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产业链“链长制”:各地“链长制”方案总结与解读

在公共管理和社会治理领域“湖长制、河长制、路长制、林长制、云长制……”这样的制度创新不断出现。近两年,在经济领域,比如产业链“链长制”也逐步在各地落地生根。

在全球产业链加速重组背景下,有效推进延链、补链、强链,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要求,任何一家企业和一个地方产业集群想要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都需要加强与产业链上其他企业融通合作,“链长制”应运而生。为维护产业链的安全稳定,推动区域块状特色产业做大做强,针对产业链进行的补链、延链、强链精准开展的“链长制”脱颖而出。

“链长制”一时成为公共管理政策、产业研究、招商引资的热点问题。以“链长制”撬动实体经济做强做大,一条条各具特色、有较强国际竞争力、配套体系较为完善的产业链被择优选出,一批批“链长”正式亮相。

“链长制”最早出现在湖南长沙,2017年11月23日,长沙召开全市产业链工作动员部署会,提出在全市在各个省级以上园区设立22个产业链推进办公室,由20位市级领导担任「链长」,园区相关负责人、业务骨干和各市直部门、区县(市)选派的优秀干部88人组成产业链推进团队,打造优质完善的产业链,「链长」一词第一次出现在正式报道中。

而浙江是国内最早在全省范围推行“链长制”的省份。2019年8月,浙江省商务厅发布《关于开展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试点 进一步推进开发区创新提升工作的意见》(浙商务开发函﹝2019﹞2号)和《关于开展开发区“链长制”创建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开发区确定一条特色明显、有较强国际竞争力、配套体系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作为试点,链长则建议由该开发区所在市(县、区)的主要领导担任。

在全球产业发展大环境和国内产业政策调整的大背景下,“链长制”的提出,是政府在掌握与顺应产业发展自身规律的前提下,对区域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精准化引导和调控的重要转变,也是国家强链、补链、稳链,切实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抓手。

从实际情况看,各地“链长制”的组织架构、运行模式各具特色,但有三个方面是共通的。一是这些地方“链长”大都由主要领导担任,甚至由省长“挂帅”;二是被纳入“链长制”关注的,正是相关省市目前及未来重点发展的核心产业和集群;三是严守市场和政府边界,到位而不越位

目前各地“链长制”积极推进,具体实施细则和成效尚未显现,如何在协调好政府与市场在产业链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关系,既要保持对“链主”企业和关联企业的鼓励与合理引导,又要避免过度干预地方产业生态系统演化,形成恶意竞争,成为“链长制”制度不断优化完善的重要方向。

1 什么是链长制?

“链长制”由“链主”和“链长”两个部分组成:“链主”是在产业链发展过程中由市场自发形成的,能够协调产业链上各个节点的活动,在产业链协调中会利用其主导地位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淘汰产业链落后环节,引领产业链发展;而“链长”是产业链倡导者、支持者、维护者、守望者,往往由地方政府高级公务员和行业协会负责人担任。

“链长”通过产业政策引导产业链做大做强和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困难问题。在产业链出现过度集中和过度控制时,链长推动产业链链主及关键控制者公开技术秘密或拆分市场份额,促进产业链充满创新活力、竞争活力,在竞争中发展壮大。就是在培育扶持本地区“链长”企业的同时维护市场秩序。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如散落的珍珠,串珠成链,方能绽放璀璨光彩。从一些先行省市探索实践看,“链长”就是聚焦产业链,积极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加快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产业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打造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的主要负责人。

“链主”是企业,“链长”是政府,“链长”与“链主”的关系也是政府和市场关系。总之,“链长制”的产业链制度就是“链主”(企业)通过自身实力在市场竞争中逐步获得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和领导权,在这个竞争过程中需要“链长”(政府)的维护,发挥好建设者和协调者的功能。

2 链长制的特点及优势

通过链长制,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可实现统筹内外部资源,集中力量在产业链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加速构建完整产业链条。统筹考虑项目建设、人才引进、招商引资、技术创新、政策扶持等工作,加大工作力度,尽快推动“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取得实质性进展。

