成泗水县“1+1+ N”的新型智慧城市架构。(即 1 个信息基础体系;1 个智慧城市运行管理平台;“N”项智慧应用,包括智慧城管、智慧政法、智慧水务、智慧文旅、智慧交通、智慧园区、智慧农业等)。

1. 打造“1+1+N”新型智慧城市

(1) “1”:一个信息基础体系。构建新型智慧城市一体化信息基础支持体系,构筑完备数据汇聚、分析、处理能力,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数据底座。构建网络融合程度高、信息传输安全、信

 

 

 

息管理处置能力强的城市网络体系。建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数据的共融共享,形成一点建设、多点支撑的新局面,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管理、交通、政务、环保等各领域。

(2) “1”:一个智慧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即打造一个智慧化信息整合平台及协同服务平台。从城市综合管理角度出发,将各类业务系统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接入,实现城市运营管理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与共享、业务应用的智慧协同,并依托于全县信息资源数据库,为城市管理提供智能决策支持。

(3) “N”:多个专项应用。推进智慧应用建设,打造全方位的智慧城市。

优政方面

(1) 智慧城管平台。以城市网络化管理为基础,在传统数字城管标准系统的基础上,建设智慧城管 AI 平台,加强执法信息和人员、案件管理,提高城市市容秩序管控能力,提高城管执法 工作水平,实现城市管理更精准高效。

(2) 视频融合发布平台。充分整合公安、环保、住建、城管、自然资源和规划、水务、政务服务等部门建设的视频图像资源,并按照分级布控原则,在公共区域监控盲区进行增补建设, 打造城市范围“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化”的视频防控体系,不断提高城市公共安全事故应急预警、预案处置能力。

(3) 社会治理网格化平台。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

 

 

 

方向,形成“小事不出社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的机 制格局,由单一业务网格转向多元化管理网格,有效提高政府治理、服务效能。

(4) 智慧文旅平台。建设“泗水县旅游监管暨智慧服务平台”,主要包含文旅综合服务平台、文旅人工智能虚拟导游、文旅电商 平台。通过整合本地旅游资源,全面覆盖本地旅游产品。通过嵌 入人工智能、智慧导航等方式,方便游客了解旅游资源信息, 并 得以迅速完成资讯获取、目的地选择、导航、购票、预定等过程, 提升游客体验,延长游客逗留时长,提振旅游消费。其中,文旅 综合服务平台整合文旅产品,提供文旅资讯,作为整个项目的基 础服务内容;人工智能虚拟导游用于与游客深度互动,建立信任 感,形成文旅 IP 形象,有利于延伸后期产业增长点;文旅电商 平台建设成为本地最具公信力的特色旅游商品销售渠道,服务于 当地扶贫工作。

(5) 基础人口库平台。整理疫情防控期间各部门上报摸排人员信息、户籍人口信息、公共卫生体检人员信息、死亡人口信息、在籍及非在籍学生信息、外出打工人员信息、医保缴纳人员信息、接种人员信息、党员人员信息等,建设全县基层人口数据 库,建立大数据比对管理信息系统,为当前及今后公共卫生、突发应急管理、自然灾害等事件突发提供大数据技术保障。

惠民方面

 

 

 

(1) “爱山东”泗水分厅建设。进一步整合泗水县政务服务数据资源,完善配套制度建设,推动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即时办理,解决市民办事难的问题。

(2) 政务服务地图平台。整合应急、卫生、供电、供水、天然气等相关部门、单位信息资源,制作“应急服务标识地图”平台, 标注主城区应急避险区域及易积水区域、县域内易积水立交道、应急救援单位、医疗救援单位、供电抢修单位、天然气抢修单位、供水抢修单位,清晰标明确切位置信息、名称、联系电话等信息。群众可在手机端点击查阅,也可直接点击需求单位拨打电话,为群众提供就近避险、救援求助和水电气维修地图等政务服务。

(3) 智慧交通平台。着重进行智慧公交、电子站牌、停车场等方面的建设,不断提高路网承载能力,缓解交通拥堵压力, 进一步提高公众出行水平。

(4)5G+VR 文旅平台。在泗水滨公园、圣源湖公园、等闲谷艺术粮仓、阅湖尚儒研学写生基地等重点景区建设 5G 基站, 实行 5G 网络全覆盖,确保景区通讯通畅;融合 VR 全景技术、实景三维技术、无人机高空摄影技术,制作泗水县旅游“一张图”, 用户在手机端地图上,动动手指玩转全域重点景区虚拟风景。

兴业方面

(1) 智慧园区平台。建设泗水经济开发区“智慧云上园区” 。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的新一代

 

 

 

信息技术,促进园区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模式和新理念,实现园区管理从管理到服务、从治理到运营、从零碎分割到协同一体的转变,全面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融合同步发展,提升园区可持续发展。

(2) 智慧农业平台。以山东海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共同探索泗水地瓜“优地优品到优质优价”的商业模式, 以“尼山鹿鸣”核心区为依托,打造数字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试点项目,引领带动更多农民、村集体、合作社和企业纳入,从一个基地带动全域现代甘薯产业大发展,建立规模优势,形成特色产品产业带。

(3) 无人机管理平台。为提高泗水县城市精准化治理能力,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购买无人机服务,探索无人机在疫情防控、智慧矿山治理、智慧环保、智慧水务、智慧应急、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加强应用,提高政府部门工作效率,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强基方面

(1) “城市大脑”建设。建设泗水县新型智慧城市大数据调度中心,开展城市安全预警、城市应急指挥等系统建设,综合管 理分析“智慧泗水”运行中产生的监控信息、事件信息、反馈信息等,与城市治理、公共安全、应急处置和惠民服务建立联动机制, 实现科学决策、智慧管控,有效提高城市综合协调管理水平和应

 

 

 

急处置能力。

(2) 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开展供水、燃气、供热等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建设,实现实时监控、设施管理、应急预警、网上 缴费等功能,从而达到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管理,确保城市基础设 施安全。

(3)5G 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信息基础设施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地位,合理统筹利用城市公共资源,以应用需求为导向,按照“政府主导、铁塔统筹、共建共享、服务社会”原则, 超前部署 5G 网络,全方位推进 5G 融合应用,加快 5G 产业升级,为加快建设数字之城、智造之城和智慧之城提供强有力支撑。2021 年底,建设 5G 基站 200 个;2022 年底,建设 5G 基站 300 个。2021 年实现党政机关、核心商圈、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高铁沿线等重点区域的 5G 网络覆盖;2022 年重点建设城区补盲、郊区弱覆盖地区及部分发达镇和行政村 5G 网络覆盖。

2. 聚焦应用场景落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1) 利用无人机提高城市精准化治理。结合无人机矩阵数 据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实现无人机作业的统一调度、分布部署、规划路径、定时作业、远程监控等功能,让搭载不同作业设备的 无人机进行协同作业,充分发挥无人机在实时监控、指挥和调度、采集数据云记录和调用等方面的优势,做到紧急事件的主动发现、精准定位和快速决策,并满足指挥中心“平急结合”的应用要求。

 

 

 

探索利用无人机开展疫情防控、矿产巡查、环保检查、森林防火、应急救援等场景应用。

(2) 建设 VR 政务云平台。开发面向政务类 VR 云平台, 存储、共享各类政务 VR 产品;开发融合 5G+VR+实景三维的 VR 政务服务地图,多角度、多形式展示地方特色;开发可办理政务 服务的 VR 全景场景应用。

3. 引入社会资金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情况

设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专项资金,形成专项财政资金引导、 多渠道资金参与的多元投资局面。发挥政府引导基金资本支持作 用,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力争社会资本投资不低于 1000 万元。制定政策保障投资企业合法权益,为社会资本提供优惠政策,形成投入有保障、建设可持续、稳定长远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体系。

4. 形成运营模式,提升智慧城市“造血能力”

对政府投资建设的公益类项目,从智慧城市建设专项资金中 列支进行建设;对有收益的运营类项目,由项目管理运营公司投资建设和运营,例如在智慧灯杆、智慧社区等方面,授予智慧城市特许经营权,以视频监控和微基站的租赁、LED 屏广告投放、物业服务等多方面实现盈利,提升智慧城市“造血能力”,实现智慧泗水长效化、可持续发展。

三、组织实施

 

 

 

泗水县人民政府作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相应的政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通过组建工作专班等方式,形成本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合力,推动跨部门应用场景落地,确保创建任务按期完成。泗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负责做好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工作。

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试点建设过程中的 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2022 年 10 月底前开展中期考核,2023 年10 月底前开展终期验收工作,验收通过的授予相应星级,发放奖补资金。未通过验收的予以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建设要求 的,取消星级认定,不再发放奖补资金。

本任务书作为试点中期评估和考核验收工作的依据。

 

 

 

 

 

济宁曲阜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公布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21 年试点名单的通知》(数字强省办发〔2021〕3 号)精神,曲阜市为山东省2021 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曲阜市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通过两年的试点建设,符合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打造一批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二、主要任务

(一)规定任务

  1. 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落实数字强省建设任务,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2. 全面对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制定本曲阜市试点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3. 建立以曲阜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城市

 

 

 

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召开一次启动动员会,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

  1. 将本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整体立项,提出具体项目清单。
  2. 按月报送工作进展和动态,明确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系人。
  3. 组织开展试点建设阶段性检查(自查),配合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中期考核、终期验收等工作。
  4. 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参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智慧社区建设指标》,完成规定建设任务,即可视为智慧社区。
  5. 试点终期验收时,依据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完成四星级建设任务。

(二)地方特色

结合智慧城市建设规律和智慧曲阜发展现状,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分 步实施、突出特色”原则,全市“一盘棋、一体化”建设,更多运用 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 重点推进智慧旅游升级,全方位提升游客服务体验,助推儒家文化与城市建设的高度融合;聚焦政务服务、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和数字经济四大目标任务,基本建成集数字底座、城市大脑、多元应用场景、市场化运作于一体的智慧城市运营体系,实现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建成数字感知、智能运行、生态宜居的智

 

 

 

慧曲阜。

1. 构建“1+1+4+N”框架,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品牌

构建“1+1+4+N”智慧曲阜总体框架:即夯实一个智慧曲阜数字底座,建设一个智慧曲阜城市运行平台,统筹推进“政务服务、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和数字经济”四类协同体系,推动智慧+N 项应用。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特色”的原则,开展建设 周期短、风险小、亮点清晰、示范性强的重点应用,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群众智慧生活需求。

(1) 夯实智慧曲阜数字底座。建设全域数字底座,为数字化转型和城市大脑提供大数据计算、视觉智能计算、物联网计算等基础服务,为全市数据资源的汇聚融合提供存储空间和分布式数据处理能力,为视频分析、图像分析、文本分析、结构化数据 分析、语音识别等领域的智能应用提供算力支撑。依托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平台,全面汇聚政务数据,按需汇聚社会数据、互 联网数据、感知数据,加强数据在政务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深度应用,实现“以用促汇”“以用促融”,形成逻辑统一的“数据湖” 和“资源池”。

(2) 建设智慧曲阜城市城市大脑。基于智慧曲阜数字底座和统一的信息基础支撑体系,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智慧曲阜运用管理中心,推进市级、镇街、社区、楼宇和楼栋三级平台五级应用,作为“横向联通部门、纵向贯通街道、社区”

 

 

 

 

的城市大脑,实现城市运行综合态势展现、日常治理协同、突发事件联动处置、政策制定科学高效,提升城市日常治理、公共服务、应急处置和发展筹划的运行管理水平。

(3) 统筹推进四类协同体系。以更好满足政府行政、群众办事、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加强各类信息系统整合融合与互联互通,形成政务服务平台、城市管理平台、社会治理平台和经济运行平台四大协同平台,加快形成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运行体系。通过布局“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出口、统一服务、统一运维”的集成管理体系,统筹城市数字化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融合政务数据、政务流程、政务应用,提升全市数字化基础支撑能力。

(4) 推动智慧+应用快速有效落地。坚持创新发展理念, 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全面赋能经济社会数字转型,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建设便企惠民的新型 智慧城市。将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AI、区块链等 新型技术充分运用到曲阜社会治理的各个方向和领域,提升推进智慧政务、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文旅、智慧农业、智慧社区、智慧停车、智慧环保、智慧应急等应用建设,推动城市治理精准科学,建设高效协同“数字政府”。

2. 聚焦应用场景落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1) 智慧文旅:推进省文化和旅游厅 “好客山东 云游齐鲁”

 

 

 

 

智慧文旅试点,建设全域“智慧文旅平台”,整合旅游上下游产业, 实现全域旅游技术赋能、流量监测及调控,塑造文旅和经济的深度融合,增强旅游景点的价值属性,实现全域数智化文旅新体验, 建成智慧化赋能文旅的“新大脑”。

(2) 数字乡村:积极探索推进“党建+六位一体”的乡村治理模式,依托阿里巴巴旗下数字乡村治理平台钉钉,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借助组织、沟通、协同、业务、生态五大在线优势,将全市所有街道、乡镇、村居以组织的形式纳入数字乡村治理平台,实现“一网通治、一网通服”,全力打造数字乡村治理“曲阜模式”。通过钉钉平台系统,组建“乡村钉”、“文明钉”、 “合作社钉”等数字管理平台,发挥数字信息技术在乡村治理中的运用,展现乡村文明建设成果,宣传强农惠农政策,提升乡村治理信息化水平,全面推进曲阜市乡村治理数字化建设。

(3) 智慧综治:坚持实体实战、共建共享,搭建“和为贵” 网格化治理信息平台,建成全市统一的大屏指挥系统,融合雪亮工程、天网工程、智能交通系统,纵向联通 12 个镇街的网格化服

务管理中心及 318 个村级中心,横向联网公安指挥中心。结合数据钻取、大数据挖掘分析、可视化图表等技术,实时掌握城市运行态势和社会治理工作情况,打造“和为贵”社会治理品牌;坚持信息化引领、网格化支撑、一体化运转,全面完善多网融合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探索区域共建、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4) 智慧社区:聚焦民意导向,坚持问计、问需、问效于民,以科技化、信息化、集约化建设为支撑,全力构建数据智能采集、管理高效有序、防范指挥有力的智慧安防小区管控平台。建设全市统一的智慧社区大数据平台,为全市智慧社区提供数据支撑,打造一个平台、一套地图、一体化管理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打通城市治理和民生服务“最后一公里”。

(5) 智慧环保:统筹全市生态环境业务资源,建设集大屏系统展示、在线监测、在线监督、在线管理、视频会议于一体的智慧环保督导调度指挥中心,实现环保数据全采集、运行监控全过程、监测分析全场景、执法帮扶全方位的环保智慧监管目标。

(6) 智慧交通:大力推进治理超载、超限“非现场执法”,建 设智能控制平台,接入“货运平台+北斗识别+ETC”三大系统,运用科技手段赋能交通管理,完善体系、科学布局、加强保障、延伸领域,拓展工作向纵深发展,全面构建起国、省、县、乡道路“一体化”治超、治限的新格局。

(7) 智慧城管:作为曲阜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加快建设完善城市运行管理平台,以城市管理案件的采集、受理、派遣、处置、结案、反馈与考核评价等为主要工作内容,开发建设 9 大核心子系统、14 个拓展子系统,完成城区主要道路实景三维图像采集和城市部件数据的普查工作,建成详实的城市部件数据库,建立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增强城市管

 

 

 

理统筹协调能力,构建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智慧城管。

(8) 电子商务:全力推进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进程,整合我市特色产品、快递物流、邮政服务体系等资源,建设 1 个市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2 个镇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站、不少于 60 个村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点,行政村电商服务覆盖率达到 70%以上,建立成熟完备的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农村商贸流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智慧物流、直播电商、社区团购等新业态, 全面提升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

3. 推进数据赋能,形成至少 1 项省级标准

以提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水平为核心,推动城市运行管理向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方向探索发展,在国家、地方、行业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市文旅融合、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在文旅融合、电子商务等领域至少形成 1 项省级标准。

  1. 推动社会资本参与,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提高国有企业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的参与力度,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和企业参与“智慧曲阜”项目建设, 激发市场活力,引入社会资本不低于 2000 万元。建立健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资金、政策保障体系,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有序 推进智慧应用建设。

 

 

 

5. 探索长效运营模式,提升新型智慧城市“造血能力”。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参与”的原则,探索国有企 业投资、社会资本和企业参与的新型智慧城市运营模式,以运营 模式为切入点,建立健全政府与企业、单位等多方参与合作的机 制,充分发挥国资公司在融资、建设、运营、维护和服务方面的 效率优势,拉动智慧城市上下游产业发展,推动曲阜新型智慧城 市建设。充分挖掘曲阜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内在“造血能力”, 在智慧综治、智慧环保等项目建设中挖掘其在信息发布、5G 应用、智能充电等方面的商业模式,探索建立长效运营机制,实现 曲阜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自我造血”。

三、组织实施

曲阜市人民政府作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相应的政 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通过组建工作专班等方式,形成新 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合力,推动跨部门应用场景落地,确保试 点建设任务按期完成。曲阜市大数据中心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 负责做好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工作。

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试点建设过程中的 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2022 年 10 月底前开展中期考核,2023 年10 月底前开展终期验收工作,验收通过的授予相应星级,发放奖补资金。未通过验收的予以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建设要求 的,取消星级认定,不再发放奖补资金。

 

 

 

本任务书作为试点中期评估和考核验收工作的依据。

 

 

 

 

 

泰安肥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公布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21 年试点名单的通知》(数字强省办发〔2021〕3 号)精神,肥城市为山东省2021 年创建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肥城市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通过两年的试点建设,符合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形成一批 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打造一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 典型案例。

二、主要任务

(一)规定任务

  1. 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落实数字强省建设任务,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2. 全面对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制定本市试点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1. 建立以肥城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城市 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召开一次启动动员会,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
  2. 将本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整体立项,提出具体项目清单。
  3. 按月报送工作进展和动态,明确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系人。
  4. 组织开展试点建设阶段性检查(自查),配合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中期考核、终期验收等工作。
  5. 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参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智慧社区建设指标》,完成规定建设任务,即可视为智慧社区。
  6. 试点终期验收时,依据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完成四星级建设任务。

(二)地方特色

充分发挥新型 ICT 技术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中的基础支撑和创新驱动作用,按照“1+2+3+N”的框架思路,打造一个新型智慧城市“数字底座”,建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和信息安全保障两套体系,围绕社会数字化治理、经济数字化转型、民生数字化服务三大领域,建设 N 项智慧应用,力争建成全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引领市。

1. 打造新型智慧城市重点应用场景

(1) 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数字底座”。统筹云计算、大数据、

 

 

 

物联网、地理信息、视频分析、融合通信等平台建设,实现集约化建设,降低新技术使用门槛和集成难度,达到技术价值最大化。通过数据治理,打通政府部门数据,实现数据实时共享,支撑业务高效决策和科学治理,实现大数据从“可用”到“好用”的转变。

(2) 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指挥中心”。打造集视频会商、协同联动、应急指挥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肥城综合指挥调度中心, 构建城市总体态势、政务服务、社会治理、生态环境等专题,提升对城市运营状态的全局感知水平,强化对城市运营的监测预警能力。形成城市运行“一张图”,为各部门提供统一的城市运行“ 底图”,满足突发事件的指挥调度、决策支持、协同会商需求,具备多部门协同联合指挥调度、专项会议辅助决策、日常城市治理事件分拨调度等功能。

