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草背景和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就“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进行了系统谋划和全面部署,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
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数字化工作,加快推进数字山东建设,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明确提出建设数字强省,为深入推进数字山东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1年3月份以来,山东省大数据局会同省委财经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部门,成立起草小组,广泛深入开展调研,赴浙江、江苏、广东、上海等先进省份学习考察,多次召开不同层面的专家、企业、部门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
5月8日,省委常委会会议对《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作了明确要求。根据会议精神,在研究编制《规划》过程中,同步起草了《实施方案》,提出了2021年数字强省建设重点任务。
6月份,两个文件先后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
7月3日,省委、省政府成立由刘家义书记、李干杰省长任组长,相关省领导任副组长的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
7月21日,省委召开数字强省建设工作会议,刘家义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对“十四五”时期数字强省建设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二、主要考虑
《规划》起草中,主要把握了以下几点:
(一)全面贯彻党中央部署要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重要论述,以及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数字化发展的系列部署要求,全面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
(二)坚持系统谋划。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省“十四五”规划重点任务,围绕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按照“一年全面起势、两年重点突破、五年跨越领先”的思路目标,对“十四五”时期数字强省建设的目标任务、重大项目、重大工程、推进措施等作了整体设计,统筹推进全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三)突出山东特色。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提出的“努力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列”“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等重要指示,聚焦“强什么、怎么强”,立足我省实际,发挥特色优势,明确强省突破的重点。将数字海洋发展单列章节,提出了海洋智能感知、海洋大数据等11个重大工程。围绕乡村振兴,从数字农业发展、数字乡村建设等方面作出部署安排。立足山东传统制造业优势,就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发展等作了系统谋划,加快推进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区域发展方面,注重发挥济南、青岛、烟台三核引领作用,围绕“一群两心三圈”的区域发展格局,支持各地区加快数字化转型发展。
三、主要框架内容
《规划》主要分为三大板块。
(一)第一板块。包括第一、二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形势,包括发展现状和机遇挑战。第二部分为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二)第二板块。包括第三至八部分,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科创高地、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生态等6个方面,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数字强省建设的重点任务。
建设泛在领先的数字基础设施。一方面,通过建设泛在连接的通信基础设施、构建存算一体的数据处理体系、布局全域感知的智能终端设施,打造“网云端”为代表的全国信息基础设施先行区。另一方面,通过推进智慧交通、数字水利、能源互联网建设和市政基础设施数字化,打造全国融合基础设施示范区。到2025年,“双千兆”网络覆盖全省所有城区和乡镇,存算一体、边云协同的算力基础设施体系构建完成,亿级物联感知节点加快部署,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国内领先,构建起泛在连接、高效协同、全域感知、智能融合、安全可信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打造全国信息基础设施先行区和融合基础设施示范区。
构筑开放共融的数字科创高地。部署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加强关键核心数字技术攻关、建设数字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提升企业数字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内容,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到2025年,突破一批关键数字技术,数字科技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水平大幅提高,取得一批前瞻性、原创新重大成果。高端服务器、高效网络存储方面技术优势不断巩固,实现引领性数字技术攻关。打造一批数字化领域重点实验室、创新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
发展融合创新的数字经济。从推进数字产业高端布局、加速工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海洋产业数字化、促进服务业数字化升级等5个方面,全面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到2025年,数字产业化竞争力显著提升,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实现一、二、三产业重点行业领域数字化改造全覆盖,高水平建成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覆盖面达到90%以上,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策源地。全省数字经济总量年均增幅达到11%,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力争超过10%,建成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