1、内部资源统筹。统筹各个产业发展部门,包括发改、经信、科技、人才、招商、企业服务等部门,令行禁止,统一制定产业发展策略、统一指挥,形成产业发展指挥及服务合力。

2、外部资源统筹。统筹各个产业相关资源,包括企业、资本、科研机构、医疗机构、领军人才、服务资源等构建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服务资源,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产业发展软实力。

3、产业精准施策。通过链长制加强产业研究能力,发掘产业链优势环节及发展短板,并对产业链全生命周期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产业发展策略,帮助地区进行产业发展精准施策。

3 “链长制”提出及推进背景

1、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产业链呈现变动加剧的趋势

面临自身制造业地位持续下降,工业品在全球市场上竞争力相对减弱的状况,尤其是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各国纷纷认识到“封锁”、“隔离”对本国产业的严重打击,提出再工业化战略,以重新夺回国际制造业竞争的主导权。如,美国积极发展智能制造,新能源、生物技术等高附加值制造业,英国重点发展超低碳汽车、生命科学医药以及尖端制造业;法国政府建立战略投资基金,用于发展能源、汽车、航空等战略性产业等。

2、我国正面临产业链深度调整阶段,完善产业链布局有利于产业发展安全

维护产业链的安全和稳定,不仅在本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尤为重要,也是我国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的产业发展格局的关键基础。按照联合国工业体系分类以及有关研究报告,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涉及41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在全球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有超过220种的工业产品,产量占据全球第一。世界银行报告显示,全球基本形成了以美国为核心的北美洲供应链,以德国为核心的欧洲供应链和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供应链。面临全球化从高速推进进入调整期,全球充分竞争的格局已经被削弱,也带来了全球产业链的深度调整。由于贸易冲突、疫情冲击等不确定性因素,跨国企业的供应链决策越来越重视安全和稳定的考虑。

从国内产业发展来看,我国产业发展经过生产要素聚集阶段、产业主导阶段,正在迈向创新突破阶段。这一阶段产业由外因转为内生,创新生态系统呈现自组织成长形态。

f4561c3d59f75e62953d3394e71f6082

产业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在优惠政策的驱动下,产业在物理空间上形成集聚;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以中心企业为主,上下游协同的产业链正在形成;第三阶段,产业由外引转为内生,创新生态系统呈现自组织成长形态;第四阶段:主导产业处于价值链顶端,城市功能与产业功能有机结合。当下,我国产业正由处于产业主导阶段向创新突破阶段转变的关键时期。

3、智慧城市、数字经济刺激新的行业增长点,促进产业链进一步优化调整

随着我国大力发展的智慧城市、数字经济,是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新产业。信息技术产业及其相关联的高新技术产业将持续迎来较大幅度的增长,随之也会对原有带产业结构提出调整优化需求。强化其与城市主导产业的联系,才能提高产业链上各行业的共同生产效率,使得整个产业体系形成螺旋上升的发展模式,提升城市产业竞争力。

4 “链长制”对产业链招商意义重大

从宏观经济发展来看,能够全面掌握本区域产业链现状,保障重点企业和配套产业链企业的持续稳定生产。

在全球疫情的迅速蔓延和我国疫情还有不确定性的背景下,部分产业链较为脆弱,单纯依靠市场无法规避产业链断裂风险。“链长制”能更好地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加强对新兴产业链和面临较大风险产业链的支持和协调,能够帮助寻找疫情冲击下产业链的受损环节,能够尽快修复和稳定产业链。

简单来说,“链长制”就是由各省、市主要领导挂帅,每人负责一条产业链,利用地方最高负责人的综合协调优势,在更高层面上保障各个产业链的完整、稳定和发展。

从地方经济来看,“链长制”不仅是民营经济的“守护者”,也是产业创新的“加速器”。“链长制”明确提出要有一份产业链规划,并用工作制度保障产业链的协同。这就使得产业区经济的成长得到制度上的保证,从制度上保障了市场主体之间的合理互动关系,促进市场主体能够与政府形成合力,也保障政府力量对市场主体的足够尊重。这样就使得当市场经济的自主作用减弱时“链长制”能够帮助产业链上的企业,成为民营经济的“守护者”,同时能够发挥“链长”的引领作用,成为产业创新的“加速器”。

5 政府如何高效利用“链长制”

在这次疫情过程中,为了维护全球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各地进一步强调了“以产业链为中心协同各地复工复产”的工作机制。产业链链长制有在全国各地迅速推行的趋势。“链长制”作为一项创新的产业制度,地方政府如何才能利用好这把“利刃”以更好地推进地方产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呢?