(3) 建设数字党建项目。搭建市级、镇街、支部、党员四级平台,建设市级指挥中心 1 处,镇街分级指挥中心 14 处,同步

建设 616 个农村、城市社区、等基层站点,实现四级平台互联互通、一网到底。配备电脑端、手机端和智能终端“3 个应用端”, 开发数据分析、可视管理、成果展示、数字督考四大系统,实现 党建工作效率、质量“双提升”。

(4) 建设工业互联网项目。围绕特种钢铁、高端化工、高端制造等优势产业,以肥城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为依托,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为企业制定个性化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加快智

 

 

 

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技术新业态的推广应用,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实现降本提质增效。

(5) 建设数字乡村项目。以国家数字乡村试点为抓手,以乡村信息资源建库、智慧农业、绿色乡村、乡村治理、信息惠民、乡风文明六大重点农业工程为基础,建设“桃都慧农”数字平台。融合现有资源,整合开发基础应用模块。重点建设肥城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建设数字农业基地、肥城桃产业大数据中心、智慧小镇、村级综合管理平台和大户转型升级试点平台。打造重点应用场景,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提高农业产业的能级和效率,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6) 建设智慧社区项目。包含基础信息采集管理系统、社区服务系统、社区治理系统,通过对社区互联、物联感知数据精准采集,为多个“信息孤岛”提供协同合作的统一平台,建立一套高集成、高智能化的管理机制,满足统一的配置管理、数据共享、功能联动和业务优化等系统需求,对各类事件做到预知、预判、预防、预警和有效处置,全面构建社区服务与社区照顾精心便捷、社区安全与社区治理精细敏捷、社区公共卫生与疾病防护井然有序、社区环境及物业管理舒适快捷、社区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和谐凝聚的社区智慧化治理体系,形成大数据驱动、多主体协同、智能化运行的智慧社区可持续发展路径。

 

 

 

(7) 建设智慧网格化管理项目。整合共享各级各类信息资源,实时监测网格化社会治理运行状态,建立闭环式案件处置系 统,打造高效联动指挥协同体系,实现数据多元化综合应用。夯实网格化治理体系,在网格划分、责任清单、力量配置、运行机 制等方面推进标准化建设,形成多网合一、全域覆盖、多元参与、运行高效的网格化治理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网格化社会治理格局。

(8) 建设公共视频建设项目。进行重点公共区域高清视频监控和城区干路路口电子警察补点建设,实现城市重点公共区域高清视频监控和干路路口电子警察全覆盖。引入视频人工智能分析技术,解决传统视频监控只能靠人眼查看的低效率问题。通过 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对人、车、物等高效管控,有效提升应急处 置和公安办案效率。

(9) 建设政务服务提升项目。进一步梳理“一网通办”事项清单,健全动态调整机制,实行动态管理,推进“一网通办”事项标准化,加快数据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安全可信共享,强化政务服务事项网办基础支撑,实现“一窗受理·集成办”、“一件事情·一次办”、“复杂事项·视频办”、“便民服务·就近办”、“高频事 项·掌上办”、“异地需求·跨域办”,全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围绕 企业开办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进行优化提速,打造重点政务服务升级版。

 

 

 

(10) 建设智慧应急项目。按照“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的建设思路,为事前监测预警、事发接报研判、事中处置救援、事后总结评估提供信息化支撑手段。横向联动各责任部门,构建统一高效、权威的指挥调度体系,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效率; 通过资源调度、事件链预案链等模型建设,实现综合研判突发事件发展态势辅助领导决策,确保灾害发生时能够规范高效应对。

(11) 建设智慧环保项目。构建环境与社会全向互联的智慧型环保感知网络,增加物联网检测终端提升监测点位的覆盖率, 提高对空气、水、噪声、固体废弃物等环境要素及污染源全面感知和实时监控能力,实现环境监测监控的现代化和智能化。通过环保告警系统,实时获取污染源数据、定位污染源位置和督促有关单位及时整改。

(12) 建设智慧自然资源项目。实现核心业务流程融合再造,打造图文一体场景化、无纸化办公体验,全面提升业务效率。建设全时段动态监管系统,创新自然资源动态巡查监管工作方式,及时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制止查处,有效防范和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建设自然资源“一张图”,对全市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状况、舆论热点等进行及时分析,准确掌握自然资源运行状况 ,促进自然资源决策科学化、监管精准化、服务便利化。

(13) 建设智慧交通项目。高标准建设“城市公共场所及设施导识系统”“道路交通标识系统”,构建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

 

 

 

备感知体系。完善违章监控系统,实现城市主次干道、背街小巷违章抓拍全覆盖。开发“动态交通信号智能化系统”,提升通行效率,基本消除高峰时段、拥堵路段的交通梗阻现象。建设智慧站牌、一体化候车厅,方便市民出行。整合停车资源,开发智能应用,实现资源统筹利用和信息精准推送,方便居民停车,解决乱 停违停问题。

(14) 建设智慧医疗项目。完善全市健康信息服务平台, 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建立授权共享的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建设医疗健康个性化管理和服务大数据应用体系。

(15) 建设智慧教育项目。完善网上巡课、教师发展、学生发展、校园安全“四大系统”,建设高速教育专网,建立教育资 源共享机制,构建信息化教育新生态。以大数据、人工智能、5G 技术、物联网为基础建设智慧校园,大力提升教育信息化融合能力和治理水平。

2. 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特色亮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

 

围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打牢数据服务基石;推动城市数

 

字化治理,构建新格局;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催生新动能;推 动民生数字化服务,创造新模式”,推动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社会治理、政务服务、乡村振兴各领域各行业深度 融合,在“十个一”方面实现突破,即完成一个总体设计规划,搭

 

 

 

建一个“数字底座”平台,建设一个城市运行指挥中心,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引进一批高级领军人才,开发一批专业数字应用 场景,打造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一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形成一批数字转型先进经验,建立一套成熟的市场化项目化运作机制,形成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数字经济生态体系,建设引领全省、示范全国的标杆样板,打造“党建统领,坚持正确方向;实事求是,突出顶层设计;整合资源,强化统筹推进;先急后缓,采取分步实施”的县域数字化转型“肥城模式”。

3. 创新新型智慧城市项目投入方式,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参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坚持项目化、市场化运作,成立国有独资的数字科技公司, 作为项目的实施主体,整体立项,统筹实施。鼓励国企投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鼓励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大数据服务,充分发挥市场机构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整合利用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大数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形成财政资金引导、多渠道资金参与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格局。吸引不少于 3 亿元的社会资本投入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来。

4. 形成至少 1 项省级标准

以提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水平为核心,围绕肥城特色和做法, 聚焦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工业互联网、数字乡村、智慧产业

 

 

 

发展等领域,总结固化建设经验,至少形成 1 项省级标准。

5. 创新新型智慧城市市场运营机制,提升“造血能力”

引进华为行业领先生态伙伴,发挥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共同探索新型智慧城市运营模式。切实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挖掘数据这一生产要素的贡献价值,引导企业增强利用数据资产提升生产效率的能力,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在可运营领域和项目上,采取整体运营、适度收益的市场化运营管理模式, 依据运营公司能力,采取独资、合作或服务外包等方式进行建设, 推动运营公司自我壮大、滚动发展,不断拓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果。

三、组织实施

肥城市人民政府作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相应的政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通过组建工作专班等方式,形成本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合力,推动跨部门应用场景落地,确保创建任务按期完成。肥城市大数据局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 负责做好组织协调,推进工作落实。

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试点建设过程中的 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2022 年 10 月底前开展中期考核,2023 年10 月底前开展终期验收工作,验收通过的授予相应星级,发放奖补资金。未通过验收的予以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建设要求 的,取消星级认定,不再发放奖补资金。

 

 

 

本任务书作为试点中期评估和考核验收工作的依据。

 

 

 

 

 

泰安东平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公布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21 年试点名单的通知》(数字强省办发〔2021〕3 号)精神,东平县为山东省2021 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东平县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通过两年的试点建设,符合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打造一批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二、主要任务

(一)规定任务

  1. 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落实数字强省建设任务,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2. 全面对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制定本县试点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3. 建立以东平县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

 

 

 

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召开一次启动动员会,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

  1. 将本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整体立项,提出具体项目清单。
  2. 按月报送工作进展和动态,明确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系人。
  3. 组织开展试点建设阶段性检查(自查),配合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中期考核、终期验收等工作。
  4. 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参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智慧社区建设指标》,完成规定建设任务,即可视为智慧社区。
  5. 试点终期验收时,依据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完成四星级建设任务。

(二)地方特色

东平县将以群众需求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保障民生,推动民生改善和政府服务模式创新,增强综合服务能力。以政务数据汇集、融合、共享为核心,彰显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驱动作用,加强政府引导、统筹规划和统一部署, 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信息化建设资源,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实行以点带面、分类推进,推动形成结构清晰、体系完备、标准统一、操作性强、便于迭代的智慧城市架构体系。

1. 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梳理重点建设任务,提 出本地智慧城市创建品牌

 

 

 

(1) 推进政务云平台体系建设。构建县级政务云平台,向上对接泰安市政务云,横向整合各部门数据中心,形成“物理分散、逻辑一体”的架构,统一运营运维。原则上各部门不再新建或扩建云平台、数据中心、数据机房等信息数据基础设施,已建 非涉密信息系统逐步迁移上云,新建非涉密信息业务系统依托政务云平台进行集约化建设部署。

(2) 完善数据资源体系。健全我县数据资源目录体系,统筹推进数据汇聚。强化基础数据库建设,完善人口、法人、宏观 经济、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社会信息、公共服务资源等公共基 础数据库,逐步整合形成各领域主题数据库。建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向上对接省、市统一共享交换平台,横向对接各部门本级自建信息系统、公共服务机构、社会服务机构信息系统,推动政 务、公共服务及社会数据逐步汇集。建立健全“按需共享、统一流转、随时调用”数据共享机制,坚持“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各部门提供自建信息系统数据接口,确保非涉密政务数据按标准规范全部接入本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探索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管理制度,研究建立公共数据开放制度,明确数据提供和 管理维护责任,建立数据全周期的管理治理机制。

(3) 推进“城市大脑”平台建设。建设“3+N”的“城市大脑” 工程体系,“4”即一个城市云计算数据中心、一个城市大脑创新运营指挥中心、一个城市大脑数字中台(包含“大数据管理平台”“ 智

 

 

 

慧中枢”“业务中台”)、“N”即是 N 个专项智慧应用场景及智慧应用工程组成的综合体系。为智慧应用场景和信息化系统提供数据支撑、业务支撑和人工智能能力支撑,提升政府管理能力,解决城市治理突出问题,达到智能化、集约化、人性化,实现治理模式的突破;更精准地向企业和个人提供随时随地的服务,使城市的公共服务更加高效,公共资源更加节约,实现服务模式的突破。

(4) 建设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和展示体验中心。构建我县“城市大脑”运行管理中心,通过汇聚、分析和赋能,推动数据在城 市运行监测、应急联动、资源调配、智能决策等领域的应用,提供城市运行全景透视图,逐步整合各单位指挥中心功能,构建城市运行管理的“中枢”,实现“一屏全观”“一网统管”。建设智慧城 市展示体验中心,全方位地展示东平智慧城市建设应用的新技术、取得的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各个感观层 面让参观者亲身体验“智慧城市”的便捷性、先进性、创造性。

2. 创新示范,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1) 建立“智慧城管”平台。构建城市数字化管理、闭环式管理、精细化管理和动态实时管理体系,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自动识别能力,实现暴露垃圾、店外经营、违规户外广告、乱堆物堆料、沿街晾挂、非机动车乱停放等城市违法行为自动识别、定位、通知,已处理场景的自动对比、归档等,通过三维地

 

 

 

图全面直观的展示城市治理存在的问题,利用大数据分析为城市管理者辅助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大幅提升我县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2) 开发“智慧交通”应用。全面整合交通行业信息资源,建成交通行业数据资源中心,解决行业发展数据瓶颈;建设形成一 体化智慧交通应用群,融合实现全县交通运输综合监管、交通智 能辅助决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行业管理精细覆盖、公众出行 主动服务、智能综合执法等多个功能;建设形成相关支撑保障体 系,即为实现智慧建设与运营的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应用支撑。提 升交通运行智能化管控水平,加快互联网数据和城市路口信号控 制系统双向互通,实行交通控制随流量柔性调节。加快完善停车 诱导系统和停车智能收费系统建设,推进停车泊位共享平台建设。坚持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3) 建设“智慧社区”。构建社区信息采集、研判、沟通、共享、决策为一体的智慧化治理平台,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 公安机关主导,社会协同治理,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信息化社区维稳治理体系。利用各方面的优势资源对社区各类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的预防、处理,营造良好的社区治理工作环境。充分利用城市大脑的云计算能力,结合人脸识别、抓拍,楼宇监控、电子猫眼,智能报警、智能定位等设施设备,智能识别、预警社区安全相关事件,以试点方式建设智慧平安社区,开创信息化背景下

 

 

 

社区治理工作的新局面。

(4) 狠抓“智慧东平湖”。建设全方位、立体化的水质监测体系,通过无人机水面巡航、浮标式水质自动监测、岸边式水质监测、河道水采样在线监测等多种方式,实现东平湖水质全时性掌握,对污染排放、非法捕捞、违规养殖等破坏东平湖水域生态的行为进行精准打击。

(5) 推动“智慧健康”服务基层群众。深化医疗资源联合联动,提高医疗资源的效率效能,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平台应用,不断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药品供应、综合管理、健康服务、卫生应急、行业管理等系统功能。提供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服务,支持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业务,推进“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推动构建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更加公平可及。

(6) 建设“智慧园区”。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地理 GIS、BIM 等技术为重点,构建具备感知、计算、分析、决策一体化的智慧园区平台。为园区提供更安全的园区环境、更智慧的公共服务、更智能的运营管理、更科学的规划决策。降低园区运营成本,提高园区管理综合效能,实现园区经济可持续 发展和产业价值链提升。

(7) 推进产业数字化。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传统制造向“智”造转变。加速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加快推进“企

 

 

 

业上云”行动计划,组织云平台及云应用服务商为重点行业和企业提供“上云”诊断,推动企业数据向“云”端迁移,推进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加快智能制造升级步伐,推广工业机器人应用,培育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助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支持传统商贸实体企业电商化、数字化改造升级。

(8) 打造“智慧旅游”品牌。围绕东平湖风景区建设全域智慧旅游平台,深入挖掘旅游文化资源,改善旅游服务品质,提升游客体验感。以可视化系统、平台化管理,提升管理效能。以“互联网+”的运营思维,更好地推广旅游产品,提升经济效益。从旅 游服务、政府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打造城市旅游品牌,主要建 设旅游大数据分析平台和综合旅游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改善运营策略,借助旅游服务平台提升服务质量。

3. 形成至少 1 项省级标准

以提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水平为核心,推动城市运行管理、基层治理、东平湖生态环境保护向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方向探索发展,在国家、地方、行业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县智慧城市建设,围绕城市管理、社区治理、生态保护等方面开展新型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建设,至少形成 1 项省级标准。

4. 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参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通过新型智慧城市产城融合项目等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并

 

 

 

充分利用这部分资金进行新型智慧城市项目建设。东平县将创新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建立财政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将通过特许经营、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或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新型智慧城市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提高项目可持续运营能力。吸引不少于 2 亿元的社会资本投入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来。

5. 探索新型智慧城市长效运营机制,提升“造血能力”

遵循“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发展原则,采取“政府监管、企业运营、管运分离”模式,运用市场化、专业化手段, 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建立“谁投资谁受益”的利益分配机制,形成投入有保障、建设可持续的新型智慧城市投融资体系,实现智慧城市建设持续发展,有效运营。

三、组织实施

东平县人民政府作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相应的政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通过组建工作专班等方式,形成本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合力,推动跨部门应用场景落地,确保创建任务按期完成。东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东平县大数据局) 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负责做好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工作。

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试点建设过程中的 业务指导工作,2022 年 10 月底前开展中期考核,2023 年 10 月底前开展终期验收工作,验收通过的授予相应星级,发放奖补资

 

 

 

金。未通过验收的予以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建设要求的, 取消星级认定,不再发放奖补资金。

本任务书作为试点中期评估和考核验收工作的依据。

 

 

 

 

 

日照岚山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公布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21 年试点名单的通知》(数字强省办发〔2021〕3 号)精神,岚山区为山东省2021 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岚山区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通过两年的试点建设,符合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打造一批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二、主要任务

(一)规定任务

  1. 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数字强省建设任务,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各项任务落 实。
  2. 全面对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制定本区试点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3. 建立以岚山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城市

 

 

 

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召开一次动员会,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

  1. 将本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整体立项,提出具体项目清单。
  2. 按月报送工作进展和动态,明确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系人。
  3. 组织开展试点建设阶段性检查(自查),配合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中期考核、终期验收等工作。
  4. 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参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智慧社区建设指标》,完成规定建设任务,即可视为智慧社区。
  5. 试点终期验收时,依据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完成四星级建设任务。

(二)地方特色

岚山区以省级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为抓手,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建设目标,构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框架: 夯实一个数字基础设施底座,强化一个智慧中枢平台,统筹推进“政务服务、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和数字经济”四类协同。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特色”的原则,以建设周期短、亮点清晰、示范性强的重点应用为突破口,注重发挥岚山本地特色,重点在交通、物流、港口等产业上发力,促进物流产业发展、缓解交通压力,化解临港产业发展和城市交通管理的矛盾,打造山东省区县级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标杆。

1. 新型智慧城市重点建设任务

 

 

 

结合岚山区发展现状和城市特色,聚焦城市发展和民生迫切需求,以解决城市治理痛点、难点、堵点为主攻方向,依托日照城市大脑建设岚山城市大脑,夯实数字岚山基础设施底座,统筹推进政务服务、城市管理、社会治理、产业发展四类协同。打造应急、交通、物流、农业、旅游等领域应用场景,建设以城市大脑为载体的风险态势全感知、辅助决策全智能、个性需求全响应的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建成数据统管、平台统一、系统集成的城市指挥中枢。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特色的原则,以开展建设周期短、风险小、亮点清晰、示范性强的重点应用为突破口,满足人民群众智慧生活需求,打造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区县级标杆。

(1) 推动“爱山东”APP 岚山分厅建设。做好区县独立运营试点工作,深挖本地化特色便民利企服务,加强与有关部门、机构联动,探索惠企服务、智慧出行、便民缴费等应用场景。全面推进电子证照应用,实现电子身份证、电子营业执照等在政务服务、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领域“亮证即用”。提升分厅服务满意度,优化流程、疏解堵点,不断提升企业群众办事的便利化水平和对“爱山东”的认可度、信任度,推动各领域服务向社区延伸, 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场景、一站式综合服务。

(2) 推进智慧教育建设。加快推进智慧校园,以岚山教育云为支撑平台,融合智慧校园、智慧课堂、智慧终端建设,完善

 

 

 

基础环境建设。加强岚山区教育城域网基础网络建设,逐步推进无线网络全覆盖,健全用户网络管理机制,实现无线和有线网络接入统一认证。打造智慧教室,提升全区中小学班级多媒体配备 水平,配备大屏幕互动液晶一体机。积极探究智慧课堂建构新模式,推进教与学方式和学生评价方式转变。推进教育云平台数字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本地优质中小学数字课程资源。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建设人工智能教室。继续推进智能录播系统及校园电视台建设,完善智能校园安防系统和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校园智慧管理系统。2022 年底前,智慧校园覆盖率达到 80%以上。

