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十四五规划:实施“5G+8K+AI+云”新引擎战略,打造全球数字先锋城市,开展未来城市场景试验区计划,基于鹏程智能体底座和“云上城市”平台,打造更聪明的新型智慧城市

2021年6月9日,深圳市全文发布《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规划提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1%。“十四五”期间,深圳将从数字经济、数字基建、数字政府、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数字生态等多个方面,抢抓数字技术产业变革机遇,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政府、智慧城市、数字生态,促进数字化转型,引领数字新生活。

9b6bc7af69d847cda611026c63833d1e

规划提到:

——在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勇当尖兵。将全周期管理意识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生产、生活、生态全过程各方面,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

——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城市治理的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基本形成,城市更宜居、更韧性、更智能,努力成为超大型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典范。

在专栏2:综合改革试点重点领域,提到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探索利用存量建设用地进行开发建设的市场化机制,完善闲置土地使用权收回机制。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交易及监管机制,开展土地二级市场预告登记转让制度试点。探索政府资助项目科技成果专利权向发明人或设计人、中小企业转让和利益分配机制,健全国有企业科研成果转化利益分配机制。推进资本市场改革,恢复深交所主板上市功能,推出深市股票股指期货,不断丰富股票股指期货产品体系。开展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试点。

纲要和国家规划同样,用独立章节编制数字城市相关内容,具体见《第九章 打造全球数字先锋城市》。

第一节 构建数字经济新优势

第二节 建设全球领先的数字基建

第三节 加快建设数字政府和新型智慧城市

第四节 营造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

第九章 打造全球数字先锋城市

抢抓数字技术产业变革机遇,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政府、智慧城市、数字生态,促进数字化转型,引领数字新生活。

第一节 构建数字经济新优势

  打造数字产业高地。实施“5G+8K+AI+云”新引擎战略,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推进计算机视听觉、新型人机交互等应用技术产业化,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发展软件信息服务业,建设信创产业基地和基础软件创新中心,培育国际领先的云服务提供商,打造国际软件名城。建设海陆空协同的智能网联无人系统,构建智能网联交通产业测试示范平台,打造国家级5G车联网先导区。推动开源生态发展,支持建设国际化的开源项目和开源社区,鼓励企业开放软件源代码、硬件设计和应用服务。构筑鲲鹏技术生态、产业生态、应用生态,打造鲲鹏产业示范区

  引领产业数字化转型。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深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应用,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实施工业互联网发展战略,建设国际一流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更多无人工厂、智慧车间。积极发展个性定制、柔性制造等新模式,前瞻布局虚拟制造、协同制造。

专栏9:数字经济重点发展领域

5G:面向无线技术、网络与业务、关键零部件、测试仪器仪表等重点方向,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5G与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AR/VR、8K视频、金融支付、交通物流、文化娱乐、远程医疗、智慧工厂、智慧安防等典型应用场景深度融合。

云计算:协同发展云服务与边缘计算服务,推动超大规模分布式存储、弹性计算、数据虚拟隔离等技术创新,提高云安全水平。

大数据:加强大数据采集、传输、存储、管理、处理、分析、应用、可视化和安全等关键技术研发能力,推动大数据创新应用。

物联网:围绕泛在感知、安全传输、智能处理全链条,推动传感器、网络切片、高精度定位等技术创新,加快窄带物联网(NB-IoT)等标准应用和模式创新,培育物联网应用服务新业态。

区块链:推动智能合约、多重共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分布式容错机制等技术创新,探索“区块链+”在政务服务、城市管理、社会民生、公共安全及金融科技领域的应用。

人工智能:重点开展智能芯片引领发展、智能无人系统培育、计算机视觉应用拓展以及智能语音跨越发展等工程,拓展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场景。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提升数字内容加工处理、全息成像、动漫游戏制作引擎软件和开发系统、3D数字化建模、数字孪生设计等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虚拟现实整机、感知交互、内容采集制作等设备和开发工具软件。

  打造数字应用新标杆。开展未来城市场景试验区计划,深入推进“5G+千行百业”“AI+千行百业”应用,加速场景融合应用。推进无人经济发展,布局一批无人超市、无人售货柜、无人回收站等智慧零售终端。加快发展在线经济,鼓励发展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研发设计等新业态,鼓励发展便捷化线上办公,完善电子合同、电子认证等数字应用。深化发展共享经济,鼓励个人闲置资源有效利用,有序发展民宿出租、旧物交换利用等。