从宏观发展来讲:

1、要在市场基础上发挥“链主”的作用。发挥链主在GVC(全球价值链)治理、产业升级和价值分配中的主体性作用。在经济发展中很容易遇到的矛盾就是产业链与创新链之间的矛盾。因此在实行链长制的情况下,处于高层次的链长可以设法搭建交流平台,如创设产业教授、论坛等制度;要求政府投入的大学、研究机构的实验室,要制度化地对产业界开放等;优化专业服务环境,依靠产业链招商等手段实现“引资紧链”;强化专利战略,依靠密集的研发投入等手段实施“技术补链”战略;鼓励并购重组,基于集体行动等手段来实现“组织固链”战略等。

2、制定特定的产业链工作计划。我国丰富多元的产业体系使得不同的产业链有不同特点,需要制定特定的产业链工作计划,从各产业链自身的角度统筹推进各类企业发展,实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人才引进、技术创新等重大事项。

3、注重创新驱动产业链的升级和发展。各地传统产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升级滞缓、中高端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巨量消费潜力难以释放等问题,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在打造“链长制”的产业链时,注重创新的作用,推动信息技术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发展智能制造,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的方向发展。

值得注意的一点,“链长制”可以在全国、省级、设区市组织产业循环,不宜在较小区域组织产业循环,在产业生态欠发达的地区,如县、乡镇、园区组织产业循环,受产业规模经济制约、非市场化指挥,效率低、风险高。

从微观发展来讲:

1、要注重“链长”队伍的建设。因为“链长”由政府设立,旨在推动本地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但也有可能出于自身利益,阻碍整个产业链的转型升级。“链长”要尊重“链主”和“链员”。

一是各链长调研梳理产业链发展现状,研究制定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掌握产业链重点企业状况和产业链各环节对外依赖状况;

二是要促进加强开放合作,积极引进外资,补足产业链上的短板;

三是加强自主创新,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自主或联合建立技术中心、设计中心等机构,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建设创新综合体等公共服务平台,突破一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

2、“链主”、“链长”要严守各自边界。“链主”是企业通过自身努力在市场竞争中得到发展,这个本质上是市场行为。地方政府作为“链长”的主要责任是维护和发展产业链,必须严守中立角色。

由于产业分工体系复杂多变,所以加强产业链上的协同尤为重要。“链长制”把焦点放在“产业链”的“链”上,把产业链进行细分,把责任落实到人,由此挂扣起供应链、信息链、采购链、服务链、人才链、资金链等多个链条,引导政府管理思路从零散点状向系统链状转变,更加重视产业生态,并以此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有益于产业链长远健康发展。

6 “链长制”各地建设方案

1、浙江方案:先行示范,做强产业链

产业链“链长制”,即由各地党政“一把手”担任链长,帮助开发区厘清产业链发展的堵点痛点;发挥他们较强的资源动员和配置能力,精准提供资金、人才、土地等政策支持,助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2019年,浙江在全国推出这项创新举措,之后20多个省(市、自治区)复制推广。

作为率先提出“链长制”的经济大省,浙江“链长制”要求,各个开发区聚焦产业链,通过做好“九个一”机制(一个产业链发展规划、一套产业链发展支持政策、一个产业链发展空间平台、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培育、一个产业链共性技术支撑平台、一支产业链专业招商队伍、一名产业链发展指导专员、一个产业链发展分工责任机制和一个产业链年度工作计划),实现“巩固、增强、创新、提升”产业链。