(3) 构建公共安全智慧化治理。继续推行智慧警务和智慧安防社区建设,加强人脸识别、视频结构化、空间地理信息等技术在社会治安领域的应用,实现感知数据“一网通”、警务运行“一键通”。推进智能感知、视频大数据等平台建设,构建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和数字化应急指挥体系。强化政法、社会治安、视频等数据资源智能研判,提升公共安全事件监测预警、侦查破案、治安防控、社会治理、反恐维稳等能力。

(4) 构建智慧文旅新业态。以全域旅游为指引,建设岚山区智慧文旅分平台,运用各类软硬件设备整合重点 A 级景区、公共文化场馆、城市书房等基础数据,到 2023 年实现重点文旅场所的实时监控和人流量数据采集监测覆盖率达到 100%,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为企业经营提供优质信息,为公众文旅生活

 

 

 

提供精准服务。

(5) 推进“智慧交通”“农村网超”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交通运输”“互联网+高效物流”,促进多式联运信息互联互通。推动交通运输大数据开放共享,加快纵向和横向统一的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设,推动开展交通大数据产业化应用,推进综合交通统计信息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升级改造“农村网超物流村村通”平台, 整合现有乡村物流配送体系,实现从乡村到城区、从商品到餐桌的城域快捷“网上超市”。深入应用“O2O”模式,整合农村电商线上服务,着力构建现代化城乡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产、运、销一体化农村物流服务,畅通农产品产销衔接机制,搭建客货邮信同网、资源共享的城乡一体化服务体系。

(6) 优化升级智慧城管平台。整合优化智慧城管建设成果,提升物联传感、智能预测在市容秩序监管、市政管网管理、建筑施工监管、路灯控制等领域的应用,扩大供水、供暖、供气、环卫、排水、污水处理等公用产品和公共服务在线监测覆盖范围和监测指标,对接地下管线系统、物联网平台,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管理数据库,强化数据资源的共享联动,高效解决城市运行中的各类问题和薄弱环节。

(7) 推进智慧社区(村居)建设。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光纤宽带网络、5G 网络接入能力,部署传感终端、智能照明设备、智能门禁等设施。搭建集社区居务、便民服务、公共服

 

 

 

务、公益扶助和商业服务等于一体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通过手机、自助终端、服务热线等渠道,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政务、事务、商业服务。

(8) 推进医共体平台建设。优化智慧医疗服务,完善全民健 康信息平台,加快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医学影像信息共享、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不断提升区人民医院医疗智慧服务水平,争创智慧服务达到 1 级。

2. 创新试点示范,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1) 建设智慧政务大厅。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完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优化服务流程,强化业务协同,坚持群众需求导向,实现“网上办”“秒批秒办”。打造智慧化政务服务大厅,建设“一站式”审批服务大厅,全面提升企业群众办事的便捷度、体验度和满意度,助力构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群众获得感强”的一流营商环境。

(2) 建设智慧渔港和渔业渔船监管一体化平台。为全区所有在册渔船安装北斗定位终端,为重点渔船安装卫星宽带和 AI 视频监控系统,在渔港出海口安装星光智能识别云台摄像机,在渔港内安装人脸识别设备,划定电子围栏,提升渔港感知和调度能力;推进船岸一体化数据融合,对一船多斗、船斗分离、违规 进港等违规行为进行甄别;建设岚山渔业数据库,强化数据共享应用,实现平台和数据联动,提升渔船和渔港安全管控一体化水

 

 

 

平,确保渔业安全生产秩序稳定。

(3) 优化应急综合管理平台。整合防汛抗旱、森林防火、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等业务系统,推动各类信息资源融合,为监测预警、会商研判、指挥决策和应急救援提供服务。采用图像结 构化+行为分析技术,针对重点岗位人员的行为及重要设备进行分析、感知,将数据感知网络延伸至各重点领域企业,实现主动 监管与实时监测,加快数据感知网络在各场景应用。

(4) 提升水库、河道管理水平。建设河道雨量水位站,实时监测重点河道水位流量信息;完善视频监控,实时监测水利工 程状况;新建水库电子水尺、雨量监测等,建立全区降雨量、中 型水库、重点河道等对象数据的采集分析体系,对防汛抗旱情况 及时预警、科学调度,实现智慧巡河、智能管护。

3. 探索形成至少 1 项省级标准

以提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水平为核心,推动城市运行管理向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国家、地方、行业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区智慧城市建设,围绕政务服务、城市管理、智慧交通、智慧农业、智慧社区等方面开展新型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建设,至少形成 1 项省级标准。

4. 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参与

设立岚山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专项资金,形成专项财政资金引导、多渠道资金参与的多元投资局面。发挥政府引导基金资本

 

 

 

支持作用,鼓励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投资智慧城市项目,吸引、激励社会资本进入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由区属国有企业和浪潮公司成立新型智慧城市运营公司,引入社会资金不少于 1000 万元。制定政策保障投资企业合法权益,为社会资本提供政策优惠,形成投入有保障、建设可持续、稳定长远的新型智慧城市投融资体系。

5. 创新建设运营模式,提升智慧城市“造血能力”

建立健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资金保障体系,积极探索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市场化运营模式,完善投融资机制,充分利用市场化、专业化手段加快建设。通过强强联合,聚集互联网平台、投融资平台、大型信息化领军企业等资本、技术优势,组建专业化公司,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依法依规参与政府投资的信息化项目建设运维、大数据产业发展、“双招双引”等工作,实现人才、技术、园区、资本等要素的良性互动,带动产业创新、集聚、快速发展,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长期运营提供有力支撑。

三、组织实施

岚山区人民政府作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相应的政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通过组建工作专班等方式,形成本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合力,推动跨部门应用场景落地,确保创建任务按期完成。岚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负责做好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工作。

 

 

 

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试点建设过程中的 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2022 年 10 月底前开展中期考核,2023 年10 月底前开展终期验收工作,验收通过的,授予相应星级,发放奖补资金。未通过验收的,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建设要求的,取消星级认定,不再发放奖补资金。

本任务书作为试点中期评估和考核验收工作的依据。

 

 

 

 

 

临沂莒南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公布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21 年试点及名单的通知》(数字强省办发〔2021〕3 号)精神,莒南县为山东省2021 年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莒南县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通过两年的试点建设,符合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打造一批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二、主要任务

(一)规定任务

  1. 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落实数字强省建设任务,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2. 全面对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制定本县试点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3. 建立以莒南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城市

 

 

 

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召开一次启动动员会,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

  1. 将本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整体立项,提出具体项目清单。
  2. 按月报送工作进展和动态,明确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系人。
  3. 组织开展试点建设阶段性检查(自查),配合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中期考核、终期验收等工作。
  4. 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参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智慧社区建设指标》,完成规定建设任务,即可视为智慧社区。
  5. 试点终期验收时,依据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完成四星级建设任务。

(二)地方特色

莒南县坚持全县“一盘棋”“一体化”建设原则,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构建从基础支撑到平台应用的“123+N”智慧莒南建设体系,即“1 个城市大脑、2 套城市神经系统、3 个骨架平台、N 处智慧场景应用”。按照“五个一”总体目标思路和“123+N” 建设体系架构,重点推进五大工程建设。到 2022 年,完成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创建工作,城区基础设施更加智能,城市管 理更加精细,民生服务更加便捷,产业体系更加优化,发展机制更加完善,基本实现“五个一”发展目标,打造“智汇莒南•扬帆滨海”品牌。

 

 

 

1. 创新智慧应用,打造“智汇莒南•扬帆滨海”品牌。

(1) 建设县智慧城市管理中心。打造集运行管理、决策指挥、交流展示为一体的智慧城市管理中心。依托大数据平台,建设集感知、联接、计算、应用为一体的智慧莒南“城市大脑”。通过部署可视化大屏展示系统、多功能视频会商系统、大屏应用管理系统等,依托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接入全县各领域数据、视频、系统、热线服务电话等实时共享信息,对各领域实时监测和预警预测,加以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演示,实现城市运行管理实况实时更新、多维展现,有效提升城市运行监控预警、应急响应和跨领域协同能力,打造可掌控城市运行全局、集中调度指挥的领导决策“智慧驾驶舱”。

(2) 推进数据汇聚共享开放。强化政务数据资源统筹管理, 建立数据共建共享的管理机制,在与国家、省、市级标准规范相符的基础上,探索制定和完善全县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应用推广、信息共享、数据交换、资源质量控制和运行管理各环节的流程架构、跨系统信息协同等方面的标准规范。

(3) 完善城市视频网联平台。强化全县公共视频监控资源集约化建设、统筹管理和共享应用,对重点公共区域、行业领域重要部位增加新建、改建高清摄像机数量。构建“四网合一”体系架构,联通电子政务外网、互联网、视频专网和公安信息网,实现四网视频监控统一整合。建设全县统一的视频网联平台,拓展

 

 

 

综治信息管理平台、城市管理、校园安全、城市防汛、公共安全大数据分析等创新应用。

(4) 加快城市网络升级。提高电子政务外网公共服务域和城域网出口带宽,优化光宽带网络接入能力和品质,提供千兆级接入服务能力,实现“光纤入户、千兆示范”引领;推进 4G 网络全县域深度覆盖;推进 5G 网络建设和商用进程,打造面向 5G 技术的信息消费、智能制造和智慧城市示范区;推进互联网、电子政务网络协调发展;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部署和窄带物联网技术(NB-IoT)应用;推动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规模部署。

(5) 建设全域水利工程监督管理体系。围绕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工程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汛抗旱等业务需求,统筹采集感知、网络通信、数据资源、应用支撑、业务应用、性能和安全等建设工作,整合现有小型水库巡检平台,山洪灾害平台、水库雨量水位自动化观测平台、河湖长制平台、大中型水库渗流自动化监测平台等信息平台功能,搭建涵盖水利工程安全运行视频监控,水文信息自动化监测、上报,防汛抗旱调度,水质监测预警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域水利工程综合管理平台。

(6) 推进智慧教育建设。以国家、省、市“互联网+教育”云

平台建设为基础,参照《山东省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2019- 2022)》(鲁教科发﹝2019﹞1 号)有关要求。通过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结合教育城域网升级改造基础设施、智慧校园

 

 

 

建设,构建涵盖核心应用的教育云平台,逐步扩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覆盖面,推动“智慧校园”创新发展、特色发展、持续发展, 规范引领全县教育信息化发展,以教育信息化变革教育方式、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7) 加强智慧社区建设。建设智慧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整合社区现有服务资源,搭建物业管理、意见反馈和在线交流系统, 提升社区治理和小区管理现代化、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智能化水平。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企业、社区居民共同参与智慧社区建设、管理和运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探索低成本、高实效的智慧社区发展模式,实现“以智慧政务提高办事效率,以智慧民生改善人民生活,以智慧家庭打造智能生活, 以智慧小区提升社区品质”的目标。

(8)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着力推动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两化融合对标贯标、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培育、企业上云”等智能制造专项行动,提速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集聚,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突 破进展。鼓励企业加大创新力度,建设与大数据等相关的重点实 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研发机构以及推广应用平台,培育一批智能产业及智能化应用基地。

2. 探索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1) 建设生态环境监控平台。统筹做好智慧生态环境系统

 

 

 

建设应用工作,为环评质量监测、环境综合决策、污染投诉处理、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提供监管手段和平台支撑。完善各类监测站点布局,推广无人机侦测、激光雷达监测、城市移动空气监测等应用,实现感应器和装备在各种环境监控对象(物体)中的嵌入, 实现对重点污染源、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等的自动化、智能化监测;依托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推进生态环 境监测相关数据共享;建设生态环境大数据分析系统,深入开展污染源头追溯和演变趋势分析,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趋势分析和预警能力,打造绿色生态宜居城市。

(2) 构建集约化非诉讼纠纷化解新机制。将司法行政业务职能架构在智能化、网络化的“非诉在线-莒南县群众诉求”手机 微信平台,实现“统一立案、两端受理、三大端口”的智慧化融合。 打造以 11 个案件类别、16 个镇街、30 多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机构为基础的人民调解统一立案系统,全面统管村镇及各区域性调解组织的业务工作;开启线上线下两端受理新模式,确保案件在平台内统一流转、办理、反馈,实现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结果零投诉;构建“诉求申请”“办理机构”“法律服务”三大端口,深入推进流程再造,确保全县广大群众反映问题不出门,调解纠纷不出村,不断优化服务水平。

3. 形成至少 1 项省级标准

以提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水平为核心,推动城市运行管理向

 

 

 

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方向探索发展,在国家、地方、行业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县智慧城市建设,围绕城市运行、城市管理、环保监测等方面开展新型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建设,至少形成 1 项省级标准。

4. 引入社会资金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情况

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营、多方协作”原则,莒南县人民政府指定所属国有企业莒南县财金集团与浪潮集团成 立莒南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公司,全面负责我县智慧城市建 设的投资、融资、建设、运营、运维和咨询服务等。合资公司注册资本金 1000 万元,其中浪潮集团持股 60%,财金集团持股 40%。

5. 探索形成有效运营模式,提升智慧城市“造血能力”

通过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赋能城市管理、经济发展、民生服务。通过赋能体系建设,开放通用服务,建立信息化服务的生态厂商体系,实现供需双方服务对接,促进莒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探索莒南智慧城市赋能新模式。对于为社会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非营利性投资项目,需要加大财政资金对该类项目支持的倾斜力度,并通过信贷资金、信托融资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对于准经营性和营利性的项目,积极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通过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

三、组织实施

莒南县人民政府作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相应的政

 

 

 

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通过组建工作专班等方式,形成本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合力,推动跨部门应用场景落地,确保创建任务按期完成。莒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莒南县大数据局) 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负责做好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工作。

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试点建设过程中的 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2022 年 10 月底前开展中期评估,2023 年10 月底前开展终期验收工作,验收通过的授予相应星级,发放奖补资金。未通过验收的予以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建设要求 的,取消星级认定,不再发放奖补资金。

本任务书作为试点中期评估和考核验收工作的依据。

 

 

 

 

 

临沂费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公布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21 年试点名单

的通知》(数字强省办发〔2021〕3 号)精神,费县为山东省 2021

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费县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通过两年的试点建设,符合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打造一批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二、主要任务

(一)规定任务

  1. 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落实数字强省建设任务,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2. 全面对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制定本县试点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3. 建立以费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城市建

 

 

 

设统筹推进机制,召开一次启动动员会,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

  1. 将本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整体立项,提出具体项目清单。
  2. 按月报送工作进展和动态,明确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系人。
  3. 组织开展试点建设阶段性检查(自查),配合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中期考核、终期验收等工作。
  4. 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参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智慧社区建设指标》,完成规定建设任务,即可视为智慧社区。
  5. 试点终期验收时,依据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完成四星级建设任务。

(二)地方特色

费县坚持树品牌、创特色、建示范的原则,在充分利用现有数据资源基础上,整合各项业务系统,构建“1 中心+1 平台+N 应用”的智慧城市体系。“1 中心”指费县智慧城市数据中心,是智慧城市的大脑和中枢;“1 平台”指费县智慧城市指挥调度平台,实时可视化展示城市运营中心各个领域的数据,实时掌握城市运行情况,实现治理精准化、智能化;“N 应用”指基于统一支撑体系和城市数据中心,着力打造“智慧费县、平安费县、生态费县、美丽费县、幸福费县”系列应用。到 2022 年,完成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创建工作,实现大数据在多种场景中的建设应用,树立“数智费县·云汇蒙山”智慧城市新品牌。

 

 

 

1. 统筹兼顾,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品牌

(1) 构筑支撑平台。通过建设数据资源中心,统筹推动数据信息资源管理与共享协同,实现全县各类数据统一存储、统一标准、统一接口对外提供服务,为各项管理与服务业务的开展提 供统一数据支撑。以数据开放共享和融合利用为核心,构建视频网联平台、可视化平台等支撑平台,对各类信息资源调度管理和服务化封装实现功能整合,打造开放、安全的城市信息综合集成环境,为全面落地智慧应用提供通用功能服务。

(2) 建设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打造集城市运行态势监测、综合管理、事件调度、应急指挥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实现城市管理业务分散数据的统一汇聚,进一步激发数据的活力与价值,挖掘隐藏在底层庞杂数据背后的城市脉络,为城市的“无形”智慧提供“有形”的呈现,帮助政府全面认识宏观城市形态和趋势,让政府管理者认识到城市智慧化建设对城市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和改变,让参观者切身感受到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给生活带来的智能与便利。

(3) 打造 N 个专题应用。结合费县实际,以城市运行综合指挥为载体,以“数智费县、平安费县、生态费县、美丽费县、幸福费县”系列专题应用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底座,全面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发展战略深度融合,实现社会治理精细化、智

 

 

 

能化、现代化。

2. 聚焦发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1) 搭建木业产业平台。木业产业为费县支柱和特色产业,费县探沂镇为全国木业特色小镇,结合数字化进程和智慧城市建设,搭建木业产业数字化服务平台,发挥木业产业特色,形成链式规范发展,提升智能化数字化水平,为木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数字支撑。

(2) 建设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整合应急、消防、政法、自然灾害防治等应急信息资源,利用云计算、大数据、融合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发挥救援指挥神经 中枢和信息中心作用,实现上传下达、综合汇聚、协同会商、专题研判、指挥调度、信息发布、预案管理、应急资源管理。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指挥体系,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3) 探索医疗改革。建设全县人口健康信息化平台,打造 费县健康数据中心,实现县域内各级医疗机构的高度互联互通, 在智慧健康平台基础上,构建县域内全人群全周期的信息化体系, 实现不同业务之间、不同机构之间、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高度共 享,业务联动,形成费县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档案。

3. 创新驱动,形成 1 项以上省级标准

以费县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创建为载体,引领高校、企

 

 

 

业参与共建,将建设经验上升为系统的参考模型,在城市信息模型(CIM)领域形成至少 1 项省级标准。

4. 共促发展,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加大基层智慧城市财政扶持力度,细化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细则,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智慧城市建设,采 用政府、国企和其他社会资本共同出资的“1+1+X”的资金组合方式,力争实现国企和其他社会资本出资占比不低于 70%,通过市场化运营,吸引社会资本主动投资,而非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在智慧农业、智慧木业等领域,落实资金结构保障。

5. 多元融合,优化智慧城市长效运营模式,提升“造血能力”

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按照“政府监督、企业主导、生态参与”理念,探索通过市场化运营体制机制创新, 聚合价值生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新型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木业产业数字化等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提高项目可持续运营能力。赋智整合城市资源,面向公众、企业、政府,提供综合化、集约化、智能化的管理服务,实现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拉动数字经济发展,实现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组织实施

费县人民政府作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相应的政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通过组建工作专班等方式,形成本地新 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合力,推动跨部门应用场景落地,确保创

 

 

 

建任务按期完成。费县大数据中心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负责做好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工作。

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试点建设过程中的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2022 年 10 月底前开展中期考核,2023 年 10 月底前开展终期验收工作,验收通过的授予相应星级,发放奖补资金。未通过验收的予以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建设要求 的,取消星级认定,不再发放奖补资金。

本任务书作为试点中期评估和考核验收工作的依据。

 

 

 

 

 

临沂临沭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公布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21 年试点名单的通知》(数字强省办发〔2021〕3 号)精神,临沭县为山东省2021 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临沭县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通过两年的试点建设,符合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打造一批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二、主要任务

(一)规定任务

  1. 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落实数字强省建设任务,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2. 全面对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制定本县试点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3. 建立以临沭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城市

 

 

 