第二节 建设全球领先的数字基建

  全面提升通信网络能级。构建覆盖“5G+千兆光网+智慧专网+卫星网+物联网”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体系,实现泛在高速网络连通。全面布局基于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推动通信网络、业务及终端支持IPv6。推动跨境通信网络建设,打造超低时延、超大带宽的海外通信枢纽节点。全面升级城市基础光纤传输网络覆盖范围和覆盖密度,部署10G PON光纤接入网,推进5G网络建设,打造“双千兆城市”,到2025年累计建成5G基站超6万个。

  前瞻部署多元算力资源。统筹布局以数据中心和边缘计算为主体、智能超算为特色的全市算力一张网,强化算法等科技能力支撑,实现算力的云边端统筹供给。推动边缘计算节点和微型数据中心建设,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鹏城云脑和超算中心建设,打造智能计算和通用超算高地。开展数据中心节能和绿色化改造行动,加强数据中心能耗动态监测。

  布局城市融合感知体系。实施智慧感知设施建设工程,在重点行业和领域规模化部署低成本、低功耗、高精度、高可靠的智能化传感器。构建泛在互联智能感知网络,打造覆盖全城的物联感知数字化标识体系。建设一体化物联感知平台,实现跨领域、跨层级的全域感知。

第三节 加快建设数字政府和新型智慧城市

  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建设主动、精准、智能整体数字政府,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打造面向服务对象的政务服务产品。全面拓宽“i深圳”系列服务内容,建设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全渠道深度融合。推广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秒报秒批一体化”“免证办”,全面推广全城通办。推动全市统一身份认证和多码融合、一码通用。到2025年,高频服务事项实现100%“掌上办”。

  推进政府治理“一网统管”建设高水平的市政府管理服务指挥中心,整合各部门主要应用系统,建立城市事件分拨处置中心,打造政府决策指挥中枢,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扁平化指挥调度。积极推动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聚焦公共安全、应急管理、规划建设、网格化管理、交通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管理等重点领域,努力实现态势全面感知、风险监测预警、趋势智能研判、资源统筹调度和行动人机协同,打造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超大城市数字化治理新范式。

  完善政府运行“一网协同”全面推进党政机关数字化进程,统一全市政务网络和云架构,加快党政机关一体化政务协同平台升级优化,建设同城双活数据中心和深汕容灾异地备份中心。围绕数据协同、技术协同、业务协同,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接口规范、调用规则,加强政务流程优化再造,实现跨部门系统平台数据对接。依托数字政府统一平台支撑能力,强化与政府内外部业务协同,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开展数字化建设。

  打造更聪明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鹏城智能体,打造泛在连接的统一门户、集约高效的智能中枢、标准统一的数字底座。构建可视化城市空间数字平台,探索构建数字孪生城市,实现全要素数字化、城市运行可视化、城市管理决策协同化和智能化。以社会民生领域智慧平台建设为重点,建设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智慧化民生服务体系,打造“云上城市”。加快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推动城市公用设施、建筑、电网、地下管网等智能化改造,推广多功能智能杆、智慧水务、智慧燃气、智慧环保、智慧安防、智慧消防、智慧气象等应用

第四节 营造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

  构建数据要素高效配置体系。出台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完善数据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分类分级保护机制。建立健全统一的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引导社会机构依法开放自有数据,推动政务数据与社会化数据平台对接,探索政企数据机制化融通利用。研究推进设立数据交易市场或依托现有交易场所开展数据交易,推动数据资源资产化管理,构建安全可控的跨境数据流动监管机制。

  完善数字经济政策体系。积极参与数字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提出更多“深圳方案”。健全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和新个体经济管理规范,依法加强互联网平台经济监管。探索建立无人驾驶、在线医疗、金融科技、智能配送等监管机制。优化数字经济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园区数字化改造,引导各区形成前沿创新、应用融合、新兴领域拓展等数字产业差异化发展路径。健全数字经济统计监测体系。

  提高网络安全水平。健全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的安全防护体系,加强网络不良信息技术监管处置能力,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推动安全可信技术、数据脱敏算法、数字水印等网络安全技术和应用创新,大力发展网络安全产业,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网络安全骨干企业,打造网络安全产业集聚区。加强新兴领域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分析,提升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和新型网络犯罪、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等违法犯罪行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END】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