打造整体高效的数字政府。围绕加快政务服务模式重构、推动政府治理范式重塑、推进机关运行流程再造、实施数字政府强基工程等4个方面,全面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25年,全省统一的“云、网、数、用”体系不断完善,全面建成数字机关,企业和群众找政府办事线上只进一网、线下只进一窗,省级及以下政府部门出具的实体证照证明“免提交”,基本建成整体、泛在、高效、透明的数字政府,打造一流数字化营商环境,成为全国公共服务和政府治理示范区。
构建智慧便民的数字社会。从强化数字公共服务新供给、构建智慧城市建设新格局、打造数字乡村建设新模式、构筑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等4个方面,全面打造数字化应用场景,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到2025年,城乡数字化均衡发展,所有设区市和60%的县(市、区)建成四星级以上新型智慧城市,力争打造3个以上的五星级标杆城市,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建成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惠民服务体系,数字化高品质生活走进千家万户,全民数字素养大幅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营造富有活力的数字生态。通过激发数据要素市场活力、凝聚共建共享发展合力、提升整体安全防护能力,营造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安全有序的数字生态。到2025年,数字强省建设推进机制不断完善,形成共建共享、科学高效的数字强省建设运营模式。构建起科学完备的数字化发展政策法规体系,推出一批引领全国的标准规范,安全保障和风险防范能力显著增强。数据资源供给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开放包容、富有活力的数字化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成为大数据赋能创新创业示范省。
(三)第三板块。为第九部分,主要是从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法规标准、强化人才支撑、加强资金保障、开展评估评价等方面,健全工作推进机制,保障《数字强省建设规划》顺利实施。
四、关于《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从加强组织领导、实行工程化推进、坚持改革创新、突出试点示范、强化要素保障、加强宣传引导等6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落实措施。组织领导方面。省委书记、省长任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统筹推进数字强省建设,各市、各省直部门都成立领导小组,建立“一把手”牵头的工作推进机制。工程化推进方面。每年制定数字强省建设行动方案,建立年度重点工作台账和任务清单。将数字强省建设纳入省委、省政府重点督查内容。定期开展工作调度,每季度通报工作进展。试点示范方面。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开展数字化改革先行先试,创新引领数字化发展。比如,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开展全区域、全领域数字化发展试点示范等。要素保障方面。围绕制度、资本、数据、场景、人才等,加强要素供给,提出了一些新的具体举措。宣传引导方面。每年举办大数据创新应用宣传月活动,常态化开展科普宣传,全面开展数字生活进社区、数字未来进校园活动等。
同时,列出了2021年数字强省建设重点任务清单,作为《实施方案》附件,明确了今年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责任单位等。
山东省“十四五”数字强省建设规划
一、基础形势
(一)发展现状
(二)机遇挑战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三、建设泛在领先的数字基础设施
(一)打造全国信息基础设施先行区
1 建设泛在连接的通信基础设施
2 构建存算一体的数据处理体系
3 布局全域感知的智能终端设施
(二)打造全国融合基础设施示范区
1 推进“智慧交通”建设
2 推进“数字水利”建设
3 推进能源互联网建设
4 推进市政基础设施数字化
四、构筑开放共融的数字科创高地
(一)部署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
(二)加强关键核心数字技术攻关
(三)建设数字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四)提升企业数字科技创新能力
五、发展融合创新的数字经济
(一)推进数字产业高端布局
1 壮大特色领航产业集群
2 大力发展关键基础产业
3 推动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4 加速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二)加速工业数字化转型
1 加快数字技术赋能新制造
2 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
3 构建工业大数据生态体系
(三)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
1 加快发展特色高效数字农业
2 深度推进机械化信息化融合
3 持续强化农产品数字化管理
(四)加快海洋产业数字化
1 夯实智慧海洋产业基础
2 提升智慧海洋产业能级
(五)促进服务业数字化升级
1 壮大数字生产性服务业
2 发展数字生活性服务业
3 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六、打造整体高效的数字政府
(一)加快政务服务模式重构
1 夯实服务平台做“加法”
2 再造服务流程做“减法”
3 融合线上线下做“乘法”
4 优化营商环境做“除法”
(二)推动政府治理范式重塑
1 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
2 推进市场治理精准化
3 推进安全防控一体化
4 推进生态治理协同化
5 推进基层治理精细化
(三)推进机关运行流程再造
1 推进党政机关“数字化”协同
2 深化机关内部“一件事”改革
(四)实施数字政府强基工程
1 塑强云网基础支撑
2 完善通用平台支撑
3 丰富共性应用支撑
七、构建智慧便民的数字社会
(一)强化数字公共服务新供给
1 智慧教育服务
2 智慧医疗服务
3 智慧就业服务
4 智慧社保服务
5 智慧医保服务
6 智慧文旅服务
7 智慧出行服务
8 智慧体育服务
9 智慧养老服务
10 智慧救助服务
(二)构建智慧城市建设新格局
1 构建城市智慧中枢体系
2 提升城市全域感知能力
3 推动应用场景协同创新
(三)打造数字乡村建设新模式
1 夯实数字乡村发展基础
2 提升信息惠民服务水平
(四)构筑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