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召开一次启动动员会,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

  1. 将本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整体立项,提出具体项目清单。
  2. 按月报送工作进展和动态,明确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系人。
  3. 组织开展试点建设阶段性检查(自查),配合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中期考核、终期验收等工作。
  4. 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参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智慧社区建设指标》,完成规定建设任务,即可视为智慧社区。
  5. 试点终期验收时,依据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完成四星级建设任务。

(二)地方特色

临沭县将抓住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工作的机遇,有序推进临沭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以建设“善感知、会思考、有温度”的临沭县新型智慧城市生态体系为目标,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全面整合城市数据资源要素, 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各领域融合发展,打造有临沭特色的新型智慧城市。

1. 创新智慧应用,打造智慧城市应用品牌

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深化智慧住建、智慧校园、智慧公安、智慧扶贫、智慧水利、退役军人 e 家亲、智慧村务清、

 

 

 

智慧节能监管等领域智慧应用建设。通过两年的试点建设,提升数据汇聚水平,推动全县数据汇聚与新型智慧城市深度融合。解 决数据资源不可知、数据质量不可控、数据关系不可联、数据脉 络不清晰等问题。激活城市大脑,打破数据壁垒,构建“N+”便民数据应用场景体系。

一是推进“智慧农经”建设。为解决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效率低、管理混乱等问题,打造智慧农经管理系统。实现农村“三资” 线上“一条龙”审核、“银村直连”无现金支付,做到“三资”业务零跑腿。使农村“三资”业务从原本的不可控、难监管、难审批转变为可控、可监管、严紧实的高效管理体系,有效解决了农村“三资”管理公开“失灵”、财务审批“失时”、监督监管“失察”等现象。

二是推进“医共体”建设。打造智慧县域医共体平台,以县级 综合医院为龙头,以镇街卫生院为枢纽,以村卫生室为基础,横向整合县直医院、直属医疗机构,纵向贯通镇街卫生院、村卫生室和民营医院的所有医疗数据,向上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天津总院、省立医院、青大医疗集团等省内外知名三甲医院建立医联体,实现线上远程会诊、医疗影像互认等功能,做到群众“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三是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利用信息技术、物联网、云技术等新技术手段,对旅游景区营销方式、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 游活动等各种旅游资源进行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从而达到有效

 

 

 

掌握和管理消费者需求、优化旅游产品、提升景区品牌价值、提 高顾客满意度、降低旅游管理成本的目的,实现游客与“智慧景区”实时互动,让游程安排进入“触摸时代”,让景区进入“智慧时代”。

四是推进“智慧治理”建设。以实现社会治理信息化、现代化为抓手,推进社会治理信息系统建设。以信息平台“一综多专”、数据融合“共建共享”、需求服务“一网通办”为主线,建设临沭县社会治理信息平台,建成覆盖各个领域的全县社会治理基础信息 “数据池”,形成“智慧临沭”云数据库,涵盖“平安临沭联动、应急管理指挥、生态环保监测、和谐城市管理、民生事项服务”等五大专业化应用模块,为社会治理配上“最强大脑”,实现对全县社会治理各项要素的统一收集研判、指挥调度、事项办理、监督考核。

五是推进电商赋能柳编产业。整合政府、企业、平台、媒体等各方资源,实现电商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开拓线上线下两个市场,线下通过直营、加盟、代理等方式布局产品展销店,为客户提供高端定制化服务;线上在天猫、淘宝、京东、微信等平台 开设旗舰店、微店以及其它线上营销渠道销售大众化柳编创意产品。在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以直播、短视频等方式宣传推广柳编文化,让临沭柳编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引领生活新时尚。

六是推进厕改管护平台建设。科学引入数字化、信息化平台

 

 

 

管理优势,开辟农村厕所后续管护“线上”监管渠道,通过互联网、二微码等信息技术,将农村厕所信息互联互通,形成“线上”管理平台,建设粪污预处理点等“线下”实体平台,“线上”与“线下”平台同时运行服务,相辅相成,打造农村厕改管护系统,通过推进厕所抽粪平台化、粪污加工科学化、变粪成宝产业化、规范管理智能化等“四化”,实现了全县厕所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全流程再造,有效解决了农村改厕“最后一公里”问题。

七是推进退役军人 e 家亲建设。为破解管理服务难题,不断提升服务保障效能,临沭县构建集“网格化、智能化、纪实化”为一体的“退役军人 e 家亲”平台,通过搭建数据汇聚平台,引入人脸识别技术,健全常态化信息采集机制,为每名退役军人建档立 卡,实现纸质档案数字化、政策网络化,有效激发退役军人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等事业中的积极性。

2. 创新试点示范,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一是推进“智慧住建”建设。整合工地扬尘视频监控、塔机智能化监控等数据,搭建“智慧住建”一体化监管平台,提升住建行业监管的智能化、科学化水平。通过建设现场视频监控、工况监 控、隐患预警等手段,实现对企业全覆盖远程监控,全面实时撑握现场工作情况和前端工况状态,及时处理隐患预警,有效防止扬尘污染、质量安全等事故的发生。

二是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打造“创客课堂”、“互动课堂”、

 

 

 

“在线课堂”等线上教育平台,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一网通办”平台建设,搭建“智慧教室”、“智慧教育云平台”等智能学习环境,加强优质教学资源汇聚和共建共享,探索建立师生线上线下一体化学习模式,推进“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促进优质教育 资源的普及与共享。

三是推进“智慧公安”建设。积极推进档案室、物证室、案管 室“三室一体化”建设,打破上下层级和警种条线之间的平台壁垒, 大幅提升公安档案规范化、信息化和涉案财物管理效能化水平, 有效推进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有效促进整体公安工作质效 的大幅提升。

四是推进“智慧扶贫”建设。建设以网络、数据交换和数据比对技术为支撑的防返贫动态监测平台,建立“线上自动预警,线下入户核实,政策精准落实”的工作闭环机制,把大数据广泛应用于贫困监测实践中,实现农户底子全摸清、监测预警无遗漏, 做到及时预警、快速反应、精准帮扶,着力巩固拓宽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五是推进智慧“村务清”建设。建设“临沭村务清”系统,坚持权责清晰、网上公开、群众参与,围绕村务决策、“三资”管理、村工程建设项目、惠农政策落实等群众关注焦点,以小微权力规范运行为重点,以临沭村务清系统为载体,以县镇村三级监督为保障,构建村两委主动、村监会监督、村民参与的村级事务线上

 

 

 

公开新模式。

六是推进“幸福临沭 APP”建设。建设“幸福临沭”App,横向汇聚教育、智慧医疗、退役军人 e 家亲、住房保障等平台数据资源,纵向打通“爱山东”APP 后台数据库,实现数据汇聚、数据共享、数据应用。共打造教育、医疗、政务公开等 11 个栏目,实现诉求建议、社区监控、政务服务、便民查询“一机办理”,教育、医疗、交通、住房、就业、法律服务群众关注度较高的信息全部网上“一键可查”。群众足不出户就可查询学校、学区划分、医院 简介、专家门诊、公交线路、交通违章、房屋租售、就业招聘等信息。

七是是推进公共机构“智慧节能”建设。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与节约能源资源有机融合,通过建设公共机构节能监管系统,科学分析各类型、各层级公共机构用能、用水等情况, 提升公共机构节能的信息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高质量发展赋能。

3. 创新建设标准,形成至少 1 项省级标准

以满足当地群众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智慧农业、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等方面,以业务需求驱动数据汇聚,以技术创新倒逼标准创新,带动实现乡村发展振兴,产业转型升级, 形成至少 1 项省级标准。

4. 创新投资融资政策,推动社会资金深度参与

 

 

 

探索“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建设运营模式。临沭县人民政府指定所属国有企业临沭县财金集团成立临沭县智慧数据服务 有限公司,全面负责我县智慧城市建设的运营、运维和咨询服务等。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在合同能源管理、智慧交通、智慧养老等方面,鼓励政府与公司合作,公司先行垫资建设,政府以购买服务或赋予行业特许经营权的方式实现资本回笼运营,鼓励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引入社会资本总额不低于 600 万。

5. 创新运营模式,提升智慧城市“造血能力”

成立新型智慧城城市建设运营公司,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根据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收益类型采取多元化运营模式。针对社会服务公益属性强、市场回报低、质量难评估、隐性门槛高等特点,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探索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多元化共给机制,促进多领域跨界融合发展,提升市场主体盈利能力和空间,有效激发社会服务市场活力。

三、组织实施

临沭县人民政府作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相应的政 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通过组建工作专班等方式,形成本 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合力,推动跨部门应用场景落地,确 保创建任务按期完成。临沭县大数据中心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 负责做好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工作。

 

 

 

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试点建设过程中的 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2022 年 10 月底前开展中期考核,2023 年10 月底前开展终期验收工作,验收通过的授予相应星级,发放奖补资金。未通过验收的予以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建设要求 的,取消星级认定,不再发放奖补资金。

本任务书作为试点中期评估和考核验收工作的依据。

 

 

 

 

 

临沂沂南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公布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21 年试点名单的通知》(数字强省办发〔2021〕3 号)精神,沂南县为山东省2021 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沂南县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通过两年的试点建设,符合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打造一批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二、主要任务

(一)规定任务

  1. 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落实数字强省建设任务,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2. 全面对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制定本县试点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3. 建立以沂南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召开一次启动动员会,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
  1. 将本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整体立项,提出具体项目清单。
  2. 按月报送工作进展和动态,明确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系人。
  3. 组织开展试点建设阶段性检查(自查),配合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中期考核、终期验收等工作。
  4. 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参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智慧社区建设指标》,完成规定建设任务,即可视为智慧社区。
  5. 试点终期验收时,依据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完成四星级建设任务。

(二)地方特色

沂南县本着顶层设计、基础先行、分步实施、突出特色的原则,规划了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以建设新型智慧城市为目标, 推进“数字基建新设施”“数字治理新格局”“数字惠民新模式”“数字经济新动能”4 项建设任务顺利落地,抓实 N 个大数据创新应用,确保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有特色,到 2023 年底全面达到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标准,使政府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城市建设标准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居民充分享受信息化带来的安全、舒适和便利,生活品质显著提升,打造具有创新优势和沂南特色的新型智慧城市。

1. 打造本地特色品牌,创新智慧应用。

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基本要求,深化智慧停车、智慧校园、智慧网格、智慧农资监管、一网通办、智慧旅游、智慧社区(村居)等领域智慧应用建设。通过两年的试点建设,提升数据汇聚水平,推动全县数据汇聚与新型智慧城市深度融合。解决数据资源不可知、数据质量不可控、数据关系不可联、数据脉络不清晰等问题。激活城市大脑,打破数据壁垒,构建“N+”便民数据应用场景体系。

一是建设智慧停车场。顶层规划建设沂南县智慧停车场,通过智慧化停车管理提高停车资源利用率和停车治理水平,解决城区停车难、停车乱问题;提升县城交通运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达到规范交通秩序、方便城镇居民出行, 有偿有序实现规范停车、高效停车的效果。

二是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师资在线共享活动;改善学校网络基础环境,提升县内中小学学校网络出口带宽,实现包括农村教学点在内的学校出口带宽不低于200M,县内中小学校均实现光纤接入,实现“无线 WIFI”校园全覆盖。

三是打造智慧农资监管。建设“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系统,规范农村集体财务处理;通过三资管理系统,按月对村集体财务进行账务处理,并上传原始凭证;充分利用“互联网+”,将集体财务信息同步在阳光村务监督平台、清廉沂南公众号线上公开;实现农村财务数据和“三资”直观有效的数据查询、分析、公开等功能,对村级“三资”管理情况进行实时监督,稳步促进乡村振兴。

四是持续推进“一网通办”。聚力“数字化”政务服务改革,打 造“一链办理”“一网通办”省级试点,围绕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 将 212 个高频事项打包集成为 56 个“一件事”,在政务服务平台配置网办流程,搭建服务平台;打通多系统实现“我要开饭店”“我 要开便利店”“我要办退休”等事项跨省通办。

五是搭建智慧旅游平台。发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优势, 搭建全域旅游运营监测指挥平台的数据中心,主要功能是采集客流数据、气象数据和交通数据等,采集数据清洗加工建模进行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达到实时监测游客流量,实现全县游客实时统计,通过大数据客流量分析,及时发布疏导交通,景区当前最大承载量预警。

2. 建设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根据《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导意见》中明确的应用场景,落实 5 项大数据创新应用场景,推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一是建设智慧城市“一体化指挥中心”,覆盖应急管理、网格化等领域,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初步实现“一屏观全程、一网管全城”;二是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建立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新机制,实现包括农村教学点在内的所有学校光纤接入,出口带宽不低于 200M;三是建设本地政务服务总门户,建设“爱山东”沂南分厅,聚焦企业群众生活中堵点难点问题,打通应用服务“最后一米”,切实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四是打造 “电子入院、床旁结算”一站式服务流程,再造就诊流程,搭建信息系统快道,优化门诊入院流程,3 分钟完成入出院手续办理; 五是规划建设市级及以上数字经济园区,建设孵化中心、加速器、园中园厂房和生活区、生态休闲区“五大功能区”,搭建产学研合作、产业转移、金融服务、创业教育“四大平台”,构筑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化基地“三位一体”成长链,实现创新创业“双创融合”。

3. 形成至少 1 项省级标准。

力争到 2023 年底前,在基层社会治理、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或公共服务方面形成至少 1 项省级标准;带动乡村振兴, 推动各部门数据整合,打造系统融合、技术协同、服务一流的省级标准。

4. 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按照统筹集约原则,整体规划、分期投入,建立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机制。利用财政投资金、社会资本,统筹推进数据治理、综合治理、5G 建设等项目,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 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源投入,支持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公共服务类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智慧社区项目,引入社会资本总额不低于 5000 万。

5. 探索长效运营机制,提升新型智慧城市“造血能力”。

成立由国企、战略合作主体共同出资的第三方公司作为沂南 县城市大脑建设运营主体,为项目建设提供本地化团队维护和运 营服务。运营公司将立足沂南县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搭建 IAAS、PAAS 和 SAAS 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智慧停车和智慧旅游等工程实现回血造血功能。

三、组织实施

沂南县人民政府作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相应的政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通过组建工作专班等方式,形成本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合力,推动跨部门应用场景落地,确保创建任务按期完成。沂南县大数据中心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负责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试点建设过程中的 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2022 年 10 月底前开展中期考核,2023 年10 月底前开展终期验收工作,验收通过的授予相应星级,发放奖补资金。未通过验收的予以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建设要求 的,取消星级认定,不再发放奖补资金。

本任务书作为试点中期评估和考核验收工作的依据。

德州武城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公布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21 年试点名单的通知》(数字强省办发〔2021〕3 号)精神,武城县为山东省2021 年创建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武城县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通过两年的试点建设,符合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打造一批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二、主要任务

(一)规定任务

  1. 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落实数字强省建设任务,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2. 全面对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制定本区试点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1. 建立以武城县人员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 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召开一次启动动员会,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
  2. 将本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整体立项,提出具体项目清单。
  3. 按月报送工作进展和动态,明确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系人。
  4. 组织开展试点建设阶段性检查(自查),配合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中期考核、终期验收等工作。
  5. 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参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智慧社区建设指标》,完成规定建设任务,即可视为智慧社区。
  6. 试点终期验收时,依据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完成四星级建设任务。

(二)地方特色

武城县强化顶层设计,统筹规划试点各项任务进程;建立健 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体系,引领服务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按 照“1+5+N”工作总体框架(“1”,即依托德州市城市底座和城市大 脑,建设武城“驾驶舱”。“5+N”即大力实施数字基础设施提升、 智慧政务服务提升、智慧民生服务提升、智慧城市治理优化、智 慧产业发展等 5 大重点工程,并在各个领域打造 N 个智慧应用场景),加快推进实施,力争两年试点建设,把武城县建成省内 具有独特创新优势和鲜明特色的新型智慧城市,争创“武城模式”。

1. 结合武城实际,突出“数字武城”特色,围绕“优政、惠民、 兴业、强基”四大领域,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应用场景。

(1) 优政领域

从方便企业和群众的角度出发,推动流程优化。完善应急处置平台,确保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理,减少群众损失。打造全县一体化的网格管理和综合指挥平台,整合各级各部门指挥决策类系统,推动多网格合一的部门数量达到 4 个以上,实现“一屏观全县,一网管全县”。

智慧综治。依托市大数据平台,完善县社会治理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天网工程”和“雪亮工程”,实现城区和农村关键点位全覆盖,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共享、深度应用,构筑智慧化的视频监控网络体系,实现对特殊人群、社会问题、不稳定事件的信息上报、处理、反馈、分析、监督、服务等全过程跟踪管理, 对社会治理事件的全渠道汇聚、全事件感知、全业务入格、全力量协同、全流程贯通和全趋势洞察,实现社会治理工作精细化、常态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服务新格局。

智慧应急。在消防、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危险化学品管理等城市安全重点领域,整合公安、消防、急救、城管、生态环境、气象、水务、地震等数据,建设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系统和灾害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加强科学分析和综合研判,实现对城市应急全要素的综合监测和预警。建立覆盖县、镇、街道的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立健全跨部门的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实现事件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整体联动、高效协同,全面提升城市总体应急能力和防范水平。

(2) 惠民领域

参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问需于民”活动调查情况,打造群众迫切想要提升的惠民应用场景,从教育、医疗、救助这三个与群众密切相关的领域,提升惠民水平,提高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智慧教育。加强智慧校园建设,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提升教育服务普惠化、均衡化水平。加强教育大数据应用建设,优化义务教育入学服务,整合户籍、常住人口、不动产等数据资源,实现对适龄儿童学区、入学等信息精准推送。

智慧医疗。完善“互联网十医疗健康”惠民便民服务平台,开展网上预约诊疗、药房取药、移动支付等服务。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快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共享、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开展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临床辅助诊断等服务。鼓励发展互联网医院,提供在线问诊、网上配药等服务。

智慧救助。全面梳理各项救助政策,通过分类归并予以整合, 将所有救助政策纳入德州市社会大救助综合服务平台运行办理, 组成县、镇街、村三级网络,实现“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建立面向贫困群众全覆盖的社会大救助政策体系。

(3) 兴业领域

围绕“善感知、慧服务”的经济服务理念,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数字武城创新综合体,在现有电子商务基础上,通过龙头引领带动形成产业经济化的核心驱动力,形成创新增长极。

智慧产业。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融合应用,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强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工业设计、制造过程的全面深度融合。积极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运用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重点推进金融、贸易、文旅等服务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

(4) 强基领域

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加快部署网络体系,在保障云、网、数的基础上,重点在交通和社区领域提升基础保障能力,将智慧话应用下沉到最基层,切实保证每一名群众都能体会到智慧城市带来的便利。

智慧交通。加快协同化智能交通设施建设,推广应用具备多维感知、高精度定位、智能网联功能的终端设备,推动城市交通信号灯、电子标识等交通设施智能化升级。提升交通载运工具远程监测、故障诊断、风险预警、应急处置等能力,构建智慧化的交通出行服务系统。