“九个一”机制,给开发区培育壮大产业链提供了现实路径;尤其是浙江省委书记车俊提出“推动全省开发区(园区)系统性重构、创新性变革”,而浙江的“链长制”就是对园区的重要变革;另一方面,相比于上海的强规划,浙江园区由于民营经济的特点,从历史上看,园区对产业的整合与规划相对薄弱,在全球化的变革中,仅仅依靠民营经济已经无法生存,“链长制”明确提出了要有一份产业链规划,并用工作制度保障了产业链的协同,推动区域块状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2021年11月30日,浙江省商务厅对全省6个试点生物医药产业“链长制”的开发区“开考”,问答之间,有的试点单位负责人额头竟有些许汗意。浙江省商务厅开发区处处长杨威介绍,此次他们是首度组织全省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试点示范评审会,分别对生物医药、炼化一体化与新材料等8个领域进行专场评审。

“你们的链长干了什么?”这是专家评审组组长、浙江省商务厅一级调研员梁志良问得最多的问题。在他看来,“链长制”运行得好不好,关键就看链长。

杭州经开区的“答卷”获得不少点赞。“我们的链长是由钱塘区区长沈燕俊担任,他牵头组织编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我们强链补链延链的方向。”杭州经开区医药港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陶青介绍,今年以来链长对开发区内316家生物医药企业进行了两次地毯式走访调研,并编制《钱塘区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产业链发展政策支撑体系。据此,杭州经开区制定头部企业招引“图谱”,精准对接头部企业102家,链长带队上门招引项目,其中一个总投资超20亿元的项目就是在链长对接下落地的。

评审会上,每个专家手头都有一张表格:6个开发区过去两年的生物医药企业数、工业总产值、产业链工业增加值、实现税收,一目了然。

不少专家发现:新昌经济开发区2020年的数据明显下滑。“去年我们有一家龙头企业总部迁到了省内其他地区,虽然工厂仍在新昌,但数据不再纳入统计。”该开发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解释。

你们碰到的情况,实际上是很多县域产业链面临的共性问题。受制于资源、区位等,招大引强越来越难,接下去你们怎么干?”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科技创新部部长李旭辉追问。上述负责人坦言:这的确是困扰他们开发区做大做强产业链的痛点

试点“链长制”以来,开发区已出台一套产业发展支持政策、规划等,建设产业链共性技术支持平台,依托已有的新和成、京新药业等链主型企业,运用“链式思维”开展精准招商等工作。同时,新昌也正着手整合县内产业平台,希望释放出更大的产业招引潜力。

评审会上,“考生”如数家珍般介绍各自产业链发展的成绩。“桐庐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发展医药器械产业。”桐庐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周跃群介绍,桐庐经开区的企业数量最多达1000家,占据国内内窥镜市场七成。对此,浙江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副院长甄辉点评:桐庐精准定位医疗器械领域,抓住了差异化发展的路子。

随后他话锋一转。“在内窥镜领域,桐庐成绩显著,但在电子内窥镜、软镜等更高附加值的领域却起色不大。” 甄辉说,也正因此桐庐医药器械企业虽然众多,但去年的产值只有三四十亿元。他认为,浙江许多县域经济和桐庐一样,还需通过“链长制”试点,摆脱对过去发展路径的依赖,要进一步强链补链延链。

评审会整整开了三个小时。此轮评审后将选出一批示范单位,探索绿色产业链“链长制”和产业链“双链长制”试点,推进发达地区开发区与山区26先结对共建,助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2、江西方案:11位省领导“挂帅”

2020年4月28日,江西出台《关于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的工作方案》,11位省领导任14个重点产业链链长。与浙江推动区域块状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不同,江西的“链长制”重心在“稳”。受疫情影响,一季度江西生产总值为5343.4亿元,同比下降3.8%,经济下行压力罕见;另一方面,江西产业链供应链衔接不畅,部分产业如铜、汽车、钢铁等运行困难,消费疲软、利润减少、资金紧张、信心不足等问题日益显现。

因此,江西建立“链长制”,要求各地按照“一位省领导、一个牵头部门(责任人)、一个工作方案、一套支持政策”的工作模式,由省领导亲自协调产业链上下游各种矛盾和困难的化解、企业的帮扶、市场的需求拉动、要素的保障等,有利于更好地调配资源,填补链条缺口,亦是对冲疫情影响、畅通产业循环的重大创新。