1 优化升级数字服务
2 加快发展数字家庭
3 全面打造智慧社区
八、营造富有活力的数字生态
(一)激发数据要素市场活力
1 提升数据资源供给能力
2 加强数据资源开发应用
3 促进数据要素市场流通
(二)凝聚共建共享发展合力
1 打造多方共建的发展格局
2 营造全民参与的发展氛围
3 构造合作共赢的发展生态
(三)提升整体安全防护能力
1 完善全方位精细管理体系
2 增强专业化安全防范能力
3 加大个人信息保护力度
九、健全保障有力的推进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完善法规标准
(三)强化人才支撑
(四)加强资金保障
(五)开展评估评价
以下为文档摘录,文档下载附后:
【目的】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战略部署,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发展,加快建设数字强省,构建山东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根据《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数字山东发展规划(2018-2022年)》,制定本规划。本规划基期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问题】尽管我省数字化发展在“十三五”期间取得显著成就,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网、云、端”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不高,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融合基础设施建设相对缓慢,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驱动作用尚未充分显现;二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比不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集聚发展水平不高,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地位和引领作用亟待提升;三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够,传统产业优势尚未得到有效发挥,行业之间、区域之间数字化转型发展不平衡;四是数字化治理水平不高,数字技术与政务服务融合不足,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精准治理机制有待健全,政务服务便捷化、政府治理精准化、机关协同高效化水平需持续提高;五是法规标准体系有待完善,尚未建立起与数字强省相适应的法规标准体系;六是各领域数字化人才相对缺乏,全民数字素养有待提升。
【趋势】纵观全球,数字化发展势不可挡。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数字化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重新定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加速推动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商业范式和创新模式深刻变革。美国、欧盟、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将数字化转型发展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提升全球竞争力的共同选择,聚焦创新驱动,强化政策引导,着力推动技术创新突破、产业融合应用、数字治理完善、数字技能提升,积极抢占战略制高点。在全球协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不仅拓展了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也为数字化转型发展带来了巨大需求驱动力。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发展带来的效率提升,让全球推动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共识达到新高度。环顾国内,数字化发展全面提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推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加快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发展,提升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成为我国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国内主要省市纷纷加快数字化发展步伐,系统谋划、强力推进,呈现出你追我赶的局面。
展望我省,数字化发展前景广阔。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在我省叠加布局,新旧动能转换步入“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关键节点,乡村振兴、海洋强省等八大战略深入实施,为数字化发展提供了宽广舞台,将有力引领和支撑数字强省建设。我省产业门类齐全,实体经济雄厚,用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将迸发出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创造高质量发展的最大优势。山东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双过亿”,在线教育、远程医疗、智慧养老等市场需求旺盛,将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并迅速形成技术先发优势和市场规模优势。“十四五”时期,我省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征程,应抢抓机遇,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发展,让数字赋能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劲引擎。
【目标】
到2025年,数字强省建设实现重大突破,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成效大幅提升,整体工作始终处在全国“第一方阵”。
1、数字基础设施实现走在前列。“双千兆”网络覆盖全省所有城区和乡镇,存算一体、边云协同的算力基础设施体系构建完成,亿级物联感知节点加快部署,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国内领先,构建起泛在连接、高效协同、全域感知、智能融合、安全可信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打造全国信息基础设施先行区和融合基础设施示范区。