智慧社区。建设智慧社区,推进基层智能网格建设,加快完善智慧社区服务体系,完善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打通涉民服务系统和数据,推进健康、教育、安防等各类社会公共服务应用在社区层面的延伸整合,实现社区服务和管理功能综合集成,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场景、一站式综合服务。以完善基层治理能力为基础, 推进城市治理数据智能采集和实时共享,加强城市运行智能分析和综合研判,增强城市综合治理的监控预警、应急响应和联动联防能力,全面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2. 积极探索,在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统筹推进经济运行、智慧执法勤务指挥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1) 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以完善基层治理能力为基础, 推进城市治理数据智能采集和实时共享,加强城市运行智能分析和综合研判,增强城市综合治理的监控预警、应急响应和联动联防能力,全面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基层智能网格建设, 加快完善智慧社区服务体系,完善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打通涉民服务系统和数据,推进健康、教育、养老、安防等各类社会公共服务应用在社区层面的延伸整合,实现社区服务和管理功能综合集成,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场景、一站式综合服务。

(2) 统筹推进经济运行。开展经济运行大数据汇聚应用。加大企业数据的全量汇集,提升各部门数据归集效率,从工业大数据入手,建立规模以上企业全覆盖的产业大数据平台。整合统 计主管部门、企业、互联网及社会等多方数据资源,实现各部门 各类经济数据动态实时获取,打造经济运行大数据平台,完善经济运行态势感知、产业地图、亩产效益评价,投资项目管理等功能。建设统计大数据应用系统,优化统计数据分析模型,加强实时、动态测算,聚焦经济领域主要指标和重点任务,实时反馈城市经济运行体征,预警产业布局与经济运行结构问题,促进相关部门高效联动,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3) 加快智慧执法勤务指挥平台建设。依托数字城管应用系统平台,建立智慧执法勤务指挥平台,拓展市容档案管理、视 频资源管理、环卫车辆管理、视频抓拍分析、视频指挥系统、勤务管理 APP、排水管网检测预警等城市管理系统功能,辅助城市管理决策,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推 动城市管理科技化、精细化、智能化。

3. 形成至少 1 项省级标准

围绕武城特色和经验做法,聚焦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或模式, 在暖通空调、玻璃钢等产业发展领域探索形成 1 项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省级标准。

4. 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参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成立由国有公司控股、战略合作主体注资的第三方公司,承担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强化政府资金引导带动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和产业龙头企业参与智慧武城建设,引入社会资本不低于2000 万。加大信息化专项资金投入,统筹使用智慧城市建设资金,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智慧应用建设。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结合,建立健全政府与企业等多方参与、稳定增长、市场化运作的投融资机制。

5. 形成运营模式,提升新型智慧城市“造血能力”。

遵循“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发展原则,采取“政府监管、企业运营、管运分离”模式,运用市场化、专业化手段, 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建立“谁投资谁受益”的利益分配机制,形成投入有保障、建设可持续的新型智慧城市投融资体系,实现智慧城市建设持续发展,有效运营。

(1) 智慧社区运营。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授予智慧社区运营公司社区运营特许经营权,开展养老服务、居家购 物、远程医疗、物业报修等社会惠民服务,实现社区服务与社区 商业运营双赢,不断提升智慧城市的造血功能。

(2) 视频资源运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视频监控共享平台海量视频数据进行深入应用挖掘,探索开展视频资源开放服务,将数据脱敏后对外提供监控视频社会化有偿应用,反哺智慧城市建设。

(3) 数据资源运营。以运营公司作为主体,通过终端部署、接口调用、公共支撑能力开放、基础设施租赁服务、平台终端投 放广告变现等方式,不断拓展业务运营服务领域和商业模式创新, 实现经营的自我造血。

三、组织实施

武城县人民政府作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相应的政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通过组建工作专班等方式,形成本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合力,推动跨部门应用场景落地,确保创建任务按期完成。武城县大数据局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 负责做好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工作。

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试点建设过程中的 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2022 年 10 月底前开展中期考核,2023 年10 月底前开展终期验收工作,验收通过的授予相应星级,发放奖补资金。未通过验收的予以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建设要求 的,取消星级认定,不再发放奖补资金。

本任务书作为试点中期评估和考核验收工作的依据。

德州庆云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公布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21 年试点名单的通知》(数鲁专组办发〔2021〕3 号)精神,庆云县为山东省2021 年创建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庆云县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通过两年的试点建设,符合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打造一批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二、主要任务

(一)规定任务

  1. 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落实数字强省建设任务,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2. 全面对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制定本县试点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1. 建立以庆云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城市 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召开一次启动动员会,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
  2. 将本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整体立项,提出具体项目清单。
  3. 按月报送工作进展和动态,明确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系人。
  4. 组织开展试点建设阶段性检查(自查),配合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中期考核、终期验收等工作。
  5. 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参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智慧社区建设指标》,完成规定建设任务,即可视为智慧社区。
  6. 试点终期验收时,依据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完成四星级建设任务。

(二)地方特色

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四大目标,通过深入实施新型智慧城市、大数据、“互联网+”等发展战略,以信息化引领城市转型升级为主线,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和重点领域智慧应用建设, 提升县域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城市治理协同精准、产业经济融合创新、民生服务多源普惠、生态环境绿色宜居、城乡一体统筹协同。

1.秉承高质量发展理念,结合庆云实际情况,围绕优政、惠 民、兴业、强基四大目标,通过深入实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战略。

以信息化引领城市转型升级为主线,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和重点领 域智慧应用建设,提升县域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实现城市治理协同精准、产业经济融合创新、民生服务多源普惠、生态环境绿色宜居、城乡一体统筹协同。

(1) 优化政务服务,强化数据支撑能力。

重点攻坚数据目录化管理,全面梳理政务服务流程,进一步提升数据赋能政务服务水平。

  1. 开展数据目录化管理。按照数字政府“四个一”建设标准, 全面梳理本级数据资源目录,盘清数据资产“家底”,编制数据汇聚、共享、开放“三张清单”,做到数据目录清单化,建立以目录为牵引的数据管理机制。
  2. 实施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推行“双全双百”工程全流程“一 件事”线上线下“一次办”,实现自然人、企业全生命周期 200 项高频事项极简办、全域办,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政务服务。

(2) 聚焦民生热点,惠泽群众日常生活。

创新探索城区照明、舒心就医、小区安防等重点民生领域的智慧化建设新模式,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

  1. 探索智慧照明新模式。在灯杆部署监控终端,向路灯监控中心实时发送到路灯状态信息,实现亮灯判断准确率达到百分之百;部署智能感知设备,迅速定位有故障的单灯和故障元件,自

动检测出有故障的光源,并判断出有故障的部件,把该灯杆的编码发送至路灯监控管理中心,实现问题灯杆的精准维修,极大方便维护工作;单灯监控单元配备输出功能,实现路灯监控管理中心遥控灯杆附带的广告灯等设备,达到了节能效果。

  1. 探索建设智慧医院。创新在线医疗新模式,鼓励实力强的公立医院开设互联网医疗诊室,发展线上医疗服务;支持第三方机构构建医学影像、健康档案、检验报告、电子病历等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平台,逐步建立跨医院的医疗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体系; 加强区域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加强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提高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广面向基层的远程医疗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慧医疗,促进数字技术与健康服务相结合; 重点发展掌上医疗,增加医疗服务获取途径,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监控、咨询、诊断和治疗的需要,以提高区域人口健康管理水平。
  2. 探索智慧安防小区建设。部署高空抛物、重点人群监管、 人脸识别、车辆识别、楼宇出入管控等视频监控,强化住宅技防水平,推进水、电、气、暖等基础服务的全面融合贯通,创造安全、宜居、幸福、和谐的人居环境。

(3) 提振数字经济,破解政企沟通难题。

打造“惠企 e 企帮”品牌。建设“惠企e 企帮”平台,支持项目开工建设各项审批办理流程明细,提供全程代办帮办,充分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便利,减少了不必要的流程;支持政策定向推送, 第一时间将相关资讯传达到企业;提供诉求传递渠道,企业线上反馈诉求,职能部门定时联系解决问题,强化企业对政府的信任与支持,推动政府职能部门走近企业,了解企业。

(4) 筑牢数字城市基础,提升智慧城市物联感知能力。 统筹建设智慧城市领导“驾驶舱”。整合视频数据、安全监管

数据、网格化管理数据、市政基础数据、经济运行数据、交通运 行数据等,实现对城市各类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展示和分析;收集和汇总社情民意、环保、旅游、产业、防汛、气象、交通、治安等领域的运行状态数据,对城市运行情况进行数据预测,按照标准、预警、应急三级通报设定预防预案。在城市发生各类突发事件后,协调各种政府资源,统一指挥、联合行动,有效应对突 发性公共事件,为城市、市民的公共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 聚焦智慧场景应用,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创新探索庆云“智慧监管”模式,在全县所有施工现场、河道、加油站、企业 排污口、城市道路等重点监测点安装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对扬尘 监测设备进行升级,创新应用第三方无人机拍摄监控,“平台”接收各终端系统上传的数据,定时推送至执法人员手机端,通过“电子眼”代替人工监控污染源,实现“线上千里眼监控,线下网格员联动”的环境监管模式。

3. 聚力数字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形成 1 项省级标准。

依托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平台优势,探索数字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形成 1 项省级标准,助推我县农业产业的提质增效, 助力我县乡村振兴发展。

4.创新投融资渠道,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建立健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资金、政策保障体系,完善投融资机制,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资金纳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投资, 并向上级部门争取地方专项债券用于项目建设。吸引社会资本与县属国有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国有企业和社会投入为主体的智慧庆云建设投融资模式,拟最少吸引社会资本 1000 万元。

5. 创新运营模式,提升智慧城市“造血能力”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发展原则,体现“谁投资谁受益”的利益机制原则,转变政府部门自行建设、多头建设、自行运营的传统做法;建立服务外包、政府买服务的新理念,采用合资、BT/BOT、PPP、协议合作、服务外包、委托运营等多种建设运营模式。

采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政府监督”的运营监督模式,吸引社会资金等多元投资共同参与的运营模式。由政府 负责指导和提供产业政策优惠,社会企业负责具体建设、运营以及售后保障服务,加强运营管理,引入独立第三方监视机构审计监督运营,以向政府、企业、公众出售服务的形式获取效益。坚持政府主导和企业主体的关系,积极探索建立多元投入机制,通过产业化运作的方式,由智慧城市运营组织为服务主体,全面做好智慧庆云的建设管理和运营服务工作,采取建设与运营的一体化、运营组织服务本地化的策略,确保建设质量和运营赢利能力, 使智慧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三、组织实施

庆云县人民政府作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相应的政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通过组建工作专班等方式,形成本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合力,推动跨部门应用场景落地,确保创建任务按期完成。庆云县大数据局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 负责做好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工作。

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试点建设过程中的 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2022 年 10 月底前开展中期考核,2023 年10 月底前开展终期验收工作,验收通过的授予相应星级,发放奖补资金。未通过验收的予以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建设要求 的,取消星级认定,不再发放奖补资金。

本任务书作为试点中期评估和考核验收工作的依据。

德州宁津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公布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21 年试点名单的通知》(数字强省办发〔2021〕3 号)精神,宁津县为山东省2021 年创建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宁津县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通过两年的试点建设,符合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打造一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二、主要任务

(一)规定任务

  1. 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落实数字强省建设任务,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2. 全面对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制定本县试点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1. 建立以宁津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城市 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召开一次启动动员会,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
  2. 将本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整体立项,提出具体项目清单。
  3. 按月报送工作进展和动态,明确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系人。
  4. 组织开展试点建设阶段性检查(自查),配合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中期考核、终期验收等工作。
  5. 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参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智慧社区建设指标》,完成规定建设任务,即可视为智慧社区。
  6. 试点终期验收时,依据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完成四星级建设任务。

(二)地方特色

以“数智宁津·开启城市美好未来”为智慧城市发展理念,全 力建设以人为本、需求引领、数据驱动、特色发展的新型智慧城 市。

1. 构建智慧城市特色品牌

(1) 优政领域

打造智慧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在宁津县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智慧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并开发智慧城市一体化指挥平台。按照“资源整合、服务集中、信息共享、平战结合、可视可控”的建设思路,建设汇集公安、交通、网格化、应急等 N 个可集中指挥、联合调度职能部门的协同运作模式。利用数字可视化大屏和互动设施,实现智慧宁津建设成果的直观呈现,全面反映城市运行态势, 打造业务协同、一体指挥、展示参观于一体的集约化智慧城市运行指挥中心。

智慧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建立统一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打造 “事前预警监测、隐患排查,事中高效指挥调度,事后查处归档” 的全链条应急联动体系。搭建应急资源数据库,汇聚生态环境、公共卫生、卫生健康、交通运输、安监消防等相关信息资源,整合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和重点监控场所信息,接入公安、消防、环保、气象、水利等部门的感知数据。搭建自然灾害应急一张图, 构建空天地三位一体,全域覆盖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立生产应急一张图,实现对重点企业、生产场所、特种设备的监测预警,对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精准监测。加强对全县重大风险源头管控、隐患排查、预案执行和信息发布能力建设,重点加强 GPS、视频(移动、车载)、语音设备、单兵等通讯设备的全面接入,实现全县应急资源的统一融合、集中调度,提高对突发事件现场的应对和指挥能力;建立“县-乡-村”三级应急广播体系。遵循“融合共享、上下衔接、突出重点、节约资源”的原则,贯彻落实山东省和德州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规划,建立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应急广播系统,提升“智慧广电”有线网、无线网承载能力和内容支撑能力,搭建县、乡两级应急广播管理平台,实现上下联动的应急广播体系。

(2) 惠民领域

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整合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资源,建立“一窗受理,全科服务”“一件事一次办”的政务服务体系。以省定乡村两级事项目录为基础,结合网上申办和线下便民服务中心两条渠道,紧扣城乡基层治理,聚焦基层党建、城乡建设等重点工作以及就业社保、社会救助、户籍管理、商事审批、不动产登记、项目投资等高频事项,实现市、县、乡三级政务服务事项联动调整,建立企业、群众服务事项全生命周期管理。

民政服务综合管理平台。建立民政服务综合管理平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GIS、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特困救助和养老服务进行全流程监管,实现被救助人员档案管理、网格化管理、实时通讯、订单化管理、服务监督、考核评价、资金发放的全流程全过程覆盖,做到服务菜单化、进程可视化、监督信息 化、管理精细化,助力我县社会大救助体系的建设。

(3) 兴业领域

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贯彻落实山东省《关于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抢抓工业互联网发展机遇,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全面赋能本地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宁津特色的产业数字化服务链条,鼓励健身器材、家具、电梯、农副产品(食品)深加工等特色制造业中的龙头企业先行先试, 加快带动工业互联网平台部署。加快工业软件的推广使用,全面 深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 应用,实现跨设备、跨系统、跨区域的互联互通,全面推动宁津 本地制造服务体系的智能化转型。

农业大数据平台推动物联感知和远程控制与农业生产结合。利用视频、遥感、物联网、PCL 等技术手段,建立基于环境感知、实时分析、自动控制的天空地一体化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运用地理信息等和人工智能等算法实现对土地的管理和农业技术的管理,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经营能力,降低成本和经营风险,提升监管能力,增强农业管理效率。推广农用机器人在智慧农业示范区的全面使用,建设无人耕种示范田。推动灌区水量在线计量和泵闸远程控制改造,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农业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推动智慧园区建设。在激发数据要素活力、加强融合创新应用、优化产业发展生态等方面开展实践探索,重点推动南部科技金融数字园区、电商产业物流园区和智慧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并争创省级试点。南部科技金融数字园区以数字文创交易与数据应用服务平台为抓手,集聚宁津县以及山东省内乃至全国的文创、品牌、设计、科技、互联网等企业,建立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形成线下产业集聚区,通过线上平台订单的撮合、推送、交易、服务等推动产业链企业的发展,打造成山东省数字经济产业重点示范园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智慧农业示范园区以宁 津现代农业科创中心为平台,建设金扁担数字荟智厅、鱼菜共生实验室、新农人云课堂、网红电商培训基地、良种“智库专家”工 作站和农创空间等项目,培育“自然之星”有机果蔬种植基地,辐射带动周边设施农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全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4) 强基领域

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智慧社区服务体系,完善社区生活服务、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建设数字化社区便民服务中心, 推动公共服务向社区延伸。加强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重点发展智慧党建、智能看护、智能家居、智慧安防、智慧物业等新型服务业。完善社区物联感知体系,统筹推进智慧社区、智慧小区、智慧院落建设,打造无感管理、有感服务的智慧应用场景,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车行管控、跨界融合、快速响应的基层智慧治理新模式。

智慧交通应用。融合公路基础数据(路、桥等)、养护、路长制到“一张图”上,实现多源数据“一图关联、一键查询,综合分析” 的全方位、立体化综合联动应用分析系统。最终打造宁津县数字公路“一张图”。以现有的公路基础路网数据为依托,将信息化和 智能化应用相结合,以精细化管理、量化考核为核心,以管理制度为基础,结合养护工作情况,以养护任务为主线,为高效的公 路养护管理提供支撑,为决策者提供强有力的数据分析及决策依据,实现养护管理智能化、网格化管理。探索建立“互联网+停车” 新模式,有效提高城区泊位利用效率,缓解停车压力。

2. 创新试点示范,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建设智慧市监平台。面向市场监管工作的新形势与新要求, 针对目前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隐患及管理难点,结合宁津县监管部门、餐饮单位、公众的三方需求,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AI 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和智能硬件,使用智能化、信息化的管理工具及手段,建设“互联网+餐饮安全”为核心的智慧市监系统。通过项目实施,建设明厨亮灶、食安地图、全科电子档案、网格化监管、现场监督检查、食安讲堂、移动执法、食安资讯、重点业态监管(药品流通、特种设备等)、公众互动平台、通知管理、风险预警监管、地图巡查管理等模块,建立一套真正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质量可控、责任可究的高效长效管理机制,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加强食品安全系统风险研判、预警和排查以及社会沟通评估机制,增强社会各角色之间的互通互信。

3. 形成至少 1 项省级标准

以提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水平为核心,推动城市运行管理向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方向探索发展,在国家、地方、行业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宁津县智慧城市建设实际,在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等领域,至少形成 1 项省级标准。

4. 引入社会资金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情况或打算

组建由宁津县本地国有公司控股,社会资本注资的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合资公司。坚持政府引导的原则,充分发挥社会企业的各方面优势,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通过专项债、市场化融资、基金等多种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撬动社会资本不低于 2000 万元投入宁津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逐渐形成多渠道资金参与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格局。

5. 创新长效运营模式,提升智慧城市“造血能力”

探索以建设作为载体,以载体招引项目,以项目带动产业, 以产业拉动经济,以政府引导、多元参与的方式,共同形成集约化建设,产业化打造、融合化发展的宁津智慧城市“三化”建设运营模式。依托信息产业建设规划,促进新一代信息企业在本地落地,实现人才、技术、项目、资金等要素的良性互动,带动产业创新、集聚、快速发展,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探索数据资产化,识别数据资产,创造数据价值;实现应用品牌化,形成品牌应用,进行市场推广;促进运营收益化,长效运营机制,收益反哺建设;实施成效数据化,促进口碑建设,强化数据考核;推动产业示范化,发展智慧产业,增强数字经济。打造具备自我造血能力的智慧宁津新模式。

三、组织实施

宁津县人民政府作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相应的政 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通过组建工作专班等方式,形成本 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合力,推动跨部门应用场景落地,确 保创建任务按期完成。宁津县大数据中心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 负责做好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工作。

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试点建设过程中的 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2022 年 10 月底前开展中期考核,2023 年10 月底前开展终期验收工作,验收通过的授予相应星级,发放奖补资金。未通过验收的予以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建设要求 的,取消星级认定,不再发放奖补资金。