3、深圳方案:“链式服务”打造产业链集群和“链主”企业

2020年7月发布的《深圳市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打造制造强市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深圳建立“链长制”,以实体制造业为重点,打造产业链集群和“链主”企业,系统集成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产业链拉动作用大、年产值不少于100亿元的制造业企业作为链主企业重点支持。支持将较大面积的连片土地出让给“链主”企业,鼓励其对产业空间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在保持用地性质、用途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其将一定比例的自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建筑物转让给核心配套企业。同时,深圳加大对制造业大集群、大项目和大企业的培育引进力度,进一步壮大制造业规模。努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地。从企业梯队、总部企业、重大项目等几个方面给与投资和用地支持。

合理区分“链长”与“链主“的权责关系“链主”与“链长”的关系,还是一个在资源配置中如何让市场机制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根本性问题。其中“链主”处于核心地位,能够协调产业链上各个节点的活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使整个产业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正常工作,但也可能处于自身利益阻碍整个产业链升级。

对于“链主”,深圳提出充分发挥其领航作用。支持其主导或参与国际、“一带一路”区域、国际、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鼓励“链主”企业在关键领域率先建立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引领地方关联企业发展。鼓励“链主”企业联合中小企业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协同创新机制。

对于“链长”,主要职责在于梳理重点产业链,找准产业链缺失和薄弱环节。制定产业链关键卡点攻关项目清单,经市政府审定后对清单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加强链式服务,对产业链“链主”企业和核心配套企业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并为“链主”企业提供服务支持,鼓励产业空间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在保持用地性质、用途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其将一定比例的自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建筑物转让给核心配套企业。

4、河北方案:全省建立产业链“链长制”

2020年10月12日,河北省出台了《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全省建立产业链“链长制”,新布局一批省级高新区,建立国家高新区与省级有关部门“直通车”制度。继续推动高新区调整完善主要负责同志兼任体制,支持选拔配备懂园区、懂产业、懂创新的优秀干部充实高新区领导班子。推行全员聘任制,实行岗位公开、择岗自愿、竞争上岗、公开招聘,形成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的竞争性选人用人机制。

鼓励高新区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引领新旧动能转换。高新区要深入推进新兴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工程,建立产业链“链长制”,实施“一链一图、一链一制、一链一策”,培育形成若干以科技领军企业为龙头、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5、河南方案:精准配套“新兴产业链”发展

2020年10月26日,河南省提出10个新兴产业链是河南省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点和着力点,围绕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及网联汽车、新一代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尼龙新材料、智能装备、智能传感器、5G等10个新兴产业链,按照“一个产业链、一个方案、四个清单、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原则,成立由省级领导同志为链长,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统筹推进的工作专班。构建由一个机制和10个新兴产业链现代化提升方案组成的“1+10”工作体系,在新兴产业发展、企业引进、政策支撑等方面初步显现良好态势。

6、山东方案:35条产业链全面推行“链长制

2020年7月2日山东省通过《关于深化改革创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行“链长制”,随后省内各地市陆续出台具体措施,为链长制落地提供顶层政策保障。2021年1月再次提出,聚焦10个重点产业、35条关键产业链展开深度解剖梳理,每条产业链形成“1个图谱”和“N张清单”,以工程化、项目化的方法展开规划设计。“1个图谱”指精准绘制产业链图谱,“N张清单”指分别形成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清单、主要配套企业清单、锻长板重点领域清单、补短板突破环节清单、关键产品技术攻关清单、可对接的省外头部企业清单、可对接的省内外科研机构清单、可对接的省内外社会基金清单、重点产业区域布局清单、重点项目清单等。“‘1个图谱’和‘N张清单’正式形成后,将为山东省市携手‘双招双引’,精准实施一批强链补链项目提供具体抓手。

山东将聚焦重点领域、关键节点着重补齐补强,加快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生产供应体系,确保关键时刻不掉链子;同时聚焦优势产业领域,持续精耕细作,以更多独门绝技带动增强全产业链优势。这个过程中,山东将分行业打造一批规模大、技术强、品牌响的“领航型”企业,并启动新一轮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提升工程,引导中小企业加强与“领航型”企业的协同创新、配套合作,促进大中小企业共建产业链、互通供应链。以此为基础,今年,全省将再培育特色产业集群20个左右,支持潍坊动力装备、济南莱芜绿色智造、青岛轨道交通装备、青岛智慧家居等争创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7、湖北方案:首批8条产业链配“金融链长”覆盖26条重点产业链