2、数字科技创新实现走在前列。突破一批关键数字技术,数字科技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水平大幅提高,取得一批前瞻性、原创性重大成果。高端服务器、高效网络存储方面技术优势不断巩固,实现引领性数字技术攻关。打造一批数字化领域重点实验室、创新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
3、数字经济发展实现走在前列。数字产业化竞争力显著提升,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实现一、二、三产业重点行业领域数字化改造全覆盖,高水平建成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覆盖面达到90%以上,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策源地。全省数字经济总量年均增幅达到11%,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力争超过10%,建成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
4、数字政府建设实现走在前列。全省统一的“云、网、数、用”体系不断完善,全面建成数字机关,企业和群众找政府办事线上只进一网、线下只进一窗,省级及以下政府部门出具的实体证照证明“免提交”,基本建成整体、泛在、高效、透明的数字政府,打造一流数字化营商环境,成为全国公共服务和政府治理示范区。
5、数字社会构建实现走在前列。城乡数字化均衡发展,所有设区市和60%的县(市、区)建成四星级以上新型智慧城市,力争打造3个以上的五星级标杆城市,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建成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惠民服务体系,数字化高品质生活走进千家万户,全民数字素养大幅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6、数字生态打造实现走在前列。数字强省建设推进机制不断完善,形成共建共享、科学高效的数字强省建设运营模式。构建起科学完备的数字化发展政策法规体系,推出一批引领全国的标准规范,安全保障和风险防范能力显著增强。数据资源供给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开放包容、富有活力的数字化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成为大数据赋能创新创业示范省。
构建智慧城市建设新格局。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分级分类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构建特色鲜明、千城千面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格局,打造3个以上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标杆城市,擦亮“善感知、会思考、有温度”的山东新型智慧城市整体品牌。
1、构建城市智慧中枢体系。实施“城市大脑”建设提升行动,探索构建“城市智能体”,提供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和调控方案,支撑城市自我调节、智慧运行。推动市级“城市大脑”与省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和综合指挥平台互联互通,加快构建感知设施统筹、数据统管、平台统一、系统集成和应用多样的“城市大脑”体系。2、提升城市全域感知能力。围绕城市管理、民生服务、公共安全、医疗卫生等领域,科学部署视频图像、监测传感、控制执行等感知终端,加快城市要素全面AIoT 化(人工智能物联网)。结合“实景三维山东”“透视山东”建设,统筹利用城市感知识别、网络传输、计算存储设施,多维度收集城市数据,推动城市资源数字化,加快实现城市主要生命体征的实时感知,提升城市感知判断、快速反应的能力,推动建设虚实交互、智能精细的数字孪生城市。3、推动应用场景协同创新。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创新应用,形成不少于1000项的创新应用场景。常态化举办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数据创新应用大赛,鼓励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场景。推动山东半岛新型智慧城市群协同发展,在省会、胶东、鲁南经济圈组建区域发展联盟,形成“1+3+N”的协同发展格局,支持各市打造智慧城市建设跨区域应用场景。全面打造智慧社区。
加快完善智慧社区(村居)服务体系,实现社区(村居)服务和管理功能综合集成,为社区(村居)居民提供多场景、一站式综合服务。按照高、中、低三种类型,推动智慧安防小区建设集约化、联网规范化、应用智能化,打造社会治理的“平安细胞”。推动社区配置健康管理、紧急呼叫等智能产品,提升社区适老化水平。支持建设智能停车、智能快递柜、智能充电设施、智能健身、智能灯杆、智能垃圾箱等公共配套设施,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实施智慧社区(村居)建设突破行动,建成5000个左右的智慧社区(村居),打通智慧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打造10分钟便民惠民智慧服务圈,全面提升社区(村居)智能化服务水平。
专栏16 智慧城乡建设重点工程
“城市大脑”建设。结合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设区市实施“城市大脑”项目,支持部分县结合实际建设“城市大脑”,实现与省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和综合指挥平台互联互通,加快构建感知设施统筹、数据统管、平台统一、系统集成和应用多样的“城市大脑”体系。
数字孪生城市。支持烟台市全域数字城市智能感知体系、济宁市万物互联感知中台、威海市实景三维、东营CIM 城市、日照市视频全域感知、聊城市水城智能体等项目建设,探索构建“城市智能体”。
新型智慧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优化完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协同发展联盟架构,组建省会、胶东、鲁南经济圈新型智慧城市区域发展联盟,逐步健全协会、智库、建设者联盟,建立“1+3+N”的省内新型智慧城市协同发展机制。
宽带乡村。实现农村固定网络接入能力和速率基本达到城市同等水平,80%以上的家庭具备千兆接入能力。积极推进5G网络布局,推动农村地区移动宽带网络行政村全覆盖。
乡村数字治理。支持枣庄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加快推进科技引领数字乡村建设。加快发展乡村数字民生,推行“互联网+教育”,推进农村中小学开设网上省级以上优秀课程。提升县乡医疗卫生信息化服务水平,到2025年实现县、乡远程医疗服务全覆盖。加快推进快递下乡,到2025年实现每个行政村(社区)至少有1组智能快件箱。
智慧社区。2021年年底前,省级支持在文化教育、养老服务、创业服务、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绿色低碳、党建特色等方面,建设300个各具特色的智慧社区(村居),为全省智慧社区(村居)建设积累经验。2025年年底前,全面推广建设经验,全省建设不少于5000个智慧社区(村居)。