本任务书作为试点中期评估和考核验收工作的依据。

德州平原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公布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21 年试点及名单的通知》(数字强省办发〔2021〕3 号)精神,平原县为山东省2021 年创建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平原县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通过两年的试点建设,符合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打造一批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二、主要任务

(一)规定任务

  1. 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落实数字强省建设任务,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2. 全面对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制定本县试点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1. 建立以平原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城市 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召开一次启动动员会,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
  2. 将本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整体立项,提出具体项目清单。
  3. 按月报送工作进展和动态,明确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系人。
  4. 组织开展试点建设阶段性检查(自查),配合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中期考核、终期验收等工作。
  5. 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参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智慧社区建设指标》,完成规定建设任务,即可视为智慧社区。
  6. 试点终期验收时,依据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完成四星级建设任务。

(二)地方特色

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四大领域,全面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打造一个综合指挥运营中心,建设多个智慧应用场景,进一步优化城市治理效能,提升民生服务水平,促进产业经 济发展,打造地方特色。通过两年的努力,基本建成城市基础设 施相对完善的新型智慧城市系统框架,提升城市感知能力、网络传输环境及信息处理能力,打造政府治理高效透明、民生服务优质普惠、产业发展创新活跃的智慧城市。

1. 构建智慧城市特色品牌应用

(1) 优政领域

一是建设县级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整合各级各部门指挥调度和综合运行类系统及相关数据资源,建设集综合指挥调度、数据汇聚应用、风险防范预警、事件应对处置、服务科学决策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指挥平台,并保持横向互联、纵向贯通,及时掌控全县各层级、各方面重要动态和突发状况,为统一调度指挥和科学决策提供支撑,实现“一屏观全县、一网管全城”。

二是打造政务服务“原满办”品牌。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改革,加快政务服务优化升级,增强群众和企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落实“一次办好”,深化业务流程再造;持续巩固“双全双百” 一件事改革成果;深入推进“跨域通办”“网上中介超市”;争取“行业综合许可”“一业一证”突破更多行业;落地一次认证“全网通行”,推广电子证照使用和基于电子印章的审批、办事,拓展“亮证”应用场景,提升“秒批秒办”“免证办”“掌上办”水平。延伸下沉 “就近办”,落实“市县同权”改革要求,推动社区(村)按需接入, 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完善“好差评”体系,探索应用 AI 智能外呼技术,健全奖惩及问责机制,公开实施结果,实现评价、核实、整改、反馈、复核、监督全流程闭环管理。完善帮办代办, 创新帮办代办形式,做服务群众的店小二。

三是打造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在现有的食安地图、视频巡查、阳光餐饮三个模块基础上,增加智能识别、数据比对、预警派送、分析研判等功能,配套维护 1000 个监控点位,实现对高风险品种、关键流程、重点企业的大数据监管和 AI 视频实时智能分析。将科技手段嵌入执法、融入监管,实现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信息的全程可追溯,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打造 “阳光餐饮”,“掌心”扫码,共享“阳光”厨房,让消费者参与监管, 食品从制作到上桌的一整套流程都是清晰可查的,让消费者吃得更放心。

(2) 惠民领域

一是实施智慧停车项目。采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将城市停车资源纳入统一智慧指挥停车平台管理,通过建设手机 APP, 为群众提供停车资源查询、预订、导航服务和缴费一体化多项基础服务。

二是打造智慧公路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公路基础设施信息库,摸清全县公路“家底”,“一张图”查看桥涵、交通安全设施等分布位置及属性数据。建立人、机、物、料综合管理数据库,实时查看养护人员运行轨迹、机械设备使用情况、维修情况,对养护物料进行台账管理。建立农村公路路况数据库,以农村公路路况数据为基础,对道路的“优、良、中、差、次”进行总评,以此 为支撑确定预防性养护、修复性养护、专项养护计划,同时结合年度养护计划,做到综合决策科学、高效。

(3) 兴业方面

打造智慧与数字农业监管服务平台。通过整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系统,智慧农业共享平台、粮食功能区与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两区”划定平台、农业信息入户工程系统及食用农产品合 格证管理系统等平台功能,构建“从生产到销售、从农田到餐桌” 的农业智能化信息监管体系,通过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资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行为全程监控,实现对农业生产、监控、服务的可视化管理和决策,提高监管工作质量和效率。

(4) 强基方面

打造智慧水利信息平台。加大视频监控覆盖面的广度与精度, 进一步掌握各重要河道水情、工情及周边环境安全,积极推动美 丽河湖建设。完善骨干河道节制闸远程启闭体系,保障水系拦蓄 利用、引排调度、防汛抗旱工作的及时性、高效性与准确性。增 设河道视频云平台现场广播和对讲功能,“千里眼”与“顺风耳”强 强联合,为河道闸门启闭、设施管护、环境监管提供“人机安全” 双重保障,切实做到以水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驱动水利现 代化,助推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2. 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经验

探索“互联网+智慧就业”服务模式,依托山东公共就业和人才网上办事大厅,打造智慧劳务平台,增加智能招聘、数据分析、信息服务、政策推送等一系列功能,线下建立智能招聘会、自助服务终端应用等服务场所及设备,根据用人单位需求精准提取劳动力资源信息,实现动态掌握企业用工情况和人力资源情况,有效解决企业招工难题和实现群众高质量就业。

打造“互联网+4D”智慧校园餐厅。建立“县级智慧校园食堂大数据中心”,实现学生就餐数据、消费数据、食安数据、营养分析数据等一站式政府集中监管。将全县所有符合条件的中小学餐厅打造成“网上订餐”到“刷脸取餐”的“智慧校园餐厅”,提高全县师生的膳食质量。拓展食品安全社会监管范围,实现政府相关部门、全县家长人群后厨可见、食材可溯、质量可控、人员可查、责任可追的社会共治大格局。

3. 形成至少 1 项省级标准

依托舒心就医应用平台,推动信用、医疗、医保等数据深度融合,形成 1 项省级标准,打破传统的门诊就医和报销模式,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真正使群众和医疗机构享受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便利。

4. 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参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引入社会资金力量,充分发挥社会企业的资金、技术、经验 优势,成立国有独资公司全面承担全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 资金来源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 投资对民间资本和金融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采用市场化运作模 式,通过专项债、市场化融资、基金等多种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撬动不少于 2000 万元的社会资本投入平原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逐渐形成多渠道资金参与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格局。2022 年,平原县计划投入 2000 万用于智慧城市特色品牌打造。

5. 探索新型智慧城市长效运营机制,提升“造血能力”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营”的原则,创新运营管理模式,积 极探索智慧城市多元化建设运营模式,以政企合作、政府购买服 务、社会资本合作等形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城市运营管理。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停车等项目建设,总结专业公司运营经验, 提升产业市场运营发展能力。强化项目统筹力度,加强对信息化 项目技术审核、预算绩效审核,加强对项目实施执行进度和质量 的跟踪和监督检查,推进集约化建设。

三、组织实施

平原县人民政府作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相应的政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通过组建工作专班等方式,形成本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合力,推动跨部门应用场景落地,确保创建任务按期完成。平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负责做好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工作。

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试点建设过程中的 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2022 年 10 月底前开展中期考核,2023 年10 月底前开展终期验收工作,验收通过的授予相应星级,发放奖补资金。未通过验收的予以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建设要求 的,取消星级认定,不再发放奖补资金。

本任务书作为试点中期评估和考核验收工作的依据。

聊城阳谷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公布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21 年试点名单的通知》(数字强省办发〔2021〕3 号)精神,阳谷县为山东省2021 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阳谷县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通过两年的试点建设,符合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打造一批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二、主要任务

(一)规定任务

  1. 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落实数字强省建设任务,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2. 全面对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制定本县试点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3. 建立以阳谷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召开一次启动动员会,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
  4. 将本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整体立项,提出具体项目清单。
  5. 按月报送工作进展和动态,明确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系人。
  6. 组织开展试点建设阶段性检查(自查),配合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中期考核、终期验收等工作。
  7. 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参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智慧社区建设指标》,完成规定建设任务,即可视为智慧社区。
  8. 试点终期验收时,依据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完成四星级建设任务。

(二)地方特色

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到 2022 年,达到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标准,建成基础设施泛在智能、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数字政务高效协同、数字社会普惠便捷、数字经济强劲发展、发展机制更加完善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格局。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政务服务水平、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等;阳谷县将实现智慧城管、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园区、智慧社区等多种行业的数字化管理。

1. 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打造我县智慧城市品牌。

(1) 实现数字政府便企利民的公共服务之城。全面完成县大数据与云计算中心新一轮建设,实现城市数据汇聚整合共享, 数据存储量达到 5PB,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社会信用、宏观经济、电子证照六大基础库覆盖全县,政务数据开放数据集达到 2000 个,可 API 接口访问的开放数据集达到90%。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不低于 70%,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提升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共享水平,实现各级各类卫生健康机构、卫生健康信息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

(2) 建立绿色集约精准精细的城市治理之城。建成全县社会综合治理平台,积极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综合治理、城市管理等领域中应用,实现城市治理的 精细度显著提升。建设完善智慧城市视频监控综合服务平台,达到 5 万路以上视频监控资源接入共享水平。全县主要食品品种信息追溯覆盖率达到 90%,企业信息信用数据库和个人信息信用数据库覆盖率达到 85%。

(3) 打造便捷普惠智慧宜居的品质生活之城。聚和共享各种便民服务资源,城市交通、生态环境、文化教育等领域智慧化水平显著提升,整合生活缴费、出行、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 实现一个 APP 惠享水城。加快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空气质量、水环境、噪声等在线监控实现全县 80%覆盖,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发现能力显著增强。建成县级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全县中小学宽带接入率达到 100%,出口带宽达到 100Mbps 以上。

(4) 建成泛在感知安全智能的公共安全之城。完成 NB-IOT 窄带物联网的优化,城市光纤网络、移动通信网络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政务网络、社区和商务楼宇网络宽带接入能力达到万兆级, 全县光纤入户率达到 100%,城乡家庭用户网络宽带接入能力达到千兆级,基本形成国内一流城市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积极构建智慧公安新体系,全面提升公安大数据应用智能化、可视化、移动化水平。全县网络信息安全显著提升,重点区域、领域信息资源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居民、企业和政府的信息得到有效保护。重要信息系统落实等级保护率达到 100%,城市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全面建成,城市容灾备份中心存储超过 1PB。

2. 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相关领域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1)智慧医疗方面。通过推动 5G 在移动急救、远程会诊、远程护理等场景的示范应用。持续发展“互联网+医疗”,医疗机构发展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新模式。 通过打造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应用能力,实现基层基础诊疗信息集中汇聚、共享合作,不断拓展多种信息化医疗服务渠道和方式,在智慧医疗方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2)智慧旅游方面。全县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进行提升建设,通过推动县 4A 级以上景区(如景阳冈、狮子楼等)因地制宜,采取自建、共建、委托建设等多种方式,建立集共享、发布、 营销、调度、指挥、决策于一体的智慧旅游平台,不断提升管理、服务、营销智慧化水平和大数据治理能力。完善旅游景区企业视 频监控、客流量、车流量、预约管理等数据模块,实现主要数据 与省、市平台对接。推动旅游景区、文化场馆等公共场所向 5G 基站建设免费开放,打造新型文化旅游应用场景,在智慧旅游方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3)智慧畜牧方面。加大投资力度,成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指挥中心,建成智慧畜牧监控平台及远程监控系统,与省畜牧兽医综合监管服务平台、无害化处理信息平台等省级平台实现成功对接;对国家动物疫情测报站进行升级改造,达到 P2 实验室生物安全建设标准,有效提升动物疫病预警预报水平。在智 慧畜牧方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3. 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形成至少 1 项省级标准。

按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智慧社区建设指标》,以群众满意为导向,提升社区管理、视频监控、车辆人员管理、报警检测、综合管理等各类社区服务能力,确保社区网格化、智慧化、一标三实线上数据鲜活,通过高科技信息化技术手段(大数据、人脸AI 算法、地图等)打通社区安防“最后一公里”,建设阳谷县智慧社区管理平台,力争在“惠民”领域形成 1 项省级智慧城市建设标准。

4. 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参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设立阳谷县智慧城市建设专项资金,拓展投融资渠道和方式, 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专项扶持资金,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鼓励 和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减轻政府负担,最大限 度地利用资源、节约资金,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吸引社会资 金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资与建设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占比不低于50%

5. 探索产业运营,提升新型智慧城市“造血能力”。

成立智慧城市运营公司,全面负责系统规划、项目建设、运营维护,提高运营中心的专业水平和运营能力,吸引高端企业、人才入驻,促进项目良性发展,带动本地企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引导市场机制和资金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动多元化政企合作发展模式的广泛利用。突出政策和资金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引导、鼓励和扶持效用,强化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地位,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我县新型智慧城市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组织实施

阳谷县人民政府作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相应的政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通过组建工作专班等方式,形成本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合力,推动跨部门应用场景落地,确保创建任务按期完成。阳谷县大数据局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负责做好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工作。

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试点建设过程中的 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2022 年 10 月底前开展中期考核,2023 年10 月底前开展终期验收工作,验收通过的授予相应星级,发放奖补资金。未通过验收的予以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建设要求 的,取消星级认定,不再发放奖补资金。

本任务书作为试点中期评估和考核验收工作的依据。

 

聊城茌平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公布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21 年试点名单的通知》(数字强省办发〔2021〕3 号)精神,茌平区为山东省2021 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茌平区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经过两年的试点建设,符合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打造一批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二、主要任务

(一)规定任务

  1. 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落实数字强省建设任务,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2. 全面对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制定本区试点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3. 建立以茌平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召开一次启动动员会,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
  4. 将本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整体立项,提出具体项目清单。
  5. 按月报送工作进展和动态,明确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系人。
  6. 组织开展试点建设阶段性检查(自查),配合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中期考核、终期验收等工作。
  7. 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参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智慧社区建设指标》,完成规定建设任务,即可视为智慧社区。
  8. 试点终期验收时,依据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完成四星级建设任务。

(二)地方特色

茌平区将通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持续深化数据汇聚应用, 增强城市综合服务能力,支撑本地产业发展。以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果为基础,以优化“经济大数据平台”企业服务能力和打造“和美邻里”惠民服务为核心,突出茌平特色,在“兴业、惠民” 领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秀实践经验,打造“营商环境优秀、社区生活和美”的茌平特色智慧城市品牌。

1.围绕“优政、惠民、兴业”,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杆。

茌平区以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为抓手,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的建设目标,梳理重点建设任务,力争到 2023 年建成具有茌平特色的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

(1)持续优化“经济大数据平台”,建设企业服务体系。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为财税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为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提供支撑,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一是在现有智慧财税、亩产效益评价和亲清云港三个子平台的基础上持续升级建设,开发经济运行分析功能,不断提高经济大数据平台的数据汇聚、分析及应用效果;二是探索大数据及企业服务创新应用,建设企业诉求反馈通道、提供企业金融服务、开发“企业画像”个性化政策查询功能,提高企业满意度,持续优化茌平区营商环境。至 2023

年 10 月,完成经济运行分析子平台建设,完成“企业画像”功能开发工作。

(2)打造“和美邻里”社区综合惠民服务体系。以提升社区居民满意度,优化社区、小区居住环境,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为目标,实现社区服务和管理功能综合集成,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场景、一站式综合服务。一是以振兴街道复兴社区为试点打造社区综合惠民运营管理体系,形成社区牵头、街道监管,第三方服务企业运营的合作模式;二是建设综合服务中心,结合社区居民的主要诉求,打造“社区十五分钟生活圈”;三是建设社区管理服务平台, 实现综合服务中心的智能管理运营、社区居民便民网购、移动应用服务及在线缴费、服务等功能;四是利用本地文旅资源,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开展历史文化讲座、参观博物馆、旅游景点等活动,将文化教育、宣传融入社区惠民服务体系。通过“和美邻里”建设,探索社会资本建设运营智慧城市的新模式。以优质丰富的服务为社区居民带来便利、为社会资本带来效益、降低政府建设投资和运维投入。至 2023 年 10 月,完成复兴社区“和美邻里”试点建设,建成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联合第三方服务企业开展至少 5 项便民服务。

(3) 建设及推广预防性电子健康证。解决健康证明办理和使用过程中格式不统一、跨域不互认、数据不共享等问题,提升 健康证明的办理体验和应用实效。一是整合行政审批局、卫生健 康局、市场监管局、财政局等部门的审批流程和监管需求,分析各医院健康查体系统数据格式及对接方式,开发电子健康证明系统;二是以茌平区第三人民医院为试点,逐步完成电子健康证明 系统与全区各医院健康查体系统的对接,实现卫健局、行政审批 局和各医院对健康证明的数字化、便捷化管理。至2023 年10 月, 完成电子健康证明系统开发工作,实现茌平区食品生产、经营人 员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电子健康证办理率 100%。

(4)建设道路危化品运输全过程监管平台。结合茌平区危险化学品生产、装卸、运输、监管等一系列问题,整合公安、应急、交通等多部门数据,打造具备茌平特色的危险化学品全过程 信息化监管体系,提高危险化学品装卸、道路运输安全方面的现 代化治理能力。一是将所有危化品运输车辆纳入监管体系,安装前端感知设施,实现车辆信息实时上传;二是强化本地化工企业监管能力,实现对进出运输车辆的识别、装卸过程的全程监管; 三是完善部门间数据共享,在应急管理局、交通局、公安局、交警大队等部门数据互通基础上,对危化品运输车辆的基本情况、运输状态、运行轨迹等进行全方位监管,达到有效防范、遏制危化品运输安全事故的目标。至 2023 年 10 月,完成道路危化品运输全过程监管平台建设。

(5)建设智慧化工园区。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 打造具有茌平特色的智慧化工园区,提高管理效率及企业满意度。一是升级化工园区内企业监测平台及监控中心,将现有化工企业 自建的监控体系与园区平台对接,实行统一管理,提升园区管理 及实时响应能力;二是建设“一体化智慧平台”,建成园区安全、环保、有毒有害气体预警等全方位的立体监测体系;三是运用大 数据、物联网技术,逐步提升服务企业能力。至 2023 年 10 月, 完成茌平化工产业园区“一体化智慧平台”建设,完成全部入园化 工企业自建监控检测系统与“一体化智慧平台”对接工作。

(6)探索智慧环保大数据应用。整合全区生态环境数据资源,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环境数据综合分析及态势预测,助力城市环境治理智能化。一是升级现有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全区海量环境数据资源的汇聚共享;二是通过对数据的关联分析,从中发现趋势、找准问题、把握规律,准确预测、预报、预警各类环境潜在问题及污染事故的发生、发展,提高环境形势分析能力,实现环境管理“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至 2023 年 10 月,完成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升级工作, 建成“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完成大气溯源云平台与“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对接工作。

(7) 建设数字校园。以信发高中为试点,打造特色数字校 园,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在校园安防及教学信息 化方面的创新应用。一是强化校园安防能力,应用 5G、物联网技术构建“校园一体化”的防控体系,保障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的 安全;二是建设智能教学应用,通过建设智能教室、掌上课堂等 辅助学生学习,通过智能教辅系统建设提高教师的备课讲课效率, 降低教师负担;三是建设校园管理系统,对学校资产进行统一的 管理和维护,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行开销。至 2023 年 10 月, 完成信发高中数字校园试点建设。