近日,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湖北重点产业链金融链长制工作。全省10条农业主导产业链、16条重点制造业产业链将全部配备金融链长,目前首批8条产业链的金融链长已上任。

根据《湖北省重点产业链金融链长制工作方案》,金融链长制由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联合省经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湖北银保监局发起设立,省级银行业金融机构担任金融链长,产业链所在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牵头当地重点产业链金融服务工作,共同推进金融惠企政策与重点产业链融资需求高效对接。

金融链长制与湖北重点产业链链链对接、“一链一策”,形成覆盖产业链核心企业和上下游小微企业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有效满足重点产业链发展金融服务需求,支持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全省首批选择了特色淡水产品(小龙虾)、蔬菜(香菇)、茶叶(青砖茶)、道地药材(艾草)、航空航天、集成电路、汽车、现代化工8条重点产业链先行先试,由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农发行、省农信联社、建设银行等省级金融机构相关负责人担任金融链长。

8、广东方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4月2日,广东省战略性产业集群联动协调推进工作部署视频会议在广州召开,部署落实战略性集群联动协调推进机制,全面推进广东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正式在全省范围实施“链长制”,由省领导定向联系负责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并由省长、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担任“总链长”。

广东省“链长制”的六大工作任务分别是:指导建立和完善战略性产业集群“五个一”工作体系,开展战略性产业集群运行情况调度工作;协调解决资源配置和政策支持,强化集群发展的要素保障;协调解决集群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重大平台等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强相关部门和行业机构等在推动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方面的协作配合;推动战略性产业集群相关工作在各市落地实施;推动辖区内的国有企业全面深度参与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

9、湖南方案:一链一行”支持产业链供应链金融发展

6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湖南省工信厅发布湖南产业链“一链一行”第一批主办行和供应链金融核心企业名录,支持金融机构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定制金融服务方案。

根据“一链一行”工作举措,入选金融机构将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为产业链提供结算、融资和财务管理等系统化综合解决方案,快速响应产业链企业金融服务需求,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同时,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将与银行机构、第三方供应链平台公司开展合作,通过签发供应链票据推动应收账款票据化,支持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融资。

此外根据银企合作、业务变化等情况,“一链一行”名录将动态调整,每半年发布一次。在推动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的同时,也将注重业务规范,防范金融风险。

10、西安:招商引资实行“链长制”

5月7日,西安高新区印发《“链长制”招商引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把招商链建在产业链,由领导任“链长”,围绕产业链精准施策抓招商,推动招商引资和产业升级再上新台阶,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方案》根据“5+5+6+1”现代产业体系,将西安高新区现有产业分为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链、电子信息产业链、高端装备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链、汽车产业链、现代服务业产业链、硬科技产业链、现代金融产业链、文化旅游产业链和建筑业产业链,由党工委、管委会领导担任产业链链长,由行业主管部门作为牵头部门,按照“一位链长、一个牵头部门、一套工作方案”的工作模式,协力推进产业链发展。

11、黑龙江方案:分层级确定本级重点产业链

2021年2月,黑龙江将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链长制”旨在贯通上下游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通过介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沟通协同环节,在要素保障、市场需求、政策帮扶等领域精准发力,形成长效机制。

黑龙江现有石化、玉米加工、生物医药、石墨、汽车、航空航天、新型智能装备制造等7条重点产业链,将由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链长,副省长担任链长。

12、合肥方案:围绕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

近年来,合肥一直坚持由市领导专人专门抓重点产业,抓重点产业链。2020年6月,合肥正式启动“链长制”,由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担任12个重点产业链的“链长”。其中,市委书记担任集成电路产业链“链长”,市长担任新型显示产业链“链长”。

曾经,合肥集成电路产业是“一张白纸”。如今,全市拥有集成电路产业企业近300家,聚集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初步形成了数据存储、显示驱动、智能家电、汽车电子4个特色芯片产业板块布局。一个前几年寂寂无名的中部省会城市,变身全国新兴产业链最为齐全的城市。