智慧安防小区。按照基础型、中级型、高级型三个等级建设智慧安防小区,全面提升小区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的智能化能力和水平,夯实全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根基。2021年年底前,智慧安防小区覆盖率达到60%;2022年年底前实现全覆盖。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山东省“十四五”数字强省建设规划〉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鲁政办字〔2021〕75号
为贯彻落实《山东省“十四五”数字强省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加快建设数字强省,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省委书记、省长任组长的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数字强省建设。省大数据局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督促落实领导小组工作部署和决定事项。(省大数据局负责)各市、各省直部门参照成立议事协调机构,建立“一把手”牵头的工作推进机制。(各市、省直各部门负责)
二、实行工程化推进。按照“一年全面起势、两年重点突破、五年跨越领先”的思路目标,将《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年度梯次推进落实。每年制定数字强省建设行动方案,建立年度重点工作台账和任务清单,每季度调度通报工作进展。(省大数据局负责)将符合条件的数字化建设项目,优先纳入省级重点项目,集中要素资源重点推进。(省发展改革委负责)研究制定数字强省统计指标体系,每年开展一次第三方评估,次年3月份前对外发布。(省大数据局、省统计局负责)将数字强省建设纳入省委、省政府重点督查检查内容,对工作推进不力的,由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同志约谈有关市、省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省大数据局负责)
三、坚持改革创新。遵循数字化发展规律,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着力破解影响数字强省建设的体制机制性难题。推行“揭榜挂帅”,聚焦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每年张榜一批科技创新清单,推出一批科技创新成果。(省科技厅负责)强化政务信息化项目统筹规划,跨层级的政务信息化项目原则上由省级业务主管部门统筹。加强多跨场景应用,统筹建设全省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等重大信息系统(平台),提升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协同治理能力。(省大数据局负责)优化政府采购模式,凡是在全省组织推广的典型应用系统(平台),由省级业务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采取统采分付模式,统一进行项目采购,减轻各级财政负担。(省大数据局、省财政厅负责)
四、突出试点示范。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全方位开展数字化发展试点,推动全省面上工作开展。每年认定一批数字产业标杆企业、数字化典型应用案例(场景),在全省复制推广经验做法。(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大数据局负责)持续开展大数据创新应用行动,扎实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开展全区域、全领域数字化发展试点示范。(省委网信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大数据局、济南市、青岛市负责)探索政府数据市场化运作模式,开展政府数据授权运营试点。(省大数据局负责)
五、强化要素保障。加强制度供给,在集成现有政策基础上,围绕土地供应、电力接引、能耗指标、频谱资源、设施保护等方面,研究出台促进数字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资本供给,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统筹运用省级财政专项资金优先支持数字强省建设;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金,支持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和初创型数字技术企业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数字产业的信贷支持。(省财政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税务局、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银保监局负责)加强数据要素供给,强化数据安全管理,迭代更新公共数据共享和开放责任清单,每月对全省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公共数据共享开放情况进行通报。加强应用场景供给,常态化征集群众和企业的意见,每季度集中发布数字化应用场景需求清单,促进市场供给和发展需求有效匹配,引导市场主体进行靶向创新。(省大数据局负责)加强人才供给,成立数字强省建设专家委员会,建立健全重大决策事项专家咨询机制;支持企事业单位采取挂职兼职、技术咨询、周末工程师、特岗特聘等方式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数字化人才;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党政干部数字素养培训,每人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40学时;依托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等,每年对企业负责人开展数字化培训。(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大数据局负责)
六、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大众日报、山东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和各类新兴媒体作用,广泛深入宣传报道数字强省建设的新举措、新进展、新成效,宣传推广涌现出的典型经验,讲好数字强省故事。(省委宣传部、省大数据局负责)每年举办大数据创新应用宣传月活动,提高全社会知晓度和参与度。(省大数据局负责)依托各级数据大厅,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常态化开展数字科普宣传,提升全民数字素养。(省大数据局、各市负责)全面开展数字生活进社区、数字未来进校园等活动,深入普及数字化知识,提升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数字技能利用水平。(省大数据局、省教育厅、各市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