(8) 建设智能农业试点。基于茌平区农业产业特点,建设智慧渔场、智能种植业试点。在智慧渔场建设方面,一是升级渔场物联监测体系,实现水质监测数据,如温度、光照强度、PH 值等全方位监控,并实现移动端实时查询;二是升级智能水循环处 理系统,通过在线监测循环水中的水质参数,根据预设策略实现对水泵、杀菌、阀门等设备的智能协同控制,探索养殖“无人化”。 在智能种植业建设方面,一是建设智慧大棚,实现大棚内基本数据如温度、湿度等的智能感知、上报,远程监管,控制等功能; 二是在智慧大棚感知互联基础上,建设农作物培育数据分析应用, 基于作物生长需求及大棚内作物生长环境现状,提供培育调整(如调节光线、打药等)方案。至 2023 年 10 月,全区建成至少4 处智慧渔业和智慧种植业试点应用基地。

2. 六大领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1)培育数字产业新业态。通过建设经济大数据平台,推 动大数据技术在财税分析、政企“亲清”建设中创新应用。在县区 财税共治、政企财税对接、服务企业方面形成可推广的经验;通 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建设具有茌平特色的智能农业试点, 在智能农业运营方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2)提升基层社区治理能力。通过建设“和美邻里”社区综合惠民服务体系,形成在社区综合管理、“一站式”居民服务方面可推广的经验。

(3)探索特色智慧服务。通过预防性电子健康证的推广, 在整合行政审批局、卫生健康局、市场监管局和财政局等部门审批流程,推动健康证明电子化,建设全区“一证通”方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4) 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通过建设道路危化品运输全过程监管平台,形成危化品装卸、运输全过程监管方面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5)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通过建设智慧环保大数据应用,形成全区环境要素及污染源全面感知、实时监测和自动预警方面可推广的经验。

(6)强化智慧教育服务。通过建设数字校园,打造教职高效、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的校园环境。在学校运营、教育信息化 方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1. 聚焦预防性电子健康证建设,形成至少 1 项省级标准。建设完善电子健康证明系统,推动全区普及预防性电子健康

证,打造健康证明电子化和健康证“一证通”应用领域的优秀实践。在实现行政审批局、卫生健康局、市场监管局和财政局等部门审 批流程整合、数据对接方面,形成 1 项以上的省级标准。

4. 创新社会资金参与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模式。

成立以茌平区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为主导,区大数据局为统筹协调主体、土地发展集团为运营建设主体的“管建分离、建运一体”运营模式。并通过多种合作模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茌平区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营。

挖掘智慧社区、智慧民生服务等多领域的盈利点,在充分行使政府监管职能的前提下,引入社会资本进行社区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运营、提供社区服务;与信发集团合作建设数字校园,推动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预计引入社会资本规模不低于 2000 万。

5. 探索长效运营机制,提升新型智慧城市“造血能力”。

以土地发展集团作为实施主体,对接电信运营商、咨询服务商、设备提供商、施工企业等智慧城市建设企业,汇聚“政、产、学、研、用、资”各方资源,构建合作生态,形成共商共建共享发展格局。一是通过电子公交站牌、智慧杆柱试点建设,探索智能公共设施在信息发布、智能充电等方向的商业运营模式,挖掘新 型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自我造血”能力。二是通过“经济大数据平台”的不断优化,加强数字经济招商引资能力,推动土地发展集团与软件、大数据服务领域企业的深入合作,吸引企业在茌平落地,以智慧城市的长期运营促进茌平区数字经济的发展,形成良 性循环。

三、组织实施

茌平区人民政府作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相应的政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通过组建工作专班等方式,形成本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合力,推动跨部门应用场景落地,确保创建任务按期完成。茌平区政府办公室(大数据局)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负责做好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工作。

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试点建设过程中的 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2022 年 10 月底前开展中期考核,2023 年10 月底前开展终期验收工作,验收通过的授予相应星级,发放奖补资金。未通过验收的予以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建设要求 的,取消星级认定,不再发放奖补资金。

本任务书作为试点中期评估和考核验收工作的依据。

聊城高唐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公布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21 年试点名单的通知》(数字强省办发〔2021〕3 号)精神,高唐县为山东省2021 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高唐县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通过两年的试点建设,符合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打造一批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二、主要任务

(一)规定任务

  1. 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落实数字强省建设任务,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2. 全面对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制定本县试点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3. 建立以高唐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召开一次启动动员会,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
  4. 将本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整体立项,提出具体项目清单。
  5. 按月报送工作进展和动态,明确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系人。
  6. 组织开展试点建设阶段性自查,配合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中期考核、终期验收等工作。
  7. 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参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智慧社区建设指标》,完成规定建设任务,即可视为智慧社区。
  8. 试点终期验收时,依据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完成四星级建设任务。

(二)地方特色

高唐县以省级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为抓手,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目标,按照“1+1+1+N”建设思路(即:1 个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1 套数据应用支撑体系,1 套数据安全保障体系,N 个地方特色应用场景),积极探索创新模式,持续深化数据“聚、通、用”,不断提升政府信息化管理水平。到 2023 年底,把高唐县建设成为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

1. 抓住重点应用,打造特色品牌

(1) 整合数据资源,建设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完成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数据应用支撑体系、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依托数据应用支撑体系,充分运用大数据先进理念和技术,统一信息化项目建设标准,从实用、高效出发,建设高标准的智慧城市指挥体系,融合应急指挥、城市管理、政务服务、经济分析诸多板块,形成全县数据汇集的洼地,实现全县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数据服务,为打造无证明城市和高效的政务服务打好基础。利用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依照相关国家政策规范条例的技术要求,实现数据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确保数据有效保护和合法利用。

(2) 聚焦民生福祉,建设政务服务大数据应用平台。在医疗、养老、教育、公共卫生等民生服务方面探索创新应用开发, 实现涉及政务服务事项的证件数据、相关证明信息等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互认共享。有效提升服务质量,方便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感。

(3) 提升服务水平,建立“市民热线”大数据服务体系。一是优化“市民热线”智能分析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功能,汇总群 众诉求、民意动态、社会热点等信息,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数据依据和信息支持。以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为指标, 建立诉求办理情况实时通报系统,实现各承办部门主要负责同志 及时掌握本单位办理情况,督促承办单位即知即改,立行立改。二是将市民热线服务中心与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合署办公,塑造 “以市民诉求指挥城市运转”的理念,用大数据应用创新提升市民热线办理效率和水平,更加精准、高效地解决市民诉求问题。

(4) 发挥数据整合优势,建设数字应急指挥平台。依托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AR/VR 以及 4G/5G 无线网和数据专网等先进技术,建设“数字应急指挥平台,实现应急事件处置和分析的智能化和可视化,打造应急事件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规律可循、经验可鉴的闭环应急管理体系。提升监督效能,实现法制监督全覆盖,实现应急体系信息化通信、数字化研判、可视化调度、合成化指挥和智慧化运行。

(5) 坚持数据与实际工作结合,建设“情指勤舆”一体化系统。以业务工作为牵引,按照“常态各有侧重,战时联行联动”的原则,通过数据深度关联、流程智能管理、分级分类处置、联勤扁平指挥、多维态势分析和智能风险预测等功能,综合运用北斗定位、天网视频巡控、数字集群通信等系统,与扁平指挥系统无缝对接,基本实现一键式、扁平化、可视化、精准化指挥调度。

(6) 把脉经济波动,建设经济运行大数据平台。推动改革,做强产业经济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可持续优化的全息经济运行大数据指标体系和经济运行大数据监测、评价、预测模型,通过不断采集分散在不同部门的经济运行数据,以及电商、物流、能耗、通信等社会化数据,实现多维经济特征的影响分析、成因 分析、预测分析,实时掌控产业运行情况,为经济管理部门调节 各种要素资源的配置和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7) 打造智慧农业底座,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信息管理系统。结合产业园自身特色和管理需要,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探索打造“产业+配套、平台+生态、技术+赋能”的数字农业产业园。

(8) 关注居民生活满意度,建设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 持续推进“智慧社区”示范试点建设,打造便捷高效社区治理体系。以“互联网+”为创新引擎,以促进信息和资源共享为重点,建立 智能化社会服务模式,推动公共服务、商业服务、公益服务、志 愿服务等在社区相互促进融合,全面提升社区治理和小区管理现 代化,促进公共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智能化。将鱼邱湖街道团结 社区打造成“可复制、可推广”示范性样板社区。

2. 探索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1)打造政务服务大数据平台亮点。充分发挥政务服务大数据平台作用,实现政务事项智能审批、一窗受理,实现流程一 次告知、材料一次提交、群众“零跑腿”。加大民生服务方面探索创新应用开发,实现涉及政务服务事项的证件数据、相关证明信 息等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互认共享,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腿、部门内流转,助力打造“无证明城市”。

(2)打造“市民热线”大数据分析亮点。以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为指标,建立完善诉求办理情况实时通报系统,及时让各承办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及时掌握本单位市民热线工单办理情况, 确保即知即改,立行立改。运用大数据分析功能,汇总群众诉求、民意动态、社会热点等信息,力争用大数据应用创新提升市民热线办理效率和水平,更加精准、高效地解决市民诉求问题。

(3) 打造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亮点。一是建立数据安全责任管理机制,明确数据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和完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控制和防范运行风险和管理风险。二是建设数据安全监管体系,实现对安全威胁的提前感知与预测预防,对正在发生的安全事件实时防御和响应处置,对潜在的安全威胁持续监测,对已发 生的安全事件分析溯源。三是建设数据安全交易平台,基于“数据不动程序动、数据可用不可见”的隐私保护新技术理念,依照相关国家政策规范条例的技术要求,实现数据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确保数据有效保护和合法利用。

3. 形成至少 1 项省级标准

依托聊城市一体化大数据共享平台和我县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综合平台,以提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水平为核心,推动城市运行管理向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方向探索发展,在国家、地方、行业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县智慧城市建设,围绕政务服务、市民热线大数据分析、智慧社区等方面开展新型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建设,至少形成 1 项省级标准。

4. 引入社会多方力量,探索智慧城市运营模式

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结合,建立健全政府与企业等多方参与、稳定增长、市场化运作的投融资机制。成立高唐县财金智慧城市运营有限公司,该公司作为实施主体,投入资金 1000 万元,承担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主要任务。鼓励金融机构和产业龙头企业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引入社会资本占比不低于 50%。

5. 探索长效运营机制,提升新型智慧城市的自我“造血能力”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运用市场化、专业化手段,建立“谁投资谁受益”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智慧城市建设持续发展,有效运营。首先,对于公益性较强、涉密程度较高的项目采用政府主导建设运营形式。由政府主导投资,企业参与建设,建成后由政府负责运营维护,保证数据安全。其次, 对于准经营性项目采用政企合作建设运营形式。智慧城市项目建设中,公共服务类、半公益型的准经营性项目规模较小,可经营性较强、企业愿意积极参与的项目,由政府与市场合作建设和运营,明确政府和企业合作建设运营的边界和结合点,政府重点强化顶层设计,引入合作企业,交由市场建设运营。最后,针对纯经营性项目采用市场主导建设运营模式。政府做好统筹引导和布局,做好市场监管,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引入社会资源投资建设和运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作用。

三、组织实施

高唐县人民政府作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相应的政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通过组建工作专班等方式,形成本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合力,推动跨部门应用场景落地,确保创建任务按期完成。高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大数据局)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负责做好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工作。

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试点建设过程中的 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2022 年 10 月底前开展中期考核,2023 年10 月底前开展终期验收工作,验收通过的授予相应星级,发放奖补资金。未通过验收的予以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建设要求 的,取消星级认定,不再发放奖补资金。

本任务书作为试点中期评估和考核验收工作的依据。

滨州无棣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公布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21 年试点名单的通知》(数字强省办发〔2021〕3 号)精神,无棣县为山东省2021 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无棣县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通过两年的试点建设,符合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打造一批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二、主要任务

(一)规定任务

  1. 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落实数字强省建设任务,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2. 全面对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制定本县试点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3. 建立以无棣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召开一次启动动员会,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
  4. 将无棣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整体立项,提出具体项目清单。
  5. 按月报送工作进展和动态,明确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系人。
  6. 组织开展试点建设阶段性检查(自查),配合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中期考核、终期验收等工作。
  7. 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参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智慧社区建设指标》,完成规定建设任务,即可视为智慧社区。
  8. 试点终期验收时,依据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完成四星级建设任务。

(二)地方特色

本着以“保障群众利益、提升生活品质”为主题,按照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 推进无棣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现服务网格化、应用智慧化、平台集约化、运营社会化的具有无棣特色的新型智慧城市,让居民能够切实感受到新型智慧城市的温度和厚度。

1. 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品牌,明确重点建设任务

(1) 建设智慧城市运营中心

打造无棣县应急指挥平台,依托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成果,实现与相关部门网络互联、应用互通、数据共享,完成与气象、自然资源、水利、交通运输、海洋渔业、公安等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的技术对接,实现各类数据资源实时汇聚,建立应急资源“一张图”。

打造全域感知智慧赋能平台,提升全县视频资源的联网整合、智能分析、开放共享、统筹规划等能力,充分挖掘全县已建视频 价值、统筹全县视频资源、形成城市视觉中枢、构建现代治理体 系,为政府决策指挥提供智慧支持,促进社会治理智慧化水平提 升。

打造政务外网安全感知平台,建设集检测、可视、响应处置于一体的电子政务外网安全大脑,不断提升安全防护和上网行为管理能力,为不断拓宽电子政务外网覆盖范围保驾护航,让网络安全可感知、易运营,真正构建起覆盖全县“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

(2) 建设社会治理运管中心

以综治中心信息平台为依托,以监控资源联网共享为纽带, 实现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充分发挥社会治理“全科大网格”工作效能,实现社会治理向信息化、科学化、高效化、智能化发展,全面提升我县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形成民呼我应、乡呼县应、共建共享的服务群众一体化、智慧化格局。

以智慧防控体系建设为核心,完成视频监控、全息感知体系、智慧接处警平台三部分建设,以视频监控为基础,通过搭建人、车、物、人脸、手机特征码等核查识别系统平台,实现“两环”“四线”视频监控全覆盖,形成统一指挥、集体行动、协调联动、策应配合整体格局。

以智慧国土高点监控为辅助,建设集火点监测、国土监测、立体化巡检于一体的可视化监管系统,利用热成像智能识别前端视频、综合分析平台等科学技术,以实现对全县域的全方位监控。拟建设采集终端点位 58 处,实现无棣县域全覆盖,对附近半径

3 公里范围内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秸秆焚烧进行视频监控图像采集,实现重点区域全时段全方位监控。

(3) 建设智慧应用延伸基地

推动智慧旅游全域化提升,运用大数据、智慧刷卡支付等信息手段,实现游客“食、住、行、游、购、娱”等诸多服务信息的 便捷获取,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逐步实现旅游消费在线化、旅游经营平台化和旅游管理智能化,提升旅游体验。

推动智慧农业全链条发展,建设棉花种植、产品加工与销售、种植服务和农业科普教育资源开发的全产业链条,加快推进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的棉花产业体系建设。最终实现科技带动农业现代化,同时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目标,达到让科技帮助农户种地解放劳动生产力科技辅助农业科技升级,从而有效促进农业的增产增收、节约能源的目的。

推动智慧社区特色化建设,积极发掘社区(村居)现有智慧应用场景,包含安防、应急、能源管理、社区(村居)生活等各方面信息化场景建设,以智慧场景推进智慧社区(村居)建设, 不断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满足群众对智慧化的需求。

2. 创新试点示范,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1) 智慧无棣时空大数据平台、建立较为完善、丰富的无缝覆盖无棣县中长期规划建设发展区域的城市时空大数据资源体系,完成基础版时空大数据平台、自然资源一张图、自然资源移动一张图和三维辅助规划系统的开发部署,最终实现无棣县时空大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供跨平台、高并发、高性能、按需服务的时空云服务,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应用需求。为政府决策、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应急保障和公众生活提供多样化的智慧时空服务需求,进一步提供基础性和权威性的地理信息服务。

(2) 智慧交通

以农村公路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为基础,以行业管理应用建设为重点,结合无棣县在山东省交通强国试点“四好农村路”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建设的示范项目,以及农村公路管理中的需求,打造数字农路一张图、工程建设管理、养护管理、“路长制”管理、群 众一码服务、大屏可视化以及非现场执法、港航管理、公交出行、“两客一危”货运管理等功能模块,实现“工程建设精准化、养护管理智能化、路况信息采集自动化、信息发布网络化、应急管理数字化、信息处理及时化、调度指挥可视化”的建设目标。

(3) 智慧城管

建设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将涵盖市政、环境卫生、园林、渣土运输和扬尘、户外广告、综合执法调度和城市管理执法等范围内能够数字智能化的领域,形成业务覆盖、数据集中、统一管理、综合应用的城市管理新格局。大力提升监管水平和行政执法效率,实现城市管理要素、过程、决策等全方位的信息化、智慧化。

3. 提升强基领域建设,形成至少 1 项省级标准

依托智慧无棣时空大数据平台,打造城市信息化管理统一的空间基底,现已涵盖无棣县主城区、北海经济开发区和鲁北高新技术开发区 170 平方公里的实景三维模型地理数据信息。下一步继续完善大比例尺数据,提升三维精细模型覆盖范围,实时动态信息资源深度应用,实现地理信息资源实时、动态、完整、全覆盖,在智慧城市强基建设领域形成 1 项省级标准。

4. 引入社会资本,多渠道资金参与投资

设立无棣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专项资金,形成专项财政资金引导、多渠道资金参与的投资局面,引入社会资本不低于 1000 万元。制定政策保障投资企业合法权益,为社会资本提供政策优惠,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无棣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实现无棣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各类数字化项目全面推进。

5. 探索长效运营模式,提升新型智慧城市“造血能力”

争取建立市场化运营模式,授权国有企业承担全县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工作,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新型智慧城市运营模式。改善无棣县投资环境,通过购买服务等多种方 式,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引导财政资金投资社会效益高的项目,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经济效益高的项目,提升智慧城市可 持续运营能力。全面提高无棣县整体的经济运作和资源优化配置水平提升,实现智慧无棣长效化、可持续发展。

三、组织实施

无棣县人民政府作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相应的政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通过组建工作专班等方式,形成本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合力,推动跨部门应用场景落地,确保创建任务按期完成。无棣县大数据局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 负责做好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工作。

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试点建设过程中的 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2022 年 10 月底前开展中期考核,2023 年10 月底前开展终期验收工作,验收通过的授予相应星级,发放奖补资金。未通过验收的予以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建设要求的,取消星级认定,不再发放奖补资金。

本任务书作为试点中期评估和考核验收工作的依据。

 

滨州邹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公布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21 年试点名单的通知》(数字强省办发〔2021〕3 号)精神,邹平市为山东省2021 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邹平市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通过两年的试点建设,符合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打造一批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二、主要任务

(一)规定任务

  1. 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落实数字强省建设任务,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2. 全面对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制定本市试点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3. 建立以邹平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召开一次启动动员会,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
  4. 将本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整体立项,提出具体项目清单。
  5. 按月报送工作进展和动态,明确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系人。
  6. 组织开展试点建设阶段性检查(自查),配合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中期考核、终期验收等工作。
  7. 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参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智慧社区建设指标》,完成规定建设任务,即可视为智慧社区。
  8. 试点终期验收时,依据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完成四星级建设任务。

(二)地方特色

按照山东省四星级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立足城市自身发展优势,以“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 建设应用为核心,夯实基础,促进数据汇聚、业务融合应用,力争通过 2 年的努力,构建智能、协同、高效、安全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和惠民利民的公共服务智慧应用体系,助力邹平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公共服务管理水平,打造高品质城市生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 重点应用场景建设