实践证明,一个地方“链长”的链条有多长,产业链才能有多长;“链长”配备有多强,产业链就能有多强。

2020年6月,合肥市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产业链“链长制”。

“链长”的主要任务包括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链发展思路,理清产业链发展的具体需求,提出支持产业链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建设产业链创新型企业库,协调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

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确保最大限度克服疫情影响,该市印发《合肥市做好“六稳”“六保”抓细抓实经济发展工作“123+10”行动方案》,实施“123+10”行动,即坚定一个目标、构建两个体系、建立三项机制、实施十大措施。

13、南京方案:四个一工作推进机制

2020年7月,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南京市推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

在“4+4+1”主导产业体系基础上,聚焦八大产业,提出全面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推动八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每年增长20%左右,力争到2025年,打造若干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链条。

为实现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目标,南京全面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每月对产业链发展情况进行专题研究和调度,协调解决产业链发展中的重大事项,着力形成“四个一工作推进机制”:一条产业链,一位市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位专班负责人。

14、天津方案:四个一模式

据近日,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网站发布《天津市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产业链方案》提出:做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汽车和新能源汽车5条“强链”,壮大车联网、新材料2条“新链”,延长集成电路、绿色石化、航空航天3条“短链”。培育一批链主企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整体配套。天津实施四个一模式,即“一条产业链、一位市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套工作方案”模式,由市领导同志担任10条产业链的链长。

15、广州方案

2021年6月,广州市委、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广州市构建“链长制”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标志着广州正式启动实施“链长制”。意见提出将针对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绿色石化和新材料、现代高端装备、超高清视频和新型显示、软件和信创、人工智能、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新能源、节能环保和生态、轨道交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现代会展业、现代金融业、文化创意、时尚产业、医疗与健康、都市现代农业、体育与健身、建筑业和规划设计、检验检测服务业等21个产业规模实力强、产业链条完善、龙头企业支撑突出、发展空间大的产业,建立“链长+链主”的工作推进体系。围绕《广州市构建“链长制”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广州加快制定21个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出台支持产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措施。

广州市坚持“一把手”挂帅,“双链”作战。政府层担纲“链长”,由“总链长+副总链长+市级链长+市级副链长+区级链长”组成。企业层担纲“链主”,由“链主+联盟”组成。

广州市坚持“管行业也要管产业”,举全市之力抓产业。广州市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相关领导任链长,15个牵头部门、40多个配合部门以及11个区政府全线上阵,凝聚起全市推进“链长制”工作的强大合力,系统推进“产业+产业链+产业集群”共振发展。

广州市坚持目标路径全景打造,构建“万千百”规模化产业链群梯队。制定《广州市“链长制”全景图》,明确组织架构、运行规则、工作任务,提出坚持“日常工作立规范、核心工作求突破、支撑工作抓创新、品牌工作亮特色”,以“双链”驱动“四链”跃升,推动打造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软件和信创、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建筑业和规划设计、现代金融、医疗与健康、文化创意、时尚产业等8个万亿级产业链群,全力建设超20个千亿级产业链群以及一大批百亿级新兴产业链群,形成“万千百”规模化产业链群梯队。

政府层担纲“链长”, 企业层担纲“链主”, “链长+链主”的双链式“链长制”,打破仅产业部门管产业的惯性思维,全市“一盘棋”协同发力、一抓到底。

围绕21个产业建“链长+链主”工作推进体系

《意见》提出,将针对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绿色石化和新材料、现代高端装备、超高清视频和新型显示、软件和信创、人工智能、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新能源、节能环保和生态、轨道交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现代会展业、现代金融业、文化创意、时尚产业、医疗与健康、都市现代农业、体育与健身、建筑业和规划设计、检验检测服务业等21个产业,建立“链长+链主”的工作推进体系。

“链长”任务是什么?

市领导挂帅统筹重点产业链建设全局性工作。

政府层担纲“链长”,由“总链长+副总链长+市级链长+市级副链长+区级链长”组成。

总链长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负责统筹重点产业链建设全局性工作,适时组织召开全体会议,研究需市级层面综合协调解决的重大事项。

副总链长由分管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副市长担任,负责协助总链长工作。市级链长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政协主席、市委常委、副市长等10位市领导担任。

市级副链长由副市长或市政府副秘书长担任,负责统筹分工产业链整体工作,督导区级链长开展工作。

区级链长由区委书记、区长担任,负责落实市“链长制”有关任务部署,推动所在区产业链发展。

“链主”如何担当?

企业当“链主”,协同推动重大规划、工程落实

企业层担纲“链主”,由“链主+联盟”组成。链主原则上由龙头企业董事长(总经理)、产业协会和联盟负责人、科研院所专家、有经验的园区运营者担任(可根据产业链细分领域设置若干分链主),负责组建工作专班,在关键领域率先建立行业标准,联合中小企业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协同攻关;联动制定产业链工作计划,协同推动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重要资源和重大工作的配置及落实等。

“链长制”如何推进?

制定21个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市“链长制”办公室设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任由分管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副市长兼任,成员由各重点产业链牵头部门组成。从相关市直部门抽调熟悉业务的人员成立工作专班,负责“链长制”工作的综合协调、指导推进、监督考核及日常工作。

同时,各个牵头部门将分别制定21个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构建“九个一”工作体系,包括:一份产业链图谱和清单、一张产业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表、一套产业链创新体系、一张产业区块或重点园区地图、一张产业链招商清单和工作计划、一个产业链战略咨询支撑机构和综合公共服务平台、一个信息数据共享机制、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一个政策支撑体系。

“十四五”期间,力争在全市重点领域打造形成21条现代产业链,基本形成风险可控、处置有效的产业链安全保障能力,努力形成与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相匹配的现代化产业基础和产业链体系。

广州“链长制”有哪些创新点?

1)全局性:领导挂帅、全线上阵、全员配合

市主要领导挂帅任总链长,全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套班子10位市领导任市级链长,每人至少负责一条产业链,充分发挥市领导的综合协调优势,在更高层面上保障各个产业链的工作推动。全市15个牵头部门、40多个配合部门以及11个区政府全线上阵,牵头部门各自制定实施产业链发展行动计划,全员配合形成强大合力。21条重点产业链增加值规模覆盖全市GDP七成以上。

2)系统性:构建“1+X”重点产业链政策体系

一方面,加强顶层设计。提出构建“1+X”全市重点产业链政策体系(“1”即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制定本《意见》;“X”即由各重点产业链牵头部门分别制定实施相关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另一方面,系统推进“产业+产业链+产业集群”共振发展,以“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的,沿着产业链上下游持续发力。

3)协同性:“链长”统筹资源 “链主”企业引领

一是互动互利共赢。围绕链长(政府)、链主(市场)两条线,发挥链长统筹产业要素资源优势,发挥“链主”企业头雁引领和生态主导优势,促进跨企业、跨行业、跨区域、跨行政部门资源配置优化。

二是联合协同作战。“指挥部”即“总链长”,负责战略规划;“作战部”即“链长和链主”,负责战术计划;“主力军”即“牵头部门和链主工作专班”,负责执行操作,协同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

三是链群共建。结合广州实际,将20个重点产业集群和21个重点产业链齐抓共建,实施“一链一策”“一群一策”。

4)政策引领:加大“链主”企业产业用地供应力度

支持培养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所需资金纳入牵头部门预算统筹安排。

支持链主根据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工业产业区块管理、新型产业用地(M0)准入退出等政策措施加强产业载体管理,加大“链主”企业产业用地供应力度,鼓励其对产业空间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在保持用地性质、用途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其将一定比例的自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建筑物转让给核心配套企业。

 

7 总结

“链长制”形成的基础是产业集聚,推动特色产业做优做强的同时,围绕着产业特点和特征,沿着产业链上下游继续发力发展。将点状的特色产业,进一步拓展为链状的产业联动,进而形成区域特色产业自身循环发展。

“链长制”的目标是实现融通协同发展,在当代全球价值链投资与贸易为主的背景下,世界产业分工体系已经形成一个复杂网络,任何一条产业链上都聚集了成千上万家企业。任何一家企业、一个产业基地或产业园区想提升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位置,就需要更进一步加强与同一产业链上其他地区的企业的协同。

【END】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