(1) 建设智慧城市“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手段,有效整合全市各类指挥平台, 全方位推进数据共享、开放,拓宽电子证照应用范畴,全面提升数据质量,有力支撑城市管理、公共服务、政府运行、经济发展的智慧化决策应用。建设集城市大数据运营、城市综合管理、应急协同指挥、决策论证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指挥中心。

(2) 推动生态环境智慧治理。实施企业分表计电环保在线监测设备区块链上链项目,利用区块链可信智能合约技术,将全市企业环境分表计电监控数据统一纳入区块链生态环境监管平台,确保执法案件证据的收集、存取、核验信息共享更为可信、完整、安全、方便,符合司法证据和数据采集规则,通过区块链机硬件节点,实现与公安、法院、大数据中心等部门共建生态环保链联盟链,做到协同执法电子证据共享。

(3) 建立智慧交通运行体系。推进“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流量监测系统”“电警卡口系统”“全息感知体系”的四位一体项目建设。提升智能交通综合治理现代化、信息化水平,解决传统的交通管控措施难以满足现实需求,提高社会风险的预测、预警、预防能力。

(4)推动智慧农业建设。打造智慧农业服务平台,通过将AI 、3S 技术(GPS、GIS、RS)、移动互联网等科技与农学等基础学科的融合,自动化地对多源,多维度,多分辨率关键性农业数据进行实时获取、处理、分析、建模。将无人机、农机设备的计入平台,实现田间农事操作的自动监测和田块级别数据的智能管理和可视化。利用深度学习算法优化水、肥、药、种的投入量 和投入时机,使作物达到最佳生长量,提高作物的生产潜力,并可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大数据平台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深度挖 掘农业场景中“作物-环境-管理”之间的耦合关系,从而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处方型解决方案。

(5)打造数字经济运行平台。优化铝产业大数据公共平台,推动科技与铝产业深度融合。围绕铝产业发展,提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产品、技术、需求、投资等产业信息和人才、项目、成果、市场、产业资讯等创新服务信息。推动铝产业资源的整合和拓展。实现信息互通互连,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 、创新平台为支撑、产学研紧密集合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充分整合现有已沉淀的资源,实现科技资源的二次开发利用,实现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通过“大数据”手段,发现海量异构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智能推荐、智能聚合、即时推送。实现铝业智慧发展。

2. 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1)建设智慧环保高点监控平台。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提升智慧 城市物联感知层建设应用,全市建成高点监控 107 处,实现对高铁沿线监控防护、国土违建检测森林防火及秸秆禁烧智能检测功能、水库河道智能检测的可视化管理。

(2)打造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突出强调“互联网+”技术在平台建设和运营中的应用。在运营模式方面,以“互联网+”居家养老为中心,以信息化平台和整合社会服务资源为手段,满足老人 “安全、健康和便捷生活”的三大服务需求,为服务整合、管理和落地提供有效的手段和支撑;在在服务手段方面,对服务商/ 外勤人员 APP 等软件开发要求,以及未来对老人智能移动终端、智能穿戴设备、健康体检一体机等硬件进行配置,体现了线上服务手段的智能化和互联网元素;在服务管理方面,实现了对服务对象的信息化、服务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服务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大数据统计分析等,从而有效地支撑线下服务的运营。

3. 数字赋能经济发展,形成至少 1 项省级标准。

在协同执法电子证据共享领域,依托区块链生态环境监管平 台,利用区块链可信智能合约技术,将全市企业环境分表计电监 控数据统一整合,把全市工业企业分表计电设备终端的地理位置 信息(如 GPS/北斗定位信息等)、终端信息(如设备型号、ID 等)、网络信息(如 MAC 地址、IP 地址等)、时间信息、数据监测信息(如电压、电流、功率数据等)、数据分析信息等从源头第一 时间采集并固化存储至区块链电子证据平台,确保数据真实可信, 为环境文明执法提供司法依据。形成智慧化环境监管基础建设相关省级标准。

4. 多元化融资,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新型智慧城市

积极组织申报《邹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专项债券。充分发挥魏桥创业集团本地龙头企业的力量,以点带面,吸引更多社会骨干企业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开展智慧城市合作。年度参与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社会资本规模不少于 1000 万元。提高项目可持续运营能力。

5. 创新运营模式,提升新型智慧城市“造血能力”

通过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赋能城市管理、经济发展、民生服务。 积极推动市国投公司与大型集成商成立智慧城市建设合资公司, 提供项目建设运营、数据治理运营、场景应用开发等服务。按照 “政府主导、市场运营”原则,充分吸引社会资本、技术力量、运营管理等资源投入智慧城市建设,激发市场活力,破解建设资金瓶颈,促进国有资本的“自我造血”功能,对具有一定社会效益、可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的公共服务类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和智慧社区项目,给予政策支持。形成智慧城市可持续运营的良好局面。

三、组织实施

邹平市人民政府作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相应的政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通过组建工作专班等方式,形成本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合力,推动跨部门应用场景落地,确保创建任务按期完成。邹平市大数据局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负责做好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工作。

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试点建设过程中的 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2022 年 10 月底前开展中期考核,2023 年10 月底前开展终期验收工作,验收通过的授予相应星级,发放奖补资金。未通过验收的予以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建设要求 的,取消星级认定,不再发放奖补资金。

本任务书作为试点中期评估和考核验收工作的依据。

滨州惠民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公布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21 年试点名单的通知》(数字强省办发〔2021〕3 号)精神,惠民县为山东省2021 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惠民县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通过两年的试点建设,符合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形成一批 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二、主要任务

(一)规定任务

  1. 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落实数字强省建设任务,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2. 全面对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制定本县试点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3. 建立以惠民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城市 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召开一次启动动员会,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
  4. 将我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整体立项,提出具体项目清单。
  1. 按月报送工作进展和动态,明确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系人。
  2. 组织开展试点建设阶段性检查(自查),配合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中期考核、终期验收等工作。
  3. 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参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智慧社区建设指标》,完成规定建设任务,即可视为智慧社区。
  4. 试点终期验收时,依据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完成四星级建设任务。

(二)地方特色

根据惠民的实际,突出本地特色,围绕“优政、 惠民、兴业、强基”,以“城市大脑”建设为基础,以智慧应急、智慧社区、智慧 交通等特色项目为亮点,使政府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城市建设标准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居民充分享受信息化带来的安全、舒适和便利,生活品质显著提升,打造具有创新优势和鲜明特色的省级新型智慧城市。

1. 重点建设任务和创新,打造惠民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品牌

(1) 打造智慧惠民“数字底座”。建设集视频会商、协同联动、应急指挥等功能于一体化综合指挥调度中心。整合部门信息系统,汇聚部门数据资源,加工形成涵盖城市管理、生态环境、经济运行、数据资源、民生服务、应急指挥等领域的城市运行大数据,建设城市大脑,丰富分析模型,围绕宏观经济、交通出行、公共安全、生态环境、民生服务等应用场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实现城市运行态势的全面感知、风险隐患的科学预防、城市问题的高效处置、发展规划的智慧决策,全面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2) 智慧应急平台建设。升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包括应急值守、应急资源管理、预案管理、信息发布、应急会商、应急处置等模块,实现信息发布、综合汇聚、协同会商、专题研判、指挥调度等功能,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搭建日常管理子系统,接入气象、水文、自然资源和规划、水利、交通运输等部门系统, 整合应急信息资源,为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支撑; 提升现场指挥能力,将固话、广播、无线电、卫星电话、手机、视频会议、视频监控、无人机、车载等数据接入整合,保障应急指挥所需的各类终端、音视频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快速调度。项目建成后,纵向覆盖镇街区,横向联通县直部门单位,前端到生产企业和突发事件救援现场,实现应急管理“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全面感知、动态监测和快速处置等,建成智能化的应急管理体系。

(3) 智慧交通建设。以全面感知、深度融合、主动服务、科学决策为目标,整合现有危化品车辆监管系统、营运车辆管理系统、“智慧公交”系统、超限超载管理系统等平台资源,推进交通物联网建设,搭建城市综合智慧交通平台,完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立交通信息发布与反馈平台、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和交通安全设施智能管控平台,建设智慧交通信号系统,提升城市交通管理能力。

(4) 智慧监督建设。通过打造智慧监督平台,探索“线 下”+“线上”监督模式,将农业农村、民政、教体、卫健等 12 个部门的惠农资金和全县 1282 个村的“三资”数据有机整合,设立“资金监管”、“三资监管”、“村务卡监督”等功能模块,形成“前台公开、群众监督,后台预警、部门核查”的运行模式,打造智能监督“探头”,推动监督机制不断健全,实现村集体资金使用公开公 平公正,村务工作执行透明便捷高效。

(5) 智慧环保建设。构建环境与社会全向互联的智慧型环保感知网络,增加物联网检测终端提升监测点位的覆盖率,提高对空气、水等环境要素及污染源全面感知和实时监控能力,实现 环境监测监控的现代化和智能化。通过环保告警系统,实时获取污染源数据、定位污染源位置和督促有关单位及时整改。

(6) 智慧社区建设。围绕探索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优化社区居民生活方式和资源配置,力争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从“基础设施建设”“社区服务水平”“社区居民安全”三个 维度出发,以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为契机,建设智慧社区。提高光纤宽带网络、高清数字电视网络、5G 网络接入能力,部署传感终端和传感网络、充电桩、智能照明设备、智能门禁、远传能源智能监控表等基础设施,搭建集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第三方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联合社区服务的实体,通过手机、自助终端、服务热线等渠道,为社区居民提供政务、事 务、商业服务。依托平台加强对社区内人、事、物的动态采集与 网格化管理,深化社区治理体制机制改革,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的智慧应用。

2. 积极探索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通过“城市大脑”数据中台的建设实现城市要素“一网统管”、 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筹”,建立“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的社会治理服务模式。同时,整合数字城管、智慧应急、智慧环保、智慧监管等系统,完善社会治理服务平台,对城市实行综合性网格化管理,将党建、综治、城市管理、应急管理、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工作全部纳入网格管理,实现“一网多能”,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服务新格局。

3. 形成至少 1 项省级标准

在智慧城市优政建设领域的智慧交通方面形成 1 项省级标准。本标准将规定统一智慧城市出行服务的基本功能规范,包括非现场执法、两客一危监管、普货车辆监管、城市公交监管等功能,标准完成后有助于利用智慧交通、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来提高现代化交通管理水平。

4. 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整合全县信息化建设、电子政务建设等方面的财政资金,设立惠民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专项资金,实现全县信息化资金“一个盘子”统筹、“一个口子”列支,形成专项财政资金引导、多渠道资金参与的多元投资局面。通过资本注入、贷款贴息、服务外包补贴、融资担保等多种形式,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制定政策保障投资企业合法权益,为社会资本提供政策优惠,形成投入有保障、建设可持续、稳定长远的新型智慧城 市投融资体系。

5. 构建新型智慧城市长效运营机制

遵循“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发展原则,采取政企合作成立专门运营公司的“政企合作、管运分离”模式,体现“谁投资谁受益”的利益分配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的各自优势, 调动各方积极性,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

对为社会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非营利性投资项目,加大财政资金对该类项目支持的倾斜力度,并通过信贷资金、信托融资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对于准经营性和营利性的项目,积极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探索科学合理的建设运营模式,通过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形成智慧城市可持续运营的良好局面。

三、组织实施

惠民县人民政府负责落实相应的政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确保创建任务按期完成。惠民县大数据局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负责做好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工作。

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试点建设过程中的 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2022 年 10 月底前开展中期评估,2023 年10 月底前开展终期验收工作,验收通过的授予相应星级,发放奖补资金。未通过验收的予以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建设要求 的,取消星级认定,不再发放奖补资金。

本任务书作为试点中期评估和考核验收工作的依据。

 

菏泽单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公布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21 年试点名单的通知》(数字强省办发〔2021〕3 号)精神,单县为山东省 2021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单县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通过两年的试点建设,符合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打造一批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二、主要任务

(一)规定任务

  1. 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落实数字强省建设任务,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2. 全面对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制定本县试点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3. 建立以单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召开一次启动动员会,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
  4. 将本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整体立项,提出具体项目清单。
  5. 按月报送工作进展和动态,明确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系人。
  6. 组织开展试点建设阶段性检查(自查),配合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中期考核、终期验收等工作。
  7. 智慧社区建设方面,参照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智慧社区建设指标》,完成规定建设任务,即可视为智慧社区。
  8. 试点终期验收时,依据最新发布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完成四星级建设任务。

(二)地方特色

认真贯彻落实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部署,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四大领域,强化顶层设计,高标准编制《单县“十四五”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单县新型智慧城市大脑顶层设计》,依托城市大脑及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建设,进一步拓宽大数据应用场景,强化一体统筹、数据支撑和业务协同, 构建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惠民、数字基础设施全面发展“一盘棋”,助力打造单县特色新型智慧城市样板。

1. 统筹规划发展,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1) 高起点建设数字政府。统一路径助力政务网络监管, 实现全县各级各部门接入电子政务外网公共服务域并完成互联网出口整合工作,124 个职能部门接入电子政务外网行政服务域;以县级政务数据资源整合为基础,打造集数据归集、数据处理、数据共享交互等功能于一体的大数据服务平台,完成智慧政务数据共享分析平台推广应用。完成或启动县级政务云平台、智慧环保、智慧执法、智慧应急、智慧矫正、智慧公安、智慧停车、智慧农业等项目建设,形成覆盖社会各层面的智慧网格;不断推进原有工业转型升级,积极开展两化融合,启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动“企业上云”进程。在敲定城市大脑、一体化综合指挥中心及智慧城市展厅建设场地等硬件设施的基础上,于 2022 年一季度启动城市大脑等项目建设,通过整合全县各类指挥平台及自建系统,统筹各类数据及视频资源,实现“一屏观全县、一网管全城”。

(2) 高效率推进数字惠民。规范政务服务事项上网运行, 将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共性要素全流程管理;规范配置流程,畅通网办渠道,全面实行“一网通办”;加快推进“掌上办”建设,全面完成“爱山东”APP 单县分厅高频事项对接。启动建设一批以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家庭能源智能化监管等为代表的民生项目,突出民生服务领域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让群众充分共享发展成果。通过双招双引平台应用、疫情防控平台建设凸显惠民举措。

(3) 高效益发展数字产业。全面加快县域经济数字化发展转型升级,以项目化推进、精细化改造、产业化带动为抓手,依托数字农业园区、羊肉汤文化产业园、浮龙湖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长寿食品小镇、江北毛纺小镇、精密制造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和重点项目,打造集商务中心、指挥办公、企业孵化为一体的载体平台,凸显数字经济产业集聚效应。加快数字化服务业发展, 推动“互联网+高效物流”产业体系建设,吸引阿里巴巴、京东、顺丰等国内知名企业入驻单县,繁荣发展商贸物流,推进开国食品冷链物流等项目建设,建成绿色之舟农产品电商物流一期。开展“政银企”深度合作,打造单县特色金融平台,实现经济金融良性互动,提升数字化金融服务和金融风险防控能力。

(4) 高标准完善基础设施。整合雪亮工程及各类社会视频资源,实现全县所有镇村综治信息平台全部联网,整体对接城市大脑及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促进城市治理智能化、事项监管可视化。全面加快智慧社区建设,开展社区(小区)的甄别系统、机动车道控制系统、人行道控制系统、监控系统等硬件设施建设, 进一步提升城市社区智慧化建设水平。持续推进 5G 基站、充电站、充电桩、智能公交站牌建设。加快湖西云数中心建设进度, 全面扩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力争 2021 年内取得质量数量双突破。

2. 拓宽应用场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1) 社会治理领域。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制定统一的“雪亮工程”项目建设方案,对建设规模、网络设施、联网共享、人员支撑、资金投入等提出统一具体的指标规范,实现视频图像高效安全对接传输,确保城镇道路交叉口无死角,要害部位、重要场所、案件高发区域、治安复杂场所主要出入口全覆盖。打造单县智慧政务数据共享分析平台,进行疫情防控、税源征收、义务教育入学等专题分析。

(2) 数字经济领域。成体系、规模化发展数字经济,实现单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数字化转型。在数字化服务方面,加快推 进中科通盛(菏泽)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瀚高数据库(菏泽) 有限公司落地单县,助力建成覆盖周边区域的数据服务高地;在新基建方面,建成智慧物联产业基地,打造智慧灯杆生产制造特色品牌;在产业物联方面,加速推进“产业物联网管理运营总部基地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其资源聚合及产业补链等方面带动作用。同时将上述相关信息化企业及电商运营、网络直播公司等纳入数字单县产业园,推动产业园快速发展。

根据单县地域农副产品特色,引入数字化管理模式及相关设施,分主题打造数字农业园区,招引知名数字农业企业,通过创新营销模式等方式带动全县农副产品种植和加工行业高质量发 展。加速培育和完善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积极引导相关科研机构参与孵化工业互联网创新产品和项目。

3. 打造数据分析亮点,形成至少 1 项省级标准

依托“智慧政务数据共享分析平台”,不断完善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分析、管理及应用机制,逐步扩大数据分析覆盖面及适用 度,打造合理有效、易操作、可推广的基层政务数据综合应用体 系,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优政”领域形成 1 项省级标准。

4. 拓展投融资路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一是加大财政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资金保障力度。在 2021 年争取县级财政资金 3000 万元用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之上, 做好中长期建设规划,按需扩大财政投入,重点向基础性、公益 性领域,优先支持涉及民生的智慧应用倾斜;二是积极争取债券 资金。根据《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在国务院批准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额度内争取相关资金用于项目 建设,同时积极申请省、市专项建设资金支持;三是加大资金使 用监管力度。依托《单县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强化各单 位、部门相关建设资金的管理力度,严格按照招投标法和政府采 购法实施工程招标和政府采购活动,杜绝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四是建立规范的投融资机制。逐步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引导,以企 业投资为主体,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各方广泛参与的投融资模式, 引入不低于 1000 万元的社会资金参与单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5. 打造长效运营模式,持续推进工作落实

依托《单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单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等,充分单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针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政策落实、工作督导及管理运维等工作实现全流程管理,加快推进以下工作:

一是深化政企合作。联合国有独资企业“菏泽单州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推进在智慧城市整体规划、建设运维、服务保障等方面的公司化运作。充分发挥“数字湖西投资发展联合体”各成员企业特长,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注入新思想、新内容;二是发挥智库力量。借助县政府经济发展顾问在信息化建设发展领域的影响力,在规划编制、项目招引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三是强化产业落地。启动“数字单县高质量招商引资计划”,结合万汇智造城、国家级科技孵化器、数字单县产业园等大项目,吸引数字化服务、新基建、产业物联、电子商务等领域知名企业落地,带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

三、组织实施

单县人民政府作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相应的政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通过组建工作专班等方式,形成本地新 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合力,推动跨部门应用场景落地,确保创 建任务按期完成。单县大数据中心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负责 做好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工作。

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试点建设过程中的 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2022 年 10 月底前开展中期考核,2023 年10 月底前开展终期验收工作,验收通过的授予相应星级,发放奖补资金。未通过验收的予以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建设要求的,取消星级认定,不再发放奖补资金。

本任务书作为试点中期评估和考核验收工作的依据。

 

来源:山东省大数据局

印发时间:山东省大数据局办公室 2022 年 3 月 16 日印发

任务书下载: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三批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的通知.pdf

【